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张掖地区石窟寺北魏壁画概述

甘肃张掖地区石窟寺北魏壁画概述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晚期,张掖重新恢复为郡,张掖地区石窟寺中的北魏壁画,应作于445年至西魏建立的535年间。张掖地区石窟寺佛教壁画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塔寺石窟为代表,金塔寺石窟保存着十六国时期的彩塑佛像和壁画,壁画内容有一佛二菩萨说法图、供养菩萨、千佛。

甘肃张掖地区石窟寺北魏壁画概述

一、甘肃张掖地区石窟寺北魏壁画概述

河西走廊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的咽喉要道,自十六国时期起就纷起营建石窟寺,《魏书·释老志》记载:“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1]沮渠蒙逊为张掖临松卢水胡人,他以张掖为根基建立了北凉王国。“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2],在祁连山北麓广开佛寺。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又在太平真君六年(445)平定西域,河西地区生活恢复安定,佛事活动再度兴起。477年,进入孝文帝改制时期,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推行汉文化。孝昌年间(525—527),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宽衣褒带的服饰和“秀骨清像”的佛像造型,由洛阳地区向西传播。北魏晚期,张掖重新恢复为郡,张掖地区石窟寺中的北魏壁画,应作于445年至西魏建立的535年间。

张掖地区石窟寺佛教壁画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塔寺石窟为代表,金塔寺石窟保存着十六国时期的彩塑佛像和壁画,壁画内容有一佛二菩萨说法图、供养菩萨、千佛。壁画显有西域风格,佛像造型较简单,用土红色线条起稿,色彩以赭石、浅棕、深棕色为主,画面呈暖色调。

张掖地区多处石窟寺中保存着北魏时期壁画,主要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千佛洞石窟、民乐童子寺石窟(图1),我有幸参加了这三处石窟寺北魏壁画的发现及调查,下面对这三处石窟的北魏壁画进行简要的介绍。

1.文殊山石窟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主峰北麓的文殊山山谷中,在喃嗒太子庙址右侧山崖上,开凿了数以百计的石窟,大多空无一物,应是当时僧人坐禅的禅窟,也有早期的中心柱窟,少数窟内的壁画为清代重绘的沥粉堆金的重彩壁画。位于后山的千佛洞和万佛洞,皆为中心柱窟,窟中保存的壁画较完好。但万佛洞的壁画多为西夏时期重绘,在千佛洞中尚保存着早期的壁画,分布在窟顶和四壁。在中心柱四周的窟顶上,绘一圈飞天,由于窟顶的部分壁画已脱落,原应有12个飞天,现存完整的飞天6个,飞天身躯为曲尺形,双足分开。壁画中的飞天,或奏笛、或弹琵琶、或吹排箫、或手舞状。每个飞天图像长50多厘米,是北朝石窟壁画中飞天图像中较大的。飞天的下裙裙摆为叉角状和双足叉开的姿态(图2、图3),飞天图像的背景为石绿色,这种以石绿为壁画底衬的做法,未见于其他北朝石窟寺。在中心柱后方的后壁(北壁)上,满绘千佛,佛面丰圆,佛像底衬为土红色。西壁和东壁绘说法图和供养人,西壁的说法图保存较好,位于中间的佛结跏趺坐,佛的两侧各立一菩萨,上身半裸,披巾重叠(图4)。在南壁西侧绘一排立佛,立佛下面为供养人(图5)。从窟形、壁画的佛像造型和服饰分析,属北魏时期所作。

2.千佛洞石窟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石窟群中的千佛洞石窟,位于马蹄寺东北3公里处的马蹄河西岸(图6),在陡峭的崖壁上凿有十余个石窟,其中的第2、6、8窟保存较完整,第2窟和第8窟为中心柱窟,从窟形看属北魏时期。第8窟的窟内四壁满绘壁画,但剥蚀严重,北壁下层的壁画依稀可辨,为菩萨和供养弟子的图像,造型较古朴,但比金塔寺石窟十六国壁画中的佛像造型要修长。色彩除赭石色外,还较多地使用了石绿色,在用色上比金塔寺壁画丰富。中心柱四面的外表为后绘的明清壁画,在剥落的明清壁画下面有北魏壁画。我参与了中心柱南面下层龛内的部分壁画的清理工作,这处壁画的中间绘释迦、多宝二佛说法,二佛身后有舟形背光(图7)。两侧各侍立一供养菩萨,菩萨面相清秀,体态修长(图8)。在释迦、多宝佛的正上方绘有弥勒菩萨像,菩萨交脚坐于莲花座上,交脚弥勒菩萨是十六国至北魏时期流行的菩萨姿势,此交脚弥勒的右脚在前(图9)。在释迦多宝佛说法图的上、左、右方的周围,满绘千佛图像。由于龛内壁画是新剥出的,基本上保留了当时壁画色彩的原貌,色泽较鲜艳。值得注意的是较多地使用了朱红色,也许是保存了未变的原来色彩。中心柱东面佛的圆形背光的外圈绘一圈飞天,色彩系后人重绘,但保留着原来的造型,飞天的曲尺形身躯为北魏飞天的特征(图10)。

图1 甘肃丝绸之路沿线主要石窟分布图(www.xing528.com)

图2 肃南文殊山石窟千佛洞窟顶壁画的飞天

图3 文殊山石窟千佛洞西壁壁画《说法图》

图4 文殊山石窟千佛洞南壁壁画中的立佛

图5 马蹄寺千佛洞石窟

图6 肃南千佛洞石窟《释迦多宝说法图》

3.童子寺石窟

位于民乐县南童子坝河畔,现存十余个石窟,也有中心柱窟,是在北朝开凿的。少数洞窟中存有壁画,为清代重绘,但清代壁画下有早期壁画。其中的一个石窟中,有大幅的用连环画形式来表现的《西游记》壁画。在这洞窟口外右侧的多层剥落的草泥下,露出小块壁画,绘着手持供物的供养菩萨和弟子,画上的两个供养弟子的图像较完整,脸型修长清秀,呈秀骨清像。身穿朱砂色宽袖僧服,衣缘为深蓝色(图11)。从壁画上佛僧的面相和装束分析,属于北魏时期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