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宣教秘本:普法和道德宣教

明代宣教秘本:普法和道德宣教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节的内容看,主要强调的是明朝洪武年间以后推行的德礼要点,并且,在编排体例上,把宣教道德的“万金良言”放在宣教法律的“律训歌”之前,突出体现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国以礼”的传统。之所以冠之以“律训歌”,取的是培训讼师学员法律常识和训导大众知晓法律从而遵守法律之复合含义。

明代宣教秘本:普法和道德宣教

三、普法和道德宣教

(一)道德教育

讼师秘本《刀笔词锋》所载,关于普及性教育的道德风化内容在“万金良言”一节。从这一节的内容看,主要强调的是明朝洪武年间以后推行的德礼要点,并且,在编排体例上,把宣教道德的“万金良言”放在宣教法律的“律训歌”之前,突出体现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国以礼”的传统。这一秘本刀刻刊印于明嘉靖时期,其内容局限于此时间段,至于宋、清代秘本,尽管其内容有所删改,但基本体例没有大的变动。它按照三纲五常的儒家基本原则,将所宣传内容分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部分。从形式上看,多采取四字经或四言杂词的形式,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容易理解,便于记忆,符合大众化的口味。它不但使讼师学员对“为国以礼”的内容一目了然,也使阅读此书的民众得以普及道德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下面以“尊敬长上”部分为例,使我们从中体会它的这些特色:

尊敬长上,义实非轻,父母之下,诸父伯叔,推及宗教,至于渊党,位号所尊,

道德所仰,凡在吾身,皆吾之长,分由天秩,有顺无强。惟尔惠也,无为从逆,

长在本宗,或在外戚,情有亲疏,礼无甚异,远见则拜,常见则揖,避行则徐,

受命则惟,命坐则坐,有问则起,侍食从后,馈献必跪,长在疏远,交际有仪。

坐让席位,行让路泮,上下同相邻,各有臣属。臣见君长,其容弥促,至于庄人,

进退则走,令人则行,禁止则否,粮税差役,率先恐后。道德之长,是曰先生,

凡其言行,是训是行。有疑应质,有传必习,尊之敬之,终身不易。汝能长人,

人亦长汝,求之不恕,人不汝与。乃知分义,行人所仗,玉宝惜之,人与钦长。

钦哉圣谕,尊敬长上。

(二)普法

《刀笔词锋》中“律训歌”一节,是介绍和解释当时法律条文基本知识的部分,兹录如下:

挖掘平有冢,惊魂杖八十;发冢见棺椁,杖百流三千;假若见尸首,绞斩不可避;

无斗贴典状,旧作绞罪拟;斗殴平伤断,保辜医调理;如果身伤死,为首斩绞拟;

畜肉若灌水,典米掺以秕;不计物异殊,一体杖八十;损人一牙齿,该问七石米;

坏却一双眼,杖百徒三拟;若还双目损,杖百流三千;此系成惊疾,家私分半取;

如损人一指,减律杖七十;私铸铜钱者,枷扭仍绞罪;先嫁由自己,逐婿再嫁女;

后嫁由自己,后夫该断离;民人若娶妾;四十方可为;无子娶偏房,到官不拟罪;

有儿并有女,不许再娶妾;替人去告状,枷号杖七十;妻妾做妹嫁,告减八十拟;(www.xing528.com)

逼嫁寡妇者,七十杖依律;服弟殴兄长,两年半拟律;无史期压嫂,加等杖九十;

儿女打爷娘,犯法该剐罪;女婿不官方,投明星长治,乃断他为婿;亲属盗家财,

免刺只杖罪;先奸后成亲,告官断离异,僧道及尼姑,犯奸杖九十;强奸罪该绞,

逼嫁同一义;诬执翁奸者,亲闻是端的;子杀父无刑,夫奸妻有罪;正律有金科,

注解最详细;官吏若犯奸,议罪降职役;指奸不为奸,和奸杖七十;弃败农稼穑,

计赃徒罪王;强割他人禾,律准窃盗拟;无官诈有官,问他充军拟;强盗若得财,

首从皆斩同;强盗未得财,依律拟流是,破砍坟园树,减等杖九十;偷盗耕牛卖,

拿去充军役;杀人并放火,杀罪不复赦;盗卖在官马,充军是明律;借物不问主,

亦该窃盗拟;擅食王园里,我律杖八十;违律不纳粮,减等九十拟;侵欺官钱粮,

充军无解计;僧道无皮贴,杖罪还俗去;无故与赌博,枷号杖八十;指官诓人财,

引例充军罪;伪造假印者,议斩无他异;放军去歇后,该运七石米;违禁放私回,

掇拐男和女;白日抱人财,俱是充军役;冒名支月粮,犯罪计脏拟;偷盗鸡和鸭,

杖责难饶你;日日动刀兵,律上定斩拟;兄收弟娶者,依律该绞死;子将父妾淫,

犯罪绞可拟;奴婢欺主人,议赦上不得;更深入院宅,非奸即盗定;登时打死者,

到官不论罪;违禁取人利,该运七石米;违约绩不还,杖罪律有拟;监守自盗粮,

杂犯斩罪拟;闻丧不举哀,依律该徒罪;丧柩暴露者,依律杖八十;因而逼死人,

一百杖依律;追粮若拒捕,徒罪相应拟;狱卒凌囚人,勒禾克减食;疾病遇仞伤,

误杀问徒拟;决杖不如法,致死杖一百,越渡关津者,拿住杖七十;渡子勒船夫,

该问不应罪。

“律训歌”的内容,基本上是依据当时的基本法《大明律例》编写的,几乎涵盖了民间常用的所有法条。从形式上看,采取了古诗的叙事方式,把法律条文编缩成五言词句,平白、浅显、易记,便于随时引用。之所以冠之以“律训歌”,取的是培训讼师学员法律常识和训导大众知晓法律从而遵守法律之复合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