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选择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

如何选择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人们对药物过敏存在如下误区。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例如有的患者甚至闻到青霉素的气味也能引发过敏性休克。⑦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有个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发生过敏性休克。

如何选择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

(1)过敏性疾病:一种由过敏源引起的免疫功能疾病。医学研究发现,当父母都有过敏体质时,其子女有70%获得过敏体质的概率;而且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不过,过敏反应是一种防御反应,在机体内时刻都在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当防御失败就会出现症状。

(2)抗过敏药物的选用:抗过敏药物即抗组胺药,可分为两类:第一代抗组胺药中常用的有氯苯那敏(扑尔敏)、本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等,这类药物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起到镇静中枢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机械操作者等应禁用或慎用,青光眼患者慎用,赛庚啶青光眼患者禁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用的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拉丁、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皿治林等。其中除西替利嗪外,大多数没有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比第一代少,适于驾驶员等特殊职业患者服用,但第二代抗组胺药近年来有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报道,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不过这种毒副作用可预防。首先按剂量服药,不要超量;其次禁止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药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红霉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伊曲康唑)等。患者如有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应慎用第二代抗组胺药;避免并用其他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如奎尼丁、胺碘酮、抗精神病分裂药、抗抑郁药、H 2受体拮抗药和利尿药等;对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良、有心脏病特别是心律不齐的病人,应忌用特非拉丁和阿司咪唑,最好选用不具有奎尼丁样作用和不通过细胞色素酶途径代谢的抗组胺药,如皿治林、西替利嗪等。(www.xing528.com)

(3)药物过敏的认识误区:药物过敏不但会发生药疹,出现白细胞减少、心悸、哮喘、呼吸困难、毛发脱落、紫癜等症状,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常会直接危及生命。目前人们对药物过敏存在如下误区。①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例如有的患者甚至闻到青霉素的气味也能引发过敏性休克。②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其实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③中药不会引起过敏。过敏反应只不过是以西药化学合成物质较多,其实有些中草药穿心莲板蓝根等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④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或用药不久。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痛风的药物,呋喃唑酮(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不少便发生在用药20余天后。⑤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就行了。当然停药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必要时还需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⑥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一般地说,2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而且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批次不同,其含杂质不同,这些都是引发过敏的原因。⑦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传统的异丙嗪、氯苯那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阿司咪唑、特非那丁、西替利嗪(赛特赞)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⑧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有个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发生过敏性休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