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马牛不相及”这句成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被人们所引用。然后,齐桓公命令联军继续南进,讨代楚国。部队进入楚国的陉时,楚成王派出代表,到前线去向齐桓公责问道:“君居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我地也,何故?”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风马牛不相及这句成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被人们所引用。其典源是:据《左传。僖公四年》载:春秋时著名霸主齐桓公在这一年的春天出兵侵蔡。齐国纠合了鲁、宋、陈、卫、郑、许、曹,连同本国共8个诸侯国家的兵力,南下攻打小小的蔡国,一举而将之击垮。然后,齐桓公命令联军继续南进,讨代楚国。部队进入楚国的陉(在今河南郾城县境)时,楚成王派出代表,到前线去向齐桓公责问道:君居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我地也,何故?这段责问的话,大意是说: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没有料到你们竟然兴师侵入我国领土,不知你们师出何名?这就是成语风马牛的出处。当时,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出来回答楚国的责问。当然,侵略的真正原因是说不出口的,便强词夺理,说了一通。楚国见对方人多势大,真打起来,未必能胜;齐国也只不过争个面子,并不想打败楚国。于是,双方便表示愿意结盟和好,事情就算这样结束了。

这件事发生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如汤显祖《南柯记》有文曰: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别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刘知几《史通。断限》:其与曹氏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慎茫茫,风牛南偃。对于这种取喻,后世已无争议,至于不相及(即两者毫不相干),为什么叫做风马牛,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不相及的含义,后人却有不同的说法,分歧是:1、细微说。《书经。费誓》说:马牛其风。后汉贾逵注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公的和母的牛马,在一起互相引诱,叫做。因为国家和地域不同,所以连双方的马牛都不可能发生关系。孔颖达注: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此取喻不相干。意思是:齐与楚,即使在像马牛雌雄相诱这类末界微事一样的细小之处也都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形容一切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彼此完全无关,就是这么引申而来的。1985年出版的《常用典故词典》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义也认为: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牧马和牛,牧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2、远距说。认为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1985年出版的《成语典故》在风马牛条目中也认为: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3、方向说。近来,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教授经过到牧区实地调查和考证,提出了新说:方向说。他在其专著《民族历史文化萃要》一书中认为:这句成语中的是个名词,即人们平常所说的风,而不作动词用。经过调查,贾敬颜教授得知,马和牛在刮风天是相互逆方向行走的。马是逆风而行,风愈急,马愈是迎风奔驰,故有胡马依北风的诗句;而牛却是顺风而行,所以草原火灾多烧死牛。贾敬颜教授由此认为,齐国在北而楚国在南,就像风天里的牛马一样方向相反,齐伐楚乃无端涉足。贾敬颜教授通过(www.xing528.com)

查阅宋人笔记,找到了自说的佐证。如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曰: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俞琰的《席上腐谈》卷上载:牛顺物,乘风而行则顺;马健物,逆风而行则健。(笔者补充,精人吴楚材等所编《古文观止》的注解也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由此可见,风马牛的本义是方向相反:风马牛不相及简作风马牛,后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成语典故》等书认为:细微说和远距说的讲法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第三种说法则似乎比较牵强。(俞奭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