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孜白居寺围墙:历史与特点

江孜白居寺围墙:历史与特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藏史集》中有关于白居寺围墙的记载:“饶丹衮桑帕三十七岁的阴木蛇年,为班廓德庆寺修建了大围墙,每一边长二百八十步弓,围墙上建有二十座角楼作为装饰,开有六个大门,并在墙外四周种上树木。”[20]白居寺现存围墙全长为1 440米,用黄土夯筑,有的部分的外侧用岩石嵌砌,围墙为内外双墙,宽度2~4米,高3米左右。

江孜白居寺围墙:历史与特点

《汉藏史集》中有关于白居寺围墙的记载:“饶丹衮桑帕三十七岁的阴木蛇年(乙巳,1425),为班廓德庆寺修建了大围墙,每一边长二百八十步弓,围墙上建有二十座角楼作为装饰,开有六个大门,并在墙外四周种上树木。”[20]

白居寺现存围墙全长为1 440米,用黄土夯筑,有的部分的外侧用岩石嵌砌,围墙为内外双墙,宽度2~4米,高3米左右。墙基、墙身、墙头浑成一色,为朱红色,平地修筑单墙,随山地起伏筑双墙。在两墙之间砌筑单跑楼梯便于人上下防守巡逻,这时外墙仍是朱红色,但内墙刷白色,且外墙比临寺院一边的墙要矮,视觉上看,朱红色墙面上仿似有一道白边勾勒,蜿蜒连成一片。围墙现存有13个角楼遗址,但破损严重,角楼多为长方形,北部山顶上有2个楼,其外侧用岩块砌成半圆形厚墙,十分坚固。东北角还设有巨大的砖砌展佛台(图4-90),高30米,宽10米,有明显收分,一面为平整的斜面,上开8个小空洞,并与后面的角楼相连。据说,晒佛的传统为白居寺首创,大约为江孜法王饶丹衮桑帕时期,即1425年前后。每逢佛教重大传统节日,僧人从角楼爬上展佛台顶,放下卷制的唐卡。佛像需多人合力才能铺展开来,信徒从很远就能看到佛像,感受佛祖慈悲。

(www.xing528.com)

图4-90 展佛台及围墙、角楼

这种建筑构型在西藏的寺院建筑中并不多见,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江孜地处战略要地,烽火战乱较为频繁,白居寺是江孜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要有自身防御能力。而建立白居寺的江孜法王饶丹衮桑帕,在群雄并立的时代,作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必然有这方面的考虑。

寺院的大门开在南墙上,右侧是原来的寺门,随着1984年江孜新街的形成,重新修建了现在的寺门。寺门现在的围墙总体上还是当时的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