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陀太子举象的宣教故事

佛陀太子举象的宣教故事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经里还提及太子举象的故事:有一天听说一头大象在街上被提婆达多打死了,堵塞城门,悉达多举起大象抛至城外壕沟。为了宣传佛教学说,他进行了长达45年的旅行传教,并收留了5位学生,帮助他传教,宣扬其教义。

佛陀太子举象的宣教故事

在这三大石窟里保存的很多壁画浮雕是有关佛教信仰的故事,大体可归类为三种故事:第一种是佛传故事,有关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长、悟道成佛等一生各个阶段的故事;第二种是佛本生故事,有关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宣扬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很多故事都来自于印度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第三种是因缘故事,讲释迦牟尼成佛后度化众生以及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和今生的故事,通过种种因缘(人世事物的因由和机缘)事例宣扬因果轮回、劝善惩恶思想。

图1-2-1 云冈石窟第6窟主室中心塔柱西面下层《树下诞生》

6世纪

图1-2-2 云冈石窟第6窟中心塔柱北面下层《阿私陀看相》

6世纪

佛教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之间。据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在公元前563年前后,在印度北部尼泊尔境内,喜马拉雅山山麓的迦毗罗卫城里。释迦牟尼的父亲是净饭王,现在看来也就是当地部落酋长,称之为国王;母亲是摩诃摩耶夫人。

根据印度的习俗,妇女十月怀胎满回娘家生育,四月八日摩诃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途经蓝毗尼花园,在树下休息。当她摘果子时,腋下诞生一个男孩(图1-2-1)。这男孩据说是由神祇乘坐六牙白象来投胎,生下来不用人扶就会行走,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并自语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今而往,不再转生。”随即足踏之地,出现大莲花。天神下凡为他举华盖,龙王吐出两股仙水为他洗胎。此男孩长有三十二相、八十种瑞祥相貌,取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也称他是释迦族的圣人,即释迦牟尼。当地的五百名婆罗门听说净饭王喜得太子,都来祝贺,见婴儿全身发光,犹如金身。他们一致认为,这婴儿如果出家当僧人,肯定会是圣人,并告诉净饭王有一位叫阿私陀的仙人精通相术。于是净饭王就邀请阿私陀仙人来给婴儿看相(图1-2-2),从脚底、脚跟看到脸部、舌头,甚至到毛孔,都完美至极。眉间有白毫相,头顶有高肉结。阿私陀仙人说这孩子在19岁时会当皇帝,但是又肯定他会出家学道。净饭王听后十分担忧,担心他会出家离走。婴儿出生7天后,母亲摩诃摩耶夫人得急病去世,由他的姨妈波阇波提哺乳关照,抚养长大。净饭王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新建宫殿,防止太子有出家念头。

图1-2-3 云冈石窟第6窟主室东壁《太子学艺:射铁鼓》

6世纪

图1-2-4 云冈石窟第6窟主室东壁《出游南门遇病人》(www.xing528.com)

6世纪

太子从小聪明好学,父王精心培养,他7岁时已经学会写字、算术、体育等各种技艺,样样精通,甚至无师自通。10岁时老师教他射箭(图1-2-3),在后花园里练习,给太子悉达多一张小弓,他含笑问道:“何用?”老师说:“射铁鼓。”悉达多回答:“我要用比这张弓强劲七倍的大弓!”他一箭射穿七只铁鼓。佛经里还提及太子举象的故事:有一天听说一头大象在街上被提婆达多打死了,堵塞城门,悉达多举起大象抛至城外壕沟。大象堕地形成一个大坑,如今人们称之“象堕坑”。10岁时太子想出游了,净饭王答应他在王国领地里游览。当悉达多看到农夫吃力地耕作,小鸟在吃虫,鸟又被蛇鹰吞食,他心生怜悯,萌生出家之心。太子17岁时,净饭王为了防止他出家当僧侣,为他全国选妻子,让他娶了表妹耶输陀罗为妻,后生下儿子罗睺罗。但是悉达多时刻思考着互相吞食的人世间,如此残酷,不如出家算了。佛经中对太子“出游四门”作了详细的叙述:第一次太子出游东门,前呼后应,人们夹道欢迎。这时有一位天神化装成一个老人,颤颤悠悠地站在路旁,太子问侍从:“这是谁啊?”老人回答:“一个人诞生于这世界,经历少年、青年、壮年至老年,体力日益衰退,濒临死亡,思想上很痛苦。”太子听后闷闷不乐地回宫了。第二次去南门出游,天神又化装成病人躺在路边,浑身发抖,太子见到病人的痛苦样子,心中又感到十分烦闷(图1-2-4)。第三次出游西门,正遇到送葬的队伍,太子觉得十分扫兴。第四次悉达多出游北门,遇到和尚,和尚告诉他:“您要摆脱生老病死的烦恼,就必须出家当僧侣。”太子就此下定决心。首先他告诉父王自己的决定,净饭王非常伤心,因为他对太子寄予厚望,希望他继承王位。父王传令加强警卫,严防太子出走。在悉达多19岁那年的二月七日晚上,他决定逾城出家,叫上马夫,骑上白马,趁卫士、伎乐、侍从们睡觉时出宫,天神派出四位仙人托着马蹄飞出城墙(图1-2-5),天神为他撑起华盖。

图1-2-5 敦煌莫高窟第329窟主室西壁龛顶南侧《夜半逾城》

初唐

图1-2-6 苦行中憔悴的佛祖

2—3世纪

离城后往北走,遇到跋伽仙人,教他在苦行林里学习“苦修行”。悉达多太子担心父王挂念,就把自己的宝冠和服饰都放在篮子里,叫马夫骑白马回宫,报告国王。白马前蹄下跪亲吻太子的脚,马夫依依不舍告辞回宫。王子又用宝剑剃去头发,交予天神去天宫汇报。跋伽仙人告诉悉达多采用饥饿法修行,他便坐在苦行林里苦修(图1-2-6)。7天没有吃一粒米、喝一口水,他折磨肉体,以求精神的解放,但是身体越来越虚弱,快饿死了。悉达多觉得行不通,决定放弃苦行修法,跳入河里洗澡,因为太虚弱了,在水里爬不上岸来,天神给他一根树枝,拉他上岸。有一位牧女献上奶液,拯救他的性命。

悉达多太子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结跏趺坐,苦思冥想。在修行期间受到恶魔的诱惑和攻击,恶魔化装成美女来引诱他,又派魔军轮番攻击他,悉达多太子用白毫挡住一切进攻,让恶魔显出原形。降服恶魔后,他最终觉悟成佛,成为世尊释迦牟尼,并形成自己特有的佛教理念。为了宣传佛教学说,他进行了长达45年的旅行传教,并收留了5位学生,帮助他传教,宣扬其教义。释迦牟尼传教的区域主要在恒河流域的中印度。有一天,他在讲道时遇到五百位商人,天神告诉这些商人,在旅途中会遇到一位新近成佛的世尊,五百商人很高兴,听取释迦牟尼的讲道,这就是壁画中“释迦牟尼给商人布赐”的画面。释迦牟尼来到沙巴利村时,有四位神仙送来了用蜂蜜炒的面粉,佛祖为他们说法,提及“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个要点,即四圣谛,传授于弟子们。石窟里有“四天王捧食”的画面,就是描绘这个故事。在布道途中释迦牟尼遇到优楼频罗迦叶,迦叶是一位很自傲的拜火教首领,见释迦牟尼面目端庄、气概非凡,但是心中不服,问世尊“何地来”。释迦牟尼要求借住一夜,迦叶就安排世尊住在石室里,并在半夜作法,石室里出现恶龙火喷世尊,释迦牟尼岿然不动,不伤丝毫(图1-2-7);迦叶还不服,与释迦牟尼斗法,迦叶全输,拜服世尊,成为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后来释迦牟尼回到故乡,度化妻子、父母,儿子罗睺罗也皈依佛教。据记载,释迦牟尼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附近的河边,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涅槃,永生不死。

图1-2-7 克孜尔石窟第196窟主室券顶左侧《降伏火龙》

6世纪

佛传故事是参观欣赏三大石窟的最基本的佛教常识,故事中很多情节在石窟的壁画、雕塑中反复出现,描绘释迦牟尼是一位神通广大、威力无穷、大智大慧的世尊形象,使释迦牟尼成为信徒们理想化的崇拜偶像。还有很多佛本生故事我们将在分析洞窟壁画和雕塑时再作细致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