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智并育,充满魅力;德智并育,爱如潮汐”。[1]“德智并育”,即将德育与智育合一。“德智并育”的最佳生态是德智相长。“德智并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使他们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和文化标杆,带动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唯有“德智并育”,才能抵御急功近利和狭隘偏激的负能量。“德智并育”,在奉献和创新中遨游,在贡献与分享中燃烧。德育与智育不能孤立地进行,“德智并育”才能将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建设大大增值提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德智并育,充满魅力;德智并育,爱如潮汐”。[1]“德智并育”,即将德育与智育合一。“德智并育”的最佳生态是德智相长。“德智并育”的顶峰是德智共生和德才相长。“德智并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使他们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和文化标杆,带动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唯有“德智并育”,才能抵御急功近利和狭隘偏激的负能量。美德使人纯洁,智慧使人透彻,信仰使人坚定,学问使人深刻,热爱使人炽热。“并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相长”的基石。

知识、智慧和美德,是一个人心灵之湖的三大支流。知识与智慧可以互相转化,知识是智慧的定型,智慧是知识的新生。智慧最后通过创新以新知识的形态汇入知识的江海。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智慧更新更快,为知识提供清流。就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育人使命是搞好学生的心灵建设

“德智并育”充满磁力。德育和智育必须完美合育,以磅礴之力冲击洗礼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教师如果心中有爱,便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充分照顾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的理解、消化和接纳能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追求师生心灵的相契和智慧的相融。

大智慧,必须以美德的彰显为归宿,以使我们的智慧更加珍贵,让智慧增值和发酵,回报人类社会。因为我们所有的教育智慧和人生智慧,都有一个服务对象的问题,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自然包括为青少年服务。美德和智慧是芳邻和近亲,我们必须树立“德智并育”观,既以德育为首,散发美德芳香,享受道德洗礼和人格成长,又以智育为主,进行思维鉴赏,享受智育之清、智育之美、智育之乐和智慧之光。

“德智并育”,在奉献和创新中遨游,在贡献与分享中燃烧。这是将献身精神与创新精神完美合一的高级享受,是德智兼修、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现实惊喜。学生每天都陶醉其中,兴奋其中,开心其中,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美好教育、温馨交流和诗意成长。教育之功,就在于无私地给孩子们指明必须攀登的道德高地,指明一座座学术高峰,号召他们既做仁者又做智者,既善于跨界博学,又善于德智兼顾,去登高望远,去攀登全新的精神高地。其实,人品和智能锤炼越久,对知识和问题的消化能力就越强大,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就越强劲,育人的志向和情怀就越惊人。

德育的周期长,见效慢,动力弱,反弹明显,突破困难,锤炼艰辛,需要智力长久的支撑和贡献。最终我们才发现:人类需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等教育力量的一体化循环,到达并育的巅峰。

教师既要为孩子们人格建设做贡献,又要为孩子们的智力建设做贡献,为孩子们的人格成长和智力成长扫清障碍,提供范本。如是,就能成长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成为贴心、暖心、美心、舒心的威武之师。长期在德育和智育滋养下的孩子们,无疑就是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人,他们不仅爱心满满而且聪慧过人,将来走到哪里都是最可爱的人,是全社会宝贵的人文暖流和理性清流,将会滋润更多人的心田。

青少年容易遭遇人格瓶颈和道德困境,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容易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容易受到道德考验。最紧迫的是教育工作者得将道德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上教育教学日程,这得依靠智慧的力量为孩子们的人格成长扫清障碍,搞好他们的人格支柱建设。如果说美德是土壤,那么智慧就是庄稼。一个人有了美德就容易伴生智慧,有了人品就容易催化才能。可以说,美德出智慧,智能出才能,而且相互依存,欣欣向荣。

人们之所以在道德教化和智力进化上停滞不前,主要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影响太深,一些人在道德建设上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没有道德追求和治学信念,不爱学习,不愿创新,缺乏人格魅力。于是,在回报社会上缺乏决心,对他人缺乏爱心和关心。在智力发展上一遇到思维梗阻就会溃不成军,缺乏攻坚克难精神,缺乏使命任务的强力牵引。

一些人对道德的理性反思不足,容易被不良社会风气污染和不良习气影响。没有智慧的支持和信仰的支撑,没有人格支柱的塑造,道德体系也容易滑坡变形。(www.xing528.com)

德育与智育不能孤立地进行,“德智并育”才能将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建设大大增值提速。全民的道德自觉、道德自尊、道德自警、道德自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道德升华本领。

如果没能净化社会风气,就难以净化校园风气。大气候影响小气候,不要让学校教育一年的效果被社会影响一周便抵消掉,当然这对学校德育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让守公德、重明德、扬美德成为智者的善行,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亮色。不要让德育和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那就只能“德智并育”,攻克困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教化难题。

学校要树立道德模范和学术精英,让尊师重教落地生根,让修身养性伴随终身。“德智并育”的最高境界是:师生都有自己美好的道德体验、人格自信和智力体验、才华自信,都乐于披上德艺双馨的美丽光环。长期培育“德商花”,美德就会香气袭人,最美不过“惟吾德馨”。长期沉浸创新,智慧就会硕果累累,作品就会震撼人心,心花就会香气迷人。智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发智能的过程既艰苦又漫长,既复杂又多变。没有德育的引领,智育就会如履薄冰,就会失去光明前程。

美德滋润下的智育格外高亢嘹亮,孩子们就不再局限于功利性目标的追求而苦恼,而是胸怀远大的人生志向,拥有崇高的人生境界。比如为民族复兴而读书,就比纯粹为了升学而读书的人生境界高多了;勇攀科学高峰为国争光,就比单纯为父母争气为家族争光动力强多了。当然,这要靠教师的模范实践,师魂昭昭,梦想崇高,随者如潮。教师就是要做服务学生、拯救学生、塑造学生的爱心天使,以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学生。

智育不能单打独斗,而必须注入人格力量,注入精神追求,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否则学生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挫折就动摇,遇到批评就暴跳。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治学精神和人格品质的改造入手,引导青少年找到人生的核心动力和伟大目标,不被纷纷扰扰所困,不再随风飘摇,而是将最宝贵的精力投入最重要的成长中去,没有时间、精力、必要去忧伤、害怕和烦恼。道德示范的力量、治学的力量,定能将青少年引向最美的人生轨道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最明显的心智成果。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道德含金量,如果青少年做不到为民族复兴而读书,至少要让他们为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而读书,在道德进化上循序渐进。“德智并育”的追求是:在道德上有纯色,在智慧上有起色,在思想上有亮色,在人格上有底色,在待人上有春色,在治学上有喜色,在收获上有秋色,在心灵上有成色。[2]

历史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厚积着高超的人类智慧,埋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值得我们去深度发掘。道德资源融入历史知识的丰富脉络里,不将其发掘吸收,不将其传播普惠,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德育不可荒废,智育不可枯萎,头颅不可低垂,脊梁不可残废。心灵既需要智慧来修正,又需要美德来滋润,还需要信仰来照耀。“德智并育”,打造最完美的心灵曲线——圆,追求最美的心灵状态——圆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