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明时期云南地区壁画的介绍

元明时期云南地区壁画的介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明时期,云南地区最具代表的宗教壁画有晋宁壁画和丽江壁画。(一)晋宁壁画晋宁壁画,绘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南面3千米处观音山观音洞内。晚期壁画则多受佛教密宗影响,并有浓郁的藏画风格。壁画共12堵,保存情况不良。从壁画风格判断,琉璃殿、皈依堂、大觉宫等处壁画是汉、白两族画师的作品,而大宝积宫、大定阁壁画则出自汉、藏两族画师之手。

元明时期云南地区壁画的介绍

元明时期,云南地区最具代表的宗教壁画晋宁壁画和丽江壁画。

(一)晋宁壁画

晋宁壁画,绘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南面3千米处观音山观音洞内。观音洞是观音山在山麓往上100米处的石灰岩溶洞,洞口宽约5米、高约4米。洞口左右绘力士立像,各高0.5米。入洞约2米处,绘帐篷一顶,正中端坐一位着官袍者,7人随侍左右。从绘制的帐篷来看,此官吏大约是元代蒙古人。除此之外,在洞内还绘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大日遍照佛、不空成就佛、观音菩萨、天王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洞内还绘有“密理瓦巴”一堂3人,主尊为男性,上身裸露,着一短裙,右手伸出,左手持钵,端坐在一只老虎或是一张完整的虎皮之上,此尊男像头发低平,面相扁圆,双目圆瞪,高鼻小口,耳侧缯带飞扬。男像左侧绘两位卖酒女,上身赤裸,下着紧身裙,面对主尊,其中一位有双重椭圆形头光,另一位手提细颈长壶(见图Ⅸ—15)。

图Ⅸ—15 晋宁观音洞壁画局部

此主尊男像是密理瓦巴,属藏传佛教造像,即印度著名84位大成就者之一的费卢波。此尊男像与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元朝至元年间)密理瓦巴造像相同,但细节又有差异。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卖酒女的服饰酒具已汉化,晋宁壁画则保持较多异域风格,据此推测晋宁密理瓦巴造像可能比杭州飞来峰91号龛时代更早。

洞内所绘古塔11座,均为喇嘛塔式样。壁画除所绘人物外,还保留有北元题记一通(见图Ⅸ—16):

峕于宣光□□岁次甲寅

暮春九日

云南等处行枢密院

桑哥实里都事王尧忠敬奉

图Ⅸ—16 晋宁观音洞题记

王命踏勘本郡军民屯地图

恭随宪司书吏万思义

宣使汪不花□□□□(www.xing528.com)

□府令史李思敬奏□

郭完□□□一行人等联

辔焚香到此以记之耳

题记中“宣光”甲寅为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此时云南尚未受明朝管辖,元朝在滇势力仍奉北逃的元顺帝在内蒙古应昌设立的朝廷为正朔。所以,从朝代上来看,该洞壁画属于元代壁画,可视为元末明初壁画。另外,洞内早期壁画似乎还有宋代大理国时代的。

除观音山观音洞壁画外,附近另有洗澡塘观音洞,亦有壁画。洗澡堂观音洞位于观音山观音洞南边5千米洗澡塘村,洞内绘有西方三圣、罗汉,洞内南壁上有杨义方施功德捐金身、劝念南无大慈大悲题记,所记年代为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另有明代官吏着红、绿袍、戴头盔者,旁有“嘉靖三十五年”题记。从绘画风格及所存题记来看,该壁画亦可确定为元明时期的壁画[23]

(二)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是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各地方的庙堂、佛寺、道观、尼庵内的明代壁画的总称。壁画的创作年代始于明初而衰于明末。从年代上看,早期壁画地点有崖脚真武祠、白沙琉璃殿、大研镇皈依堂、雪嵩村雪嵩庵等。其主要题材是依据佛教和道教经典绘制壁画,作风朴实。晚期壁画则多受佛教密宗影响,并有浓郁的藏画风格。晚期壁画有漾西万德宫、白沙护法堂、大宝积宫、大定阁、束河大觉宫、芝山福国寺等。在所有壁画中,又以白沙街琉璃殿和白沙大宝积宫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见图Ⅸ—17)。

琉璃殿位于白沙村东,与大宝积宫相连。殿系重檐歇山顶建筑,上檐之下悬“琉璃宝殿”木榜,左右刻“大明永乐十五年丁酉仲春中顺大夫世袭土官知府木初敬造”题衔。壁画共12堵,保存情况不良。主题以佛教药师经为依据绘成,残存画面可辨认的有释迦、观音、文殊、普贤、罗汉、护法等。

图Ⅸ—17 丽江壁画(局部)

大宝积宫位于琉璃殿后,也是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之下悬“大宝积宫”木榜,左右刻“土官功德主木旺志万历壬午年端阳圆满拜书”题衔。这里壁画规模最大,保存情况较好,现存12堵,绘孔雀明王法会图、如来说法图、观音普门品故事等属佛教显宗题材。另有属佛教密宗题材7堵:大宝法王、黄财神、绿度母、降魔祖师、金刚、亥母、百工之神等。还有道教题材壁画2堵:天、地、水三官;文昌、真武、四天君、风雨雷电四神,下面多有藏文名号。还有内容为“远古时期为伟大的释迦佛而建造的清净无垢的大佛寺”的藏文题记。

丽江壁画基本为当地土司主持修建,其兴衰也与当地土司实力密切相关。如明朝初年,丽江纳西族土酋阿甲阿得归顺朝廷,受封为中顺大夫,并赐姓木,世袭丽江土知府之职。延至明代中期,木氏势力极盛,遂大兴土木,建盖庙堂殿宇,绘制壁画,这也是丽江壁画最辉煌的时期。到清代初期,云南改土归流后,木氏地位一落千丈,也再无人力财力去大兴土木、营造庙宇,丽江壁画也就随之衰退。

丽江壁画遍布丽江多处,前后延续了200多年的时间。因此,其创作者也就不会是一个时代的人,即使同一时代的壁画作者也不会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学界通常认为,丽江壁画是明代不同时期众多绘画匠师集体创作的作品。关于其中代表性的画师,在一些地方史志中也有零星记载:《丽江府志略》上记载的著名画师有马肖仙,“江南人,工图画。山水臻神品,花卉、人物靡不精妙,识者称为马仙画。西域闻其名,延去数载,后复归丽”。丽江至今仍流传有关于马肖仙作壁画的传说,可见这位江南汉族画师应是丽江壁画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此外,在万德宫碑文中有“画工古宗古昌”的记载。“古宗”是纳西族对藏族的称呼,古昌是姓名。可知藏族古昌也是主要作者之一。从壁画风格判断,琉璃殿、皈依堂、大觉宫等处壁画是汉、白两族画师的作品,而大宝积宫、大定阁壁画则出自汉、藏两族画师之手。福国寺护法堂壁画是藏族画师的作品。总而言之,丽江壁画是一大批汉、藏、纳西、白族画师集体参与创作的艺术结晶,也是云南各族人民文化交流和友好团结的见证。

丽江壁画规模宏伟、设色绚丽、技法流畅,绘画风格上既有明代内地佛教壁画风格,又有云南地方特色。不少地点的壁画熔几个民族绘画风格于一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