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967年: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

1967年: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对这种物质进行一番研究之后,把这种能星球塌陷而形成的密度极大,连光线都会吞噬的物质命名为“黑洞”。1975年,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为了证明黑洞的质量,通过数学计算,让人类大开眼界。人造黑洞的言论引起了黑洞会吞没地球的恐慌。2011年8月,天文学家又发现了宇宙中的一个黑洞,该黑洞是在其吞噬星云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当时的场景令所有亲眼目睹的人不寒而栗。

1967年: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

对于不了解天文学和物理学意义上的“黑洞”一词的人,可能无法想象它到底是种什么东西,给人的感性认识不过是一个黑乎乎的洞穴而已。确实,“黑洞”就是一个黑乎乎的洞穴,但是这个洞穴却是宇宙中的无底洞。黑洞之“黑”,只是这个洞穴可怕情形的一个形容,任何东西一旦掉入洞口就永远也逃不出来,包括光线在内。这是一种完全不反射光线的物体,是由质量非常大的恒星在聚变之后由于耗尽了燃料最后衰竭形成的。既然无法反射光线,我们又怎样对它进行观测呢?只能通过对它周围的天体的观测来间接增进对黑洞的了解。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发现这种可怕的黑洞的呢?

黑洞理论是谁提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640年。那一年,在黑洞的物理学年表上,法国天文学家布利奥建议重力的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便是黑洞理论的萌芽。历经几百年,科学家们慢慢揭开了黑洞的神秘面纱

1928年,印度研究生萨拉玛尼安·钱德拉塞卡漂洋过海,来到英国剑桥跟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西顿爵士学习,钱德拉塞卡计算出“一个大约为太阳质量一倍半的冷的恒星不能支持自身以抵抗自己的引力”。这个质量在如今的科学界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无独有偶,这个结论同时也被苏联人列夫·达维多维奇·兰道发现了。

1967年的一天,在英国剑桥大学上学的研究生约瑟琳·贝尔在观测天空时,突然发现空中正在发射一种规则脉冲物体,经过观测,她确定那是一种无线电波的脉冲物体。无疑,瑟琳·贝尔的发现鼓舞了人们朝着这个想法继续去探索。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对这种物质进行一番研究之后,把这种能星球塌陷而形成的密度极大,连光线都会吞噬的物质命名为“黑洞”。

1975年,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为了证明黑洞的质量,通过数学计算,让人类大开眼界。霍金证明,到达黑洞边界的物质都会被它无情地吞噬掉。黑洞形成后,它会不停地向外部进行能量辐射,最终把自己的质量全部损耗掉,而从宇宙中消失。如果黑洞从宇宙中消失了,它将带走一切有关它的信息,人们就再也不可能破解关于它的秘密了。(www.xing528.com)

1983年,约翰·米歇尔在霍金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黑洞的最新研究文章,黑洞可能不只存在一个,它们的数量可能非常庞大,因为它们连光都会吸进去,所以我们很有可能看不见它们。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人造黑洞”的理论,并且说根据黑洞理论制造出来的黑洞炸弹将威力无边,原子弹的威力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人造黑洞的言论引起了黑洞会吞没地球的恐慌。到现在,人们发现的宇宙中两个最大的黑洞,分别位于NGC 3842和NGC 4889星系,距地球大概有2.7万光年,每个黑洞的质量都有100亿个太阳那么大,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的。2011年8月,天文学家又发现了宇宙中的一个黑洞,该黑洞是在其吞噬星云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当时的场景令所有亲眼目睹的人不寒而栗。魔鬼的大嘴就是这样张开,一瞬间,把一颗恒星撕碎,变成等离子发光体,一口就将其吞没了。有人开始假设,如果有黑洞在地球附近,地球会不会也被它一口吞下去?这种担心或许不是杞人忧天,只是至今我们尚未观测到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吞没地球的黑洞而已。难道真的存在世界末日吗?一时间一些人因为黑洞的发现终日惶惶不安,各种有关末日的传言四起。

不管黑洞将来会不会吞噬地球,人类的历史一刻也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还是应该乐观地相信,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科学应该会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而裹足不前的悲观心态不能令情况有任何改观。

2010年11月16日,美国宇航员曾经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个形成不到30年的黑洞,这个尚处于婴儿期的黑洞可以成为供人们研究黑洞奥秘的崭新蓝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