首页 理论教育 泛心理教育观:将心理教育融入生活

泛心理教育观:将心理教育融入生活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泛心理教育观,是从生活世界观出发把心理教育本身视为生活,即把心理教育看作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当作学生生活或存在的方式,当作学生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生活过程。在这里,心理教育不再是工具,而成为目的,成为人的生活或人的存在本身。“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走向,我国学校心理教育更应建构和凸现这一理念。

泛心理教育观:将心理教育融入生活

所谓泛心理教育观,是从生活世界观出发把心理教育本身视为生活,即把心理教育看作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当作学生生活或存在的方式,当作学生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生活过程。在这里,心理教育不再是工具,而成为目的,成为人的生活或人的存在本身。在反思20世纪教育时,人们认识到“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心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因而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应注重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面向生活中不断扩大、拓展,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需要。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20世纪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因而可以预见,重返生活世界,提升生活质量,引导青少年学会生活是未来国际化时代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指向。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走向,我国学校心理教育更应建构和凸现这一理念。以泛心理教育观来认识学校心理教育,实质上是从“生命意义”和“生成论”的意义上来把握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视为学生的“生活形式”和“生命形式”,从而更有可能释放心理教育的生活活力和展示心理教育的生命价值。这一理念主张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典型材料,在具有现代化生活气息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的认知、体验、反省与实践来促进心理发展。简而言之,泛心理教育观的理想目标是将知能的培养、情意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与生活的境界、生存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