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碧阳书院与徽州人的尊教崇儒

碧阳书院与徽州人的尊教崇儒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料记载,当时碧阳书院共有祠宇、讲堂、书舍等110多间,而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这书院的崇教祠了。碧阳书院的堂舍均为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庄重朴实。百余年来,碧阳书院基本照此招生、延师、开课、讲学以育人,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各堂舍均悬有漆雕木刻楹联,道出了碧阳书院自然环境特色及尊经重儒传输程朱理学的重大使命。如今,碧阳书院因年久破旧,虽经维修,然限于经费,难以彻底恢复,有些堂舍已塌移或改建。

碧阳书院与徽州人的尊教崇儒

古之黟县,自宋代以来,对教育非常重视,那“十户之村、不废颂读”的教育氛围,使人预感这块土地不可低估的前途。为适应这种教育需求而创立的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众多颇具名气的书院中,有一座叫做碧阳书院就坐落在黟县县城以南,现今黟县中学校址内。

碧阳书院创立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即公元1563年,此后多次毁塌修复。明嘉庆十六年(1811年),黟县重建碧阳书院于迎霭门外(今黟县中学校址)。当时耗费白银2.9万两,全部由乡绅捐赠。书院建成,规模宏伟,堂舍齐备。主要有尊道堂、朱子殿、韦斋祠、卫道堂、衍绪堂、敬义堂、等,以及祭祀已故捐地捐银,建造碧阳书院诸董事的崇教词。

【安徽省黟县小学校长  胡时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当时碧阳书院的旧址,整个旧址的规模是不断的发展,到清代中后期,才比较定形。我们现在从资料上看到,它一共有一个大殿,就是朱子殿,我们身后就是朱子殿的遗址,另外还有三个祠堂,崇教祠就是其中的一个,还有七个大堂。

据史料记载,当时碧阳书院共有祠宇、讲堂、书舍等110多间,而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这书院的崇教祠了。这镶嵌在崇教祠立的石碑,铭刻着书院的管理内容,包括细微的收支帐目,可见当时的管理者办事之认真。

【安徽省黟县小学校长  胡时滨】我们现在的书院大门,从遗址的规模来说,比较宽大,有一个篮球场那么长,从大理石的阶梯一级一级的上去。大门的两边硕大的照壁,也是大理石的,一块有1.7米宽,将近2米长,遗憾的是在文革的时候都被毁了。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当时照壁基础的遗址,整块都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正殿共有三进,第一进就是朱子殿,是祭祀朱子的,朱熹是我们书院教育的创始人。然后进去再上第二进药比第一进稍微高一点,这一进是尊道堂,在尊道堂有一个大天井。两边也是石阶上去,将近一米高,到了第三进,里面有三大间,每一间有教室那么大,主要是用以教学。在主殿的边上,还有几处房子。除了这些地面建筑以外,另外还有泮池,还有一些树林,梅园,都是供读书人所用。所以整个面积据有关史料记载,将近30多亩。(www.xing528.com)

碧阳书院的堂舍均为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庄重朴实。书院有崇堰围护,墙堰门额镌嵌有取朱熹《观书有感》句意之“源头活水”石刻,以鼓舞学子勤奋攻读,也表达了徽州人对于家乡弟子的希冀。书院建成以后,曾立碑20余方,以记经过。其中有访紫阳书院制度之《碧阳书院规条》碑二方,以明示碧阳书院之学制,招收生童、课试考核、奖惩、祭祀议典、经师待遇、经费管理等制度。百余年来,碧阳书院基本照此招生、延师、开课、讲学以育人,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时谈经讲学的尊道堂正壁有大幅《白鹿洞揭示》漆雕白底字屏门,左右两壁悬朱熹所书经拓刻的“忠、孝、节、义”四块大幅漆雕木刻。另外各堂舍均悬有漆雕木刻楹联,道出了碧阳书院自然环境特色及尊经重儒传输程朱理学的重大使命。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碧阳书院改为碧阳高等小学堂。解放后,黟县中学以碧阳书院为校址,数十年来,育才赢万。

如今,碧阳书院因年久破旧,虽经维修,然限于经费,难以彻底恢复,有些堂舍已塌移或改建。目前,崇教祠、明堂、庭院、墙垣等,尚保管完好。1987年安徽省教育委员会拨专款修理崇教祠及重镌“源头活水”门额,并立《碧阳书院崇教祠重修记》碑,以记经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