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藏族毛织技艺:邦典围裙和江孜地毯

藏族毛织技艺:邦典围裙和江孜地毯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藏族的毛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品以围裙和地毯最为著名。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邦典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毛织品,被藏族人民普遍使用。藏族的另一个与邦典齐名的织造技艺是卡垫织造技艺。这一地区一直是西藏地毯的传统产区,织造技艺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形成了系列图案。后来,江孜人民在传统卡垫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孜地毯。

藏族毛织技艺:邦典围裙和江孜地毯

西藏自治区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它高高在上地俯视着祖国的其他地区。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充满魔力。藏族的毛织品同样拥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你去接近、去触碰。

藏族的毛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品以围裙地毯最为著名。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围裙的主要产地,素有“邦典之乡”的美称。

邦典,名字虽然古怪,但却是极其华丽的羊毛织品,编织精密,美丽大方,色彩艳丽。邦典的生产首先要将羊毛纺成线,再染色和刷毛,织成条状后再缝合成围裙。邦典有宽纹和细纹两种,宽纹以强烈的对比色调相配制,具有粗犷明快的风格,为广大农牧区妇女所喜爱;细纹以纤细的相关色调组成娴雅温和的格调,为广大城市妇女所选用。邦典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毛织品,被藏族人民普遍使用。

邦典的精美是由非常复杂的制作工艺得来的,其最初的原料是上好的羊毛,经过梳毛捻线、上织机、织图、着色、反复浆染、揉搓、晾晒等多道工序完成的。这其中,染色是用藏族特别的民间工艺调制的岩石植物染料,羊毛线可以染出20多种艳丽的色彩,而且绝不会褪色的;捻线更是费时费力的活,费力到男人完全没有耐心去完成它。

藏族的另一个与邦典齐名的织造技艺是卡垫织造技艺。(www.xing528.com)

卡垫即藏式坐毯,有单人床那么大,软而结实,可以防潮保暖,经久耐用,既是一种舒适的卧具,又是一种装饰品,十分适合高原地区居民使用。它是藏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传统卡垫的规格以长方形为主,藏族习惯使用它当做坐垫或卧具。“卡”在藏语中是“上”的意思,因铺设于坐席之上而得名。卡垫也是寺庙、宫室、民间、帐篷里不可缺少的用品。

卡垫是用绵羊毛手工织成的毯子,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其原料纤维长,弹性强,图样设计别致,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卡垫结构紧密,色彩艳丽,多以龙、凤、鹿、花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风格,是最富盛誉的西藏手工艺品。在众多的卡垫生产地中,江孜生产的卡垫最为出名,被誉为“卡垫之乡”。

早在公元11世纪,在年楚河中游地区(即今白朗县一带)就有一种名为“旺丹仲丝”(即“卡垫”)的手工技艺品。这一地区一直是西藏地毯的传统产区,织造技艺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形成了系列图案。后来,江孜人民在传统卡垫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孜地毯。民国年间,英国商人曾在江孜开设小型工厂和技艺学校,产品出口到欧洲。

传统卡垫织机是一种斜靠在墙上操作的小型木制机台,上经时根据活面宽窄的需要把两个立身柱平行地摆在地上,把它们的两端分别用两根枕木垫起,校正好宽度,然后再把上下梁放在定好宽度的立身柱上,然后在平机上上经。经上完后,分别再在两个立身柱上的固定木喙上下加相同厚度的木楔,使经线紧到所需要的程度,这时就可以把机子竖起斜靠在墙上,开始织作了。活面增高,坐墩也要随之垫高。等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木楔,重新调整位置后再用木楔紧经线,再织下一块,依次重复上述运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