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轻干部成为说服教育行家

年轻干部成为说服教育行家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说服教育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领导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要有底气,只要我们坚持为民谋利的宗旨,就要敢于面对群众,也就能在实践中学会新办法,提高说服教育的本领。实践证明,切合实际、贴近群众、生动鲜活的说服教育是管用的。

年轻干部成为说服教育行家

五、成为说服教育的行家里手

中国革命斗争要取得胜利,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然而什么是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呢?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不仅刚入伍的年轻战士不懂,不少老战士甚至有些干部也不明白。为了使广大战士和干部懂得这个道理,毛泽东用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做比喻。他诙谐地说,张果老下华山,去蓬莱朝圣,这个人不是凡人是仙家,所以他骑毛驴和我们不同,是倒骑。走着走着,遇到仙人吕洞宾,问张果老去何处?说去蓬莱。吕洞宾惊诧地问:蓬莱在东,你骑毛驴向西,怎么能到?张果老生气了,以为自己有理,反驳道:我的脸是朝东方蓬莱的!紧接着,毛泽东说:想要革命的人,如果路线方向不对,革命还是不能胜利的,就像张果老虽面朝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也到不了。生动的话语,顿时使在场的人明白了正确路线和政策的重要性。

说服教育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领导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说服教育,就是善于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发动、组织、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提高说服教育的能力,善于讲清道理,怀抱满腔真情,态度诚恳实在,创新方式方法,集真理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于一体,充分发挥说服教育的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国家现在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两期”,黄金的发展期、矛盾的凸显期;两个“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四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四个多元化”,就业方式多元化,思想认识多元化,道德选择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新形势下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一些领导干部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导致出现“面对青年人说不进去,面对老同志说不下去,面对上访群众给顶了回去”等尴尬现象,有的干部甚至怕面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对此,我们要有底气,只要我们坚持为民谋利的宗旨,就要敢于面对群众,也就能在实践中学会新办法,提高说服教育的本领。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批评教育之所以常常“逆耳”,也是因为批评常常与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相抵触。一般说来,人们是乐于接受正确批评的,所不愿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所以,批评者若能考虑到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使被批评者在“良好的心境”下展开认识活动,那么,批评就能收到预期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说话”是一门学问,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处事能力、思想境界以至领导水平。有时候你明明说的是很中肯的话,但对方未必能听到心里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你的措辞过于咄咄逼人,也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要把忠言说得顺耳,又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除了上述因人而异的原则要求,把握好场合、拿捏好分寸也十分重要。就把握好场合来说,可以利用民主生活会等较为正式的场合,也可以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前者因其较为正式,更容易引起对象的重视;后者因其相对轻松,有利于减轻对象的压力。就拿捏好分寸来说,既不能大事化小,也不能小题大做。大事化小,固然可以使话语听起来顺耳,但失去了忠言的意义;而小题大做,即使是忠言,也可能使人觉得难以接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其精髓就在于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同样,要使忠言变得顺耳,关键在于针对不同人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对自尊心较强的同志,不一定要直截了当地点明其缺点和错误,而可以通过分析相似的事例,启发他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同志,可以先充分肯定其优点,再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并晓以利害,促其“扬长避短”;对较为固执的同志,不妨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注意从其错误观点和看法中引导出荒谬的结论,促使其认识到问题症结之所在,自觉地加以改正;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志,则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沟通交流中找到共鸣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忠言;等等。

(一)善于讲清道理

真理具有强大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掌握人。领导干部讲的东西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就愿听、就能信。实践证明,切合实际、贴近群众、生动鲜活的说服教育是管用的。问题的关键是,领导干部既要心里装着真理、手中握着道理,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真理、讲清道理。如果所讲之理空洞无物、牵强附会,那就不可能引起共鸣、产生共识。(www.xing528.com)

(二)怀抱满腔真情

真情是开启人们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心理学的“尊重对等原理”也告诉我们,不尊重听者,是很难得到听者的尊重和认同的。如果领导干部一开口讲话,就摆出一副“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就不可能调动群众的情感,打通群众的思想,获得群众的认同。要和群众平等对话,消除戒备心理。在和群众的交流中,要多用真挚的感情、平等的心态、和谐的氛围去提升说服效力,强化教育效果。即使群众有不同看法,也要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而不能自以为是、以权压人。

(三)态度诚恳实在

领导者只有态度诚恳实在,才能赢得部属和群众的信赖,说服教育才能取得效果。首先是说理要实在。领导者能否说服群众,关键要看其所说的话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并让部属接受。其次是反馈要实在。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能力解决的要当场拍板,尽快抓好落实;不能解决的要明明白白拒绝,并做好解释工作。再次是做人要实在。领导者要厚道一些、朴素一些,比如,对群众的莽撞、失言要虚怀若谷,对群众的隐私要守口如瓶,对部属的意见、建议要从善如流等。如果领导者小肚鸡肠,稍不如意就假以“颜色”,抓辫子整人,群众对你只会敬而远之、怕而躲之、恨而忍之,又怎能推心置腹地与你交谈呢?

(四)创新方式方法

说服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善于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变治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变层层批转为层层解决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讲话艺术高超,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群众听后称赞佩服;而有的领导干部即席讲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枯燥无味,既无哲理又无趣味,既不生动又不活泼,群众听后颇多怨言甚至产生反感,影响说服教育的效果。要想成为出色的领导干部,必须掌握语言沟通的艺术,提升启人心智的思辨能力,培植怡人心怀的幽默才能,讲求生动活泼的表达技巧,把握恰到好处的时机火候,使讲话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广大群众也就会乐于接受。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艰深的理论问题,运用群众语言,力争化繁为简;要善于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讲话,善于用群众身边的事讲道理;要善于运用风趣的语言营造宽松氛围,风趣的语言可以增添欢悦情趣,活跃气氛,使听众的情绪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乐于接受,说服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