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犹太古史中的所罗门传:智慧形象的宣传策略

犹太古史中的所罗门传:智慧形象的宣传策略

时间:2024-01-2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概述以“智者”或“聪明人”[1]形象出现的统治者原型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这大多是统治阶层为抬高历史上某君王形象所采用的宣传策略。[8]尽管前面提到,“智慧”一词在《希伯来圣经》中的所罗门故事中出现频率较高,但“智慧”概念本身在早期犹太文学中的含义仍比较浅陋古朴,《圣经》历史书关于“所罗门智慧”的描述相当笼统和世俗化。

犹太古史中的所罗门传:智慧形象的宣传策略

第一节 概述

以“智者”(sage)或“聪明人”(wise man)[1]形象出现的统治者原型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这大多是统治阶层为抬高历史上某君王形象所采用的宣传策略。[2]对于《希伯来圣经》中的所罗门形象,克莱门茨(R. E. Clements)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认为,《圣经》之所以将所罗门刻画成智者形象是因为他既没有什么军事建树,也缺乏大卫那样的个人魅力。[3]对此,冯拉德(G. von Rad)则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以色列历史上的确存在一个“所罗门启蒙时期”(Solomonic Enlightenment),该时期是犹太文化试图挣脱氏族礼教法规的束缚,知识文化活动异常繁荣的时期。[4]他认为《希伯来圣经》将“所罗门智慧”作为所罗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绝非偶然,“极有可能,所罗门智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5]的确,从语言特征来分析,在《希伯来圣经》中,希伯来语“智慧”一词出现频率最高、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所罗门传中,“所罗门智慧”的概念也由此产生。[6]尽管如此,如果将所罗门王朝描述为一个文化启蒙时代缺乏足够的史料依据。不过,可以更为肯定地说,到约瑟夫斯时代,即公元1世纪时期,所罗门作为智慧之王的形象已经在犹太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从约瑟夫斯的《驳阿皮翁》中所记录的文献来看,与其他犹太历史上的伟人相比,所罗门在非犹太文献中的知名度也是最高的。而“智慧”也是希腊—罗马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难怪约瑟夫斯在他的圣经历史中如此重视塑造这位犹太“智者”的形象,并以此向希腊—罗马世界宣扬犹太民族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

“所罗门智慧”的概念由于《圣经》“智慧文学”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智慧文学”是圣经批评术语,泛指圣经文学中以所罗门为作者名,但实际上与他无关的一些圣经文卷。这类文献大多假借犹太文学中以智慧著称的所罗门王的名义,实际写于所罗门去世后的若干世纪。《希伯来圣经》正典中的这类作品包括《箴言》、《约伯记》、《传道书》、《雅歌》和《诗篇》中的一些作品。《希腊文圣经》(LXX)中的“次经”(Apocryphal Writings)《所罗门智训》(The Wisdom of Solomon)和《便西拉智训》(The Wisdom of Jesus the Son of Sirach)也属于这类作品。尽管《便西拉智训》是犹太古代智慧文学中唯一用作者真名实姓的作品,但其文风和内容都是《圣经·箴言》的翻版。[7]除此以外,所谓的“伪经”(Pseudepigraphical Writings)中也有不少书卷属于此类作品。[8]

尽管前面提到,“智慧”一词在《希伯来圣经》中的所罗门故事中出现频率较高,但“智慧”概念本身在早期犹太文学中的含义仍比较浅陋古朴,《圣经》历史书关于“所罗门智慧”的描述相当笼统和世俗化。到第二圣殿时期,尤其是到罗马统治时期的新旧约交替时代,“智慧”一词在《圣经》文献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这个概念还保留着它的世俗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宗教内涵,逐渐成为与宗教道德密切相关的一个特殊的圣经词汇。比如《箴言》第一章中就有“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1:7)的说法。LXX则直接将上帝的教诲和智慧译为同一个希腊词语“σοφίας”。LXX的译者无疑认为这两个词的意义是相同的,希伯来文中用不同的词只是因为修辞的缘故。同样的解读也出现在《箴言》的其他地方和《诗篇》的译文中,[9]而更多的例子则出现在《便西拉智训》中。[10]“智慧”概念在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便西拉智训》的作者将“智慧”称为上帝最伟大的造物,人类德行的最高境界。[11]事实上,“所罗门智慧”的概念已经不仅具个体属性,而且更具有集体属性,几乎成为“犹太智慧”的同义词[12](www.xing528.com)

“所罗门”这个名字与“智慧文学”的密切关联给了历史上许多犹太作者重新塑造这个历史人物的理由和动机。在亚里斯托布勒斯(Aristobulus,约公元前2世纪)留下的残篇中我们读到,亚里斯托布勒斯称,所罗门王曾说过“智慧先于天地”。[13]这句话是《箴言》中的名言(3:19),当然不可能出于所罗门之口。事实上,有关“智慧”的这个定义仅在《诗篇》(104:24)、《箴言》(1:22,3:19,8:29)和《便西拉智训》(1:4)中才开始出现,而这些文献都是在所罗门去世数百年或近千年之后才陆续问世的。经过一代又一代犹太作者们的诠释,“所罗门智慧”的概念在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文学中的含义逐渐变得越加丰富,越加富有象征意义。

约瑟夫斯对所罗门智慧概念所下的定义融入了早期圣经文献对智慧的阐释、圣经智慧文学中的世俗和宗教含义、他同时代的犹太口传文学中对所罗门智慧的某种神秘见解,以及希腊—罗马文化哲学对智慧的定义等。约瑟夫斯笔下的“智者所罗门”形象因此变得十分神秘而复杂。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几乎是所有希腊—罗马伟人所具备的文化素养的综合:既是文学泰斗又是哲学大师,精通传统律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且虔诚仁慈,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具有雄才大略,不仅在一般的知识领域中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甚至对于诸如巫术或驱魔术那样的神秘同时十分“实用”的世俗智慧也有了不起的贡献。与《希伯来圣经》中的所罗门形象比较,约瑟夫斯笔下的所罗门已不仅是希伯来智慧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人类智慧的代名词。就《希伯来圣经》中的两个所罗门传版本比较,《历代志》中的“所罗门智慧”主要表现在他修建圣殿的行为上,这个智慧概念对以后的智慧文学影响深远;而《列王记》中的所罗门智慧则更富有世俗色彩。两卷作品的共同之处都在于缺乏“所罗门智慧”的清晰概念和具体内容。它们树立的“智者所罗门”的形象更多的是通过直接的陈述和判断句来表现的,缺乏真实可信的细节描写支撑。与《列王记》和《历代志》相比,约瑟夫斯的“智者所罗门”形象承载了更多具体的文化和伦理内涵,更富有时代精神,也更符合约瑟夫斯坚持对圣经人物进行道德评判的整体策略。

本章将根据约瑟夫斯所塑造的智者所罗门形象的各个侧面展开分析,包括所罗门的文学创作。所罗门的司法智慧、哲学和科学智慧、巫术智慧以及所罗门智慧与其他非犹太领袖的智慧之对比,展现约瑟夫斯有关智慧的见解,同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有关《犹太古史》所阐释的所罗门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智慧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