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十四节气养生指南:春季御寒防风,保护身体免受倒春寒

二十四节气养生指南:春季御寒防风,保护身体免受倒春寒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阳气上升相对应,此时节的养生要注意借助自然的力量对阳气进行养护,令其不断充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身体,将外邪抵御在外。立春之时,最容易发生倒春寒,这时候进行养生关键在于御寒防风,“阴冷莫过于倒春寒,预防疾病放在先”说的便是比冬天的冷风还要厉害的倒春寒。如果春季的时候发生“倒春寒”,却没有采取措施进行保暖,人体就极易感受风邪,寒邪和湿邪,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

二十四节气养生指南:春季御寒防风,保护身体免受倒春寒

1.万物以荣,养护体内阳气

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在二十四节气中,“立”代表着季节的开始,立春就是春季开始的标志,每年2月的3、4、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为立春。立春在二十四节气中居于首位,为一年中第一个节气,通常在阴历的春节前后,立春意味着冬季已经过去,万物复苏的春季即将到来。虽然立春的时候已经是春季,但是依然处于数九寒天中的五九和六九,寒气尚未完全消退。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同阳气上升相对应,此时节的养生要注意借助自然的力量对阳气进行养护,令其不断充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身体,将外邪抵御在外。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面朝东方,于朝阳相对,进行深呼吸,并将手臂伸展开,使身体自然放松、舒展,令阳气由口鼻和毛孔及手心的劳宫穴进到体内。正午时候,自然阳气最为旺盛,站在开阔的地方,将帽子摘掉,进行深呼吸,令阳气自头顶百会穴进到体内。日暮时分,到户外去舒展筋骨、散步,或者对着夕阳进行深呼吸。

总而言之,要多到阳光充足,可以感受到阳光的地方,以补给身体的阳气不足,还可以吃一些具有温阳滋补功效的食物,使心情保持轻松舒畅,与春季养“生”的趋势相适应。

2.立春冬将近,严防倒春寒(www.xing528.com)

倒春寒指的是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初春时节气候变化不定,倘若冷空气比较强,就能使气温骤降到10℃以下,甚至会出现雨雪天气。这时候常常是白天阳光温暖,早上和晚上却比较寒冷,此种令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即人们经常所说的倒春寒。倒春寒很容易给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立春之时,最容易发生倒春寒,这时候进行养生关键在于御寒防风,“阴冷莫过于倒春寒,预防疾病放在先”说的便是比冬天的冷风还要厉害的倒春寒。首先在穿衣方面,我们要尽量捂得严实一点,民间所说的“春捂秋冻”即为此意。一旦出现倒春寒,三类人尤其应该加以重视。第一类人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倒春寒能让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引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第二类人为儿童,这时候儿童容易患上感冒、百日咳等疾病。第三类人是免疫力低下以及体质虚弱的人,冬春之际,不可急于换上春天的衣服,提倡多穿一段时间的冬装,以此慢慢对身体的阴阳平衡进行调整,使其能与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3.预防痹病发生

痹病是指因外邪侵体导致的一种疾病,外邪在不同的季节会侵袭人体的皮毛、肌肉、筋、血脉等不同的部位,是不同的部位出现痹病。如果春季的时候发生“倒春寒”,却没有采取措施进行保暖,人体就极易感受风邪,寒邪和湿邪,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