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发展个性化的全心理教育观

全面发展个性化的全心理教育观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和建构全心理教育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学校心理教育观念和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当然,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实践的建构全心理教育观,我们要把全体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因人施教,因心施教,不搞“一刀切”“一锅煮”;强调个体心理的“全面发展”也决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建立在个体心理基础上实现个性最优化、人格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全心理教育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发展个性化的全心理教育观

所谓全心理教育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二是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或单方面的发展,要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大脑左半球机能与右半球机能发展的协调统一;三是心理教育主体的全员化,即学校全体教师都应重视和参与心理教育;四是心理教育影响的全方位,坚持把课内心理教育和课外心理教育连为一体,把心理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可见,全心理教育观的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包括全人心理教育,全面心理教育、全员心理教育和全位心理教育。

全心理教育观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理性的价值观念、全新的思维方式、健全的身心素质、科学生活态度和文明的行为方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的专题报告所明确提出:理想、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注:原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学校心理教育理应承担起培养心理全面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现代人的任务,为实现个体的人格现代化服务。(www.xing528.com)

实践和建构全心理教育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学校心理教育观念和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事实上,一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误区”,如“心理教育就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忽视了培养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等根本性的重要目标,认为“心理教育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补救性教育”,忽视了心理教育对象主要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学生;认为“心理教育应当由少数合格的专业工作者承担,普通教师无能为力也不宜承担”,忽视了“心理育人”是全体教师、各学科教师都应当承担的育人任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但阻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很可能使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事业偏离健康的发展轨道而误入歧途。当然,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实践的建构全心理教育观,我们要把全体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因人施教,因心施教,不搞“一刀切”“一锅煮”;强调个体心理的“全面发展”也决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建立在个体心理基础上实现个性最优化、人格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全心理教育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