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乾隆后葬妃园寝,后宫秘史

乾隆后葬妃园寝,后宫秘史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葬在妃园寝中的乾隆之后——乌喇那拉氏断发之谜清乾隆的继皇后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十五年晋封为皇后,风光15年后被幽禁宫中,次年带着皇后的名号入葬裕陵妃嫔园寝。此时,倒是另一个人对中宫之位悬缺的事异常关心,这个人便是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按照一般的惯例,皇后死后一般都与皇帝同穴,但是这位皇后却未能进入乾隆的裕陵地宫,而是葬在了妃园寝内,葬在裕陵地宫中的则有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

乾隆后葬妃园寝,后宫秘史

葬在妃园寝中的乾隆之后

——乌喇那拉氏断发之谜

清乾隆的继皇后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十五年(1750)晋封为皇后,风光15年后被幽禁宫中,次年带着皇后的名号入葬裕陵妃嫔园寝。堂堂一国之母死后既没有入葬皇帝的陵寝,也没有自己的地宫;既没有神位,也无法得到祭享。一代皇后何以竟遭如此下场?乾隆又为何对待自己的妻子如此刻薄呢?

从侧福晋到皇后

乌喇那拉氏比乾隆小7岁,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雍正在位时,将其赐予乾隆为侧福晋。乾隆即位以后,她又先后受封为娴妃、娴贵妃。虽然乾隆并不十分宠爱这位妃子,但也没有亏待她。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死于东巡途中。乾隆和孝贤皇后之间感情深厚,在此后一段时间里,乾隆一直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更没有另立皇后的意思。此时,倒是另一个人对中宫之位悬缺的事异常关心,这个人便是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

崇庆皇太后一直很喜欢乌喇那拉氏,认为她端庄贤惠,有母仪天下之风,希望乾隆能立她为后。乾隆是孝子,但他却没有立即答应皇太后的要求。当时孝贤皇后刚刚过世,大丧之期还没过,乾隆不想在此时立后,不过也不敢违抗母亲的意思,于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晋封乌喇那拉氏为位分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暂代皇后掌管后宫之事。

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初二,孝贤皇后的丧期已过,乾隆正式下诏书册立乌喇那拉氏为后。册立皇后之礼刚过半个月,乾隆便带着她拜谒祖陵,之后又到嵩山洛水一带巡视,又南下江浙。不久,乌喇那拉氏生下皇十二子永璂,仅隔一年又生了皇五女。

皇后的平民葬礼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第四次南巡,皇后乌喇那拉氏和一众妃子都在随行之列。南巡之初,一切正常,途中乾隆还为乌喇那拉氏庆祝了她的48岁生日。闰二月十八日,南巡队伍来到了杭州,在美丽的蕉石鸣琴(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处吃早餐。当时,乾隆还赐了许多膳品给乌喇那拉氏。可是到了吃晚饭时,陪皇帝一起用餐的嫔妃之中却不见她的身影。此后,大家也再没有见这位皇后露过面。

后来人们才知道,就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吃过早饭后不久,乾隆便命人悄悄将乌喇那拉氏从水路送回京师了。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朝服像

清宫廷画家郎世宁(意大利人)绘。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元配皇后。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死于回銮途中,时年37岁。

乌喇那拉皇后被送回京师后,乾隆依然继续南巡之行,但不久就返回。乾隆回宫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乌喇那拉氏被封为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时的四份册宝。乾隆虽然没有下废后的圣旨,但是收回册宝就等于废除了她的所有封号。之后,乾隆又下令裁减乌喇那拉氏身边的佣人。到了这年七月,乌喇那拉氏身边只剩下两名宫女了。按照清制,只有宫中地位最低的妃子才使用两名宫女。

一年后,乌喇那拉氏在孤苦之中默默离开了人世,时年49岁。当时,她的身边除了两名伺候的宫女外,别无他人。

乌喇那拉氏过世之时,乾隆正带着皇子和大臣们在木兰围场打猎,当他听到乌喇那拉氏去世的消息时,唯一的表示就是让乌喇那拉氏的儿子永璂回宫。(www.xing528.com)

此前,孝贤皇后去世时,乾隆要求“在京王公以下,三品官以上,及诸皇子齐集举哀行礼”。孝贤皇后是在乾隆东巡途中去世的,迎孝贤皇后的灵驾回到京城时,“四品以下官员,公主、王妃、命妇以及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在朝阳门、东华门内和储秀宫缟服跪迎”。所有妃嫔、皇子、公主都要戴孝,民间停止嫁娶作乐27天,京师“男去冠缨,女去耳环”,就连乾隆本人也穿白绸孝服,更辍朝九日。那么,乌喇那拉氏的丧礼又办得如何呢?

从史料来看,乌喇那拉皇后的丧礼办得异常冷清,乾隆下了一道谕旨,说“饰终(人死时给予尊荣)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从这份诏书来看,乾隆要求降一级操办乌喇那拉氏的葬礼,但实际上这位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等级还要低。按清制,皇贵妃过世时,每天都该有大臣、公主、命妇一起给她举哀、行礼,但是在乌喇那拉氏的丧礼上这一项却被省去了。当时有个御史曾请求乾隆以皇后之礼葬乌喇那拉氏,结果因此被贬到新疆伊犁。

按照一般的惯例,皇后死后一般都与皇帝同穴,但是这位皇后却未能进入乾隆的裕陵地宫,而是葬在了妃园寝内,葬在裕陵地宫中的则有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乾隆虽然口中说以皇贵妃的身份出殡,但实际上却不承认她的身份。

除此之外,即使是一位普通的妃子,只要葬在妃园寝内,就应该有自己的地宫,可是这位皇后却被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而且还位于旁室。按照清朝的规矩,所有的妃、贵妃、皇贵妃死后都应设有牌位,并供奉在园寝享殿内,嫔、贵人、常在、答应则不设牌位,但却能得到供品祭祀,可是乌喇那拉氏死后既没有神位也没有祭享。入葬后,乾隆对这位皇后只字不提,更别说商议什么谥号了。

不要说是和孝贤皇后相比了,就算是和平民葬礼相比,乌喇那拉皇后的葬礼也略显凄凉。

剃发皇后的剃发之谜

乌喇那拉氏到底做错了什么,竟让乾隆突然翻脸,刚刚赏赐完就将她打入冷宫,而且还让她死后没名没分?

清史稿·列传·后妃》中有这样一段记录乌喇那拉氏失宠的记录:“皇后,乌喇那拉氏……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乾隆本人也曾发过谕旨谈到这件事情,大意是皇后自册立以来一直没有失德,去年春天的时候,我陪皇太后巡视江浙一带,正当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皇后突然一改常性,在皇太后跟前没能恪守孝道。到了杭州以后,她的举动更加乖戾,好像疯了一般。我因此让她先行回宫,在宫中调养。

可见,乾隆之所以立即将乌喇那拉氏送回皇宫,并收回她的四份册宝,是因为乌喇那拉氏突然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在当时满族人的习俗里,剪发是最忌讳的事情,皇后只能在皇太后或皇帝去世之时才能剪发。可当时皇太后、皇帝都还活着,这一举动无疑就是在诅咒他们,是一种几近疯狂的举动。皇太后一直十分喜欢这位继皇后,时常对她关爱有加,平日里也总是护着。可是这一次,皇太后也十分生气,因此由着乾隆处置,丝毫不加劝阻。

乌喇那拉氏一向淑贤,而且出身官宦之家,又在宫中生活了几十年,不会不知道剪去头发的利害。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她突然做出这种疯狂的举动呢?

野史记载,乾隆这位风流皇帝每次出巡都会沿途寻花问柳,这一次也是如此。当他们到达杭州之后,乾隆曾深夜换上便服上岸游玩,乌喇那拉氏再三劝谏,甚至以泪眼相对,可是乾隆就是不听,伤心不已的皇后一气之下便剪了自己的长发。乾隆见皇后吃醋,还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盛怒之下将其送回京师,从此以后一直对她不理不睬。

在乌喇那拉氏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乾隆依然对她非常忌讳,甚至连重新册立皇后的事情也不能提。当时有一个叫金从善的大臣上书请求乾隆“下诏罪己”,重新考虑册立新后的事情。乾隆竟然大怒说:“乌喇那拉氏是先帝赐给我的侧福晋。我即位之后,因孝贤皇后病逝,她才循序晋为皇贵妃,3年后又被立为皇后。后来,她犯下大错,我却一直宽容对待。国俗忌讳剪发,可她竟敢剪去头发,而我却一直包涵,没有废了她。后来,她病死了,我也只是降了她的丧葬礼仪,仍然没有废去她皇后的称号。我这么做已经仁至义尽了。从善竟然想让我下诏责备我自己,我又有什么过错呢?他还提出让我重新册立皇后,我现今已经68岁了,哪还有重新册立皇后的道理?”不久,金从善被杀。

清宫选秀

清朝选秀制度从顺治朝开始就有了,每三年一次。八旗(满、蒙、汉各有八旗)女子只要年纪在13岁至16岁之间都要参加选秀,17岁以上女子可不参加选秀。乾隆朝规定,如果八旗女子在规定的年龄内因各种原因没能参加选秀,下一届仍要参加阅选。清制规定,未经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年过二十也不得私自嫁许。一些女子因疾病、残疾、相貌丑陋等原因不能入选的,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最终得到皇帝的许可后,才可以免去应选义务。选秀活动由户部主持,阅选时,参选女子按八旗的顺序站成排,每排大约七八人,由皇帝、皇太后亲自阅选。被选中的女子或成为皇帝的妃子,或被赐给三代以内,血缘关系密切的皇室成员为妻妾,未选中的女子可自由婚配。

实际上,在官方史料上,人们并没有找到关于乌喇那拉氏为何剪发这一段历史的详细记载,这其中的内幕也许只有乾隆本人才知道。但是金从善的上书中却似乎有点责怪皇帝,为乌喇那拉氏打抱不平的意思,这也许是他被杀头的真实原因。在当时,也许有不少人知道乌喇那拉氏剪发之事背后的隐情,但出于维护帝王尊严的考虑,再加上要冒着丢掉身家性命的风险,所有知情者都三缄其口,将所有有关乌喇那拉氏的事情埋藏在记忆深处,随着时光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