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格林斯潘与克林顿:权力与蜜月的终结

格林斯潘与克林顿:权力与蜜月的终结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克林顿非常担心这项法案是否会造成短期经济衰退,从而影响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舆论普遍认为,他的行为令人对美联储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担忧。尽管如此,在8月份国会对赤字削减计划的审核上,格林斯潘还是对克林顿予以了支持。格林斯潘和克林顿结成了互利互惠的同盟,他帮助克林顿制定和推行“长期债券市场战略”,克林顿让他得到了仅次于总统的权力。然而,克林顿政府与美联储的蜜月期并没能够坚持多久。

格林斯潘与克林顿:权力与蜜月的终结

不久,克林顿依照格林斯潘在小石城会晤时提出的建议,决定提高汽油税并对高收入阶层适度增税,同时向国会提交了削减预算赤字和刺激经济两者齐头并进的经济复兴法案。

格林斯潘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甚至连削减多少预算都为克林顿政府内阁计算好了:每削减1000亿美元的赤字,长期利率会下降大约1%。财政部长本特森、经济委员会主席鲁宾及克林顿经济班子的其他成员认真听取了格林斯潘的建议,并研究实施的各种细节,最终定下了一个削减预算的指标:到1997年财政年度将赤字减少1450亿美元。

格林斯潘与克林顿政府内阁相处融洽,他和本特森不仅恢复了美联储主席与财政部长每周一次的工作早餐,还成了一对网球球友。本特森定期就削减赤字问题征求格林斯潘的意见,然后再转达给克林顿及新政府经济班子里的其他成员,包括行政及预算署署长帕奈塔、经顾委主席泰森和新总统成立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鲁宾。

克林顿尽管赞成削减政府预算赤字,同时也对采用凯恩斯式的方法刺激经济非常感兴趣,但一项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必然会导致政府增加开支,从而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克林顿政府内部就经济问题分成了两派:一边是以鲁宾为首的经济班子,主张压缩财政开支、削减赤字;另一边是以希拉里和劳工部长赖克为首的政治班子,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赤字。克林顿居中,兼听双方的意见。

最终克林顿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双方意见兼而有之的方案,既有削减赤字的内容,又包括了刺激经济的计划。克林顿后来在回忆录中论及这一方案时说:“虽然有很多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这一方案将会成功,但是这个在我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一项决策,仍然是一场大赌博。”克林顿非常担心这项法案是否会造成短期经济衰退,从而影响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

为了增加胜算,克林顿决定拉美联储为这一法案背书。

1993年2月15日,格林斯潘再次接到克林顿的请柬——两天后新总统要在国会宣读他的头一份国情咨文,克林顿邀他出席。格林斯潘欣然抵达国会时,一位侍者把他引到事先安排好的席位上。他的座位在包厢里的A6号,总统夫人希拉里和副总统夫人蒂珀中间。格林斯潘大吃一惊,这个位置太引人注目了。整个晚上,各大媒体记者的镜头都对着他,每当克林顿强调某一点,需要听众报以掌声时,摄像机的镜头就会对准希拉里、格林斯潘和蒂珀,格林斯潘不得不三番五次地起立,为克林顿提出的各项计划和提案鼓掌。

第二天,批评格林斯潘的声浪滚滚而来。舆论普遍认为,他的行为令人对美联储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担忧。为了避嫌,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常常不去国会倾听总统的国情咨文,历届美联储主席通常也予以回避,前美联储董事拉韦尔回忆说:“艾伦尴尬极了。我觉得他是被人利用了,可能他事先只是想到:‘这么一个历史时刻,我可不想错过。’等他到了现场,看到自己的座位后,才慌乱起来……克林顿作出这种安排,等于向所有人宣告:‘这里坐的是我的哥儿们艾伦。’他想告诉大家:‘格林斯潘是我的人。’”

格林斯潘对此深感不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公众的疑虑对市场的影响非常致命。(www.xing528.com)

尽管如此,在8月份国会对赤字削减计划的审核上,格林斯潘还是对克林顿予以了支持。国会否决了一揽子计划中刺激经济的部分,使剩下部分化为一项可信的、严肃的预算法案。该项法案基本上没有限制政府的巨额开支,它只是把削减赤字与增加2410亿美元的税收相挂钩,规定在今后5年内,削减赤字4960亿美元,大约每年1000亿美元。这对白宫来说是个好消息,更令克林顿高兴的是,格林斯潘是共和党中唯一支持他的人。格林斯潘和克林顿结成了互利互惠的同盟,他帮助克林顿制定和推行“长期债券市场战略”,克林顿让他得到了仅次于总统的权力。

然而,克林顿政府与美联储的蜜月期并没能够坚持多久。美国的经济在第四季度开始加速恢复,年增长率达到了6%,格林斯潘顿时又提高了警惕,依照美联储的惯例,如果经济增长率超过2.5%,失业率低于6%,就要做好抑制通货膨胀的准备了。

1994年1月,格林斯潘告知克林顿及其经济顾问们,美联储准备提高利率。这个决定一出,克林顿登时怒不可遏,他认为这是格林斯潘在背信弃义。克林顿觉得,该他做的事他都已经做了,国会通过了削减赤字的预算法案,正如格林斯潘设想的那样,长期利率随之下降,如今美联储却要提高短期利率!通货膨胀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199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增长率仅为3.3%。

格林斯潘提高利率确实有他迫不得已的原因。截至1994年1月底,美联储已连续18个月没有调整利率了,时间之长创历史记录,这段时间里,利率一直保持在3%。由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过程十分缓慢,美联储才能够如此压低利率,若按通常标准来衡量,3%的利率对放贷银行来说实在是异乎寻常的低。

格林斯潘担心,长期放松银根可能会触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一些早期的预警指标已经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加班、工业产品延误交货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卡车运输行业吃紧……种种迹象显示,经济复苏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尽管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经济仍处于缓慢的复苏阶段,但格林斯潘担心,经济已露出过热的微弱苗头。货币政策从实施到生效有一个时间差,从3个月到2年时间不等,若要抑制通货膨胀,就得提早采取行动,等通货膨胀袭来时再动手就太晚了。

不管克林顿总统愿不愿意,进入1994年,美联储开始加息,2月、3月和4月各加0.25%,5月和8月又各加了0.5%。

克林顿怒火中烧,迫不及待地想在公开场合抨击美联储主席,就像当年布什做的那样。鲁宾等人劝阻了他。前行政预算署署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里夫林说:“我们都劝他不要鲁莽行事。我们告诉总统,公开评论利率或美联储的政策是不合适的。”

事实证明,克林顿的经济顾问们的意见十分明智。格林斯潘一向被人看做是反通货膨胀的坚兵,如今人们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反通胀狂。著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林博称格林斯潘患了“通货膨胀妄想症”,各家报纸和杂志纷纷批评格林斯潘与臆想中的敌人作战,《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打错了敌人?》,认为格林斯潘过于担心通货膨胀会扼杀经济的复苏,预防通货膨胀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克林顿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整个公众舆论都站在他这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