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兔的中毒防治技巧

家兔的中毒防治技巧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兔常见中毒病的防治家兔中毒原因大多由于用药不当或误食有毒植和变质霉变饲料引起。对已发生中毒的家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一是立即停止饲喂有毒物质,已发生中毒症状的兔子要进行洗胃、吸附、泻或灌肠等措施。四是介绍几种常见中毒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毒症状表现为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知觉消失或麻痹、呼吸困难等。有毒植物中毒一般无特别解毒方法,关键是平时做好预防工作。

家兔的中毒防治技巧

家兔常见中毒病的防治

家兔中毒原因大多由于用药不当或误食有毒植和变质霉变饲料引起。在日常生产中要确诊是否中毒,要通过询问了解病史、饲养管理情况,再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综合分析。

在防治方面,平时要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药,不能随意增加剂量。对有机磷农药要妥善保管,喷过农药半个月内的青草和菜叶严禁喂兔。用药物清毒或杀螨时,要严格按剂量和浓度使用,同时注意不用发霉变质,腐烂菜叶或生黄豆、生豆饼(粕)、生菜子、生棉子饼等喂兔。对已发生中毒的家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一是立即停止饲喂有毒物质,已发生中毒症状的兔子要进行洗胃、吸附、泻或灌肠等措施。二是一般中毒用葡萄糖静脉注射,并用Vc和安钠咖每只兔0.5ml皮下或肌肉注射。葡萄糖和Vc用于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安纳咖用于强心利尿,促进毒素排出。三是确诊中毒原因后,用特效解毒药物,如有机磷中毒用解磷定和阿托品;亚氰硝酸盐中毒用亚甲蓝每千克体重1mg;氢青酸中毒用亚甲蓝和亚硝酸钠每千克体重5~10mg。四是介绍几种常见中毒病的诊断和治疗。

1.有机磷中毒。多因误食含有农药污染的饲草、饲料或由于消毒驱虫剂量浓度和方法不当引起。中毒症状表现为流泪、流涎、腹痛、腹泻、兴奋不安、抽搐、痉挛、瞳孔缩小、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死亡率高。对死兔剖检可在胃肠段闻到有机磷农药特殊气味,胃肠黏膜充血、出血、肿胀,黏膜易脱落。在治疗上一是用解磷定每千克体重15mg,皮下或静注,每天2~3次,连2~3天。二是用硫酸阿托品每兔每次皮下注射1~5ml,2~4小时注射一次,直到症状消除。三是用10%葡萄糖20~40ml静注。

2.有毒植物中毒。一般家兔有鉴别有毒植物能力,但当青草缺乏饥饿或有毒植物和普通饲草混一起时易误食中毒。常见的有毒植物车前子、荦牛花、断肠草、马尾连、灰菜、青芹、野山茄子、山槐子、白头翁、苍耳、回回蒜、半夏夹竹桃高粱叶、玉米苗、土豆秧和芽、蓖麻叶、烟叶、棉花叶、椿树叶、柳叶菠菜等。中毒症状表现为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知觉消失或麻痹、呼吸困难等。有毒植物中毒一般无特别解毒方法,关键是平时做好预防工作。一般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25ml洗胃,灌服1%~2%硫酸铜溶液10ml催吐,服用硫酸镁6g,促其下泄排毒。(www.xing528.com)

3.马杜拉霉素中毒。马杜拉霉素(即抗球王、杜球、加福等商品名)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兔的球虫病。其毒性大,在剂量上,只有0.0005%浓度,在使用时必须充分拌匀,且不能随意加量,否则会引起中毒。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快,慢性者出现减食,精神沉郁、流涎、伏卧、昏睡、运动失调等。死兔剖检可见心包液、肝肿大、质脆,肺水肿、有斑点出血,胃黏膜脱落,幽门处出血,肠黏膜脱落且出血,肾肿大又有出血点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对症治疗采用10%~25%葡萄糖10ml,Vc5ml混合静注。用阿托品0.5ml皮注,半小时一次,连用2~3次,如患兔昏迷用20%安钠咖2ml肌注。

4.黄曲霉素中毒。黄曲霉素是一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在各种饲料,特别是玉米、花生、豆饼、草粉、菜粕、鱼粉、棉子饼、大麦小麦等因变潮受热而发霉变质后,霉菌大量繁殖,特别是黄曲霉素及其毒素,兔食后引起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食减或不食,口流涎,便先干后稀且带血液,口唇皮肤发绀,可视黏膜黄染,随后出现四肢无力,软瘫,全身麻痹而死。死兔剖检肝质脆、肿大、颜色变淡呈黄白色,表面有出血点,胆襄扩张,胃小肠及肺充血、出血、肾稍肿大,苍白色。对于这个病尚无特效药物,对症疗法:一是用氯化胆碱20mg、VB2ml、VB125ml一次口服。二是用0.1%高锰酸钾液或碳酸氢钠溶液50~100ml灌肠洗胃,Vc2ml、5%葡萄糖30ml灌服或静注。三是可用大蒜汁2g灌服,每天两次。

5.食盐中毒。中毒初期食减,精神沉郁,结膜潮红,下痢,口渴,兴奋不安,头部震颤,步履蹒跚,重者癫拐痉挛,呼吸困难,最后昏迷死亡。防治上采取饮水含盐量不宜多,日粮含盐量控制在0.5%以内,并与饲料混合均匀。初期服用石腊油5~10ml排泻,已发生胃肠炎时,用鞣蛋白等保护胃肠黏膜的药。同时治疗注意不能采用硫酸钠(镁)下泻,在急性中毒开始,要严格控制饮水,防止食盐的吸收和扩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