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创新启示

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创新启示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启示“老游戏大赛”是一个近三年来让很多读者为之感动的话题。沈阳晚报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成功策划了以传承民俗文化,为市民提供一些有益、却被遗忘的娱乐和健身活动为宗旨,并能与读者紧密互动的“辽宁省老游戏大赛”系列活动。沈阳晚报“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聚积了旺盛的人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社会各界对沈阳晚报的“老游戏大赛”予以高度评价。

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创新启示

组织“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启示

“老游戏大赛”是一个近三年来让很多读者为之感动的话题。沈阳晚报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成功策划了以传承民俗文化,为市民提供一些有益、却被遗忘的娱乐和健身活动为宗旨,并能与读者紧密互动的“辽宁省老游戏大赛”系列活动。三届活动共吸引了近20多万人次的参与。活动的成功使老游戏这种民间最原始的文化形态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它为读者制造了无穷的乐趣,也让沈阳晚报成就了一个活动品牌。

一、活动始末:致力于做最好的活动

(一)创意是策划的前提。一个富有创意和策划的活动不一定能成功,但是缺乏创意和策划的活动注定要失败。从大的背景来讲,几年来,沈阳晚报策划活动始终坚持这样的指导思想:一是党和政府想做的;二是读者需要做的,且活动要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活动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三是新闻媒体应该做的,媒体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具有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因此,必须找准一个切人点,在党和政府想做的、读者需要做的、新闻媒体应该做的这三者的交叉点上做文章,群众才会想参与、愿参与、爱参与。而圈定“老游戏大赛”作为三结合交叉点”,还是应许多读者在来信、来电中向沈阳晚报提出的要求:渴望重归失去的“老游戏乐园”。2006年9月27日,大赛启动并征集“沈阳人心目中的百种老游戏”,消息一见报,便有300多名读者将电话打进活动热线,参与活动和评价活动的读者之多及读者素质之高,令沈阳晚报特别感动。

(二)创意与执行要紧密联接。对于一项活动来说,创意好至多只成功了一半。如果一个团队只有好的创意,而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眼睁睁看着自己好的创意“落不了地”而被别人抢得了先机,这种“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充其量只能称为幻想者;反之,如果一个团队只具有强的执行能力,而没有较强的创意,其结果就只能像无源之水不能长流、无根之木不能常青、无水之河无法载舟。为了让大赛落到实处,沈阳晚报在组织的过程中,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平台:

首先,连续三年组织大赛。从第一届走进社区,到第二届走进机关、高校、医院、军营、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广场、公园,到第三届组织颇具规模的广场擂台、六区争霸、省内五城市邀请赛……新颖的形式,为活动积累了旺盛的人气,也推动着“老游戏”这一品牌壮大和前行,从而成长为一种品质和力量。

其次,组织读者评选“沈阳人最喜爱的百种老游戏”。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图文并茂地介绍50种传统经典老游戏的玩法。这百种游戏目前在沈阳各大广场公园随处可见;一些传统游戏现在还成了很多沈阳小学和幼儿园体育锻炼的内容。

第三,成立“沈阳晚报跳绳俱乐部”。在读者的倡议下,特别是经过三届大赛的积累,2008年11月1日,揭匾成立了“沈阳晚报跳绳俱乐部”。一开始,便有3000多人报名。“中国跳绳王”胡平生为此从北京赶到沈阳,做客沈阳晚报,高度评价沈阳群众性跳绳运动的快速发展。中国跳绳培训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韦晓康、深圳市罗湖区体育局以及各地跳绳爱好者纷纷发来贺电。

第四,组织老游戏论坛。媒体活动经济也是影响力经济,高端人群、高端沟通可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在大赛期间,沈阳晚报分别邀请省市民俗专家、文化传播学专家、中外“跳绳王”就新闻传播、老游戏文化、科学健身等专题座谈并撰文见报。

第五,调集一切表现手段,做足版面报道。充分利用消息、通讯、图片、现场特写、独家专访、数据图表、言论等手段。开始还有人觉得报道浪费版面,没意思,但随着活动深入开展,“老游戏大赛”反而得到不少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赞叹与好评。(www.xing528.com)

第六,编辑出版《老游戏》一书。《老游戏》记录了许多难以忘记的瞬间,收集了不少珍贵的资料,特别是数百幅老游戏现场图解照片,堪称老游戏大赛的精华,对认识老游戏、传承老游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弥足珍贵。

(三)良性互动保证效果。沈阳晚报“辽宁省老游戏大赛”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聚积了旺盛的人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届大赛都是在冬天这么一个不算很好的季节里,走进了总计100余场、20余次擂台、50多个老游戏项目的比赛。每次,无论场地大小,比赛的气氛都是场场热烈,一扫起初策划时的隐隐担忧。在现场,不断有自发的表演者想上台“秀一秀”自己的绝技,不断有那么多的表演者不辞辛苦地从全省各地赶来,其中说得最绝的竟是“我们只要求10秒钟”,受邀20人的团队竟来了100人。不断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求参赛,实在不行就组织一次活动不要求比赛。在读者特别是各单位高涨的热情面前,我们觉得,大赛设置的奖项看起来那么单薄,绝大多数参赛者求的是参与,要的是展示,而不是拿奖。

社会各界对沈阳晚报的“老游戏大赛”予以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今晚报》、《贵州日报》、《新消息报》、《时代商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沈阳电视台“直播生活”、辽宁电台“辽沈早报”等40多家媒体和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

对于“老游戏大赛活动”,《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日称:“老游戏重回沈阳社区”。

“老游戏大赛”还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高度评价与大力支持,中国民俗名誉理事长乌丙安先生称赞“‘辽宁省老游戏大赛’传承推广游艺竞技民俗活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二、活动启示:成功的活动离不开责任与品牌

1.媒体的活动必须以责任为基石。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新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感”。对于媒体而言,责任是公信力的源泉,大众传播必须以责任为基石。一是媒体自身要有责任感;二是媒体传播的主体内容以及组织的活动也应该反映和引导读者树立责任感。一年举办一次老游戏大赛,表面上看似简单重复,但实质上却一直没有偏离做活动的目标和理想:做最好的活动。秉持这样的追求,沈阳晚报组织的“老游戏大赛”,就不仅仅只供读者娱乐,而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责任。沈阳晚报也因大赛本身赢得了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

2.媒体的活动必须以品牌为核心。塑造品牌是主流媒体的价值追求,品牌代表市场,代表认同,代表选择。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做新闻、做广告、做活动已成为媒体的三件法宝。利用媒体的平台来做“活动”,用“活动”来提升人气、提升品牌,进而做大媒体,已经成为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活动要取得成功,首先需要追求的是品牌,是品牌的持久延续,进而能够在持久的过程中不断锤炼品牌,延伸品牌。目前,个别媒体做活动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急功近利,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短期活动根本无法取得市场回报。而活动中如何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唯一的方法就是追求称得上精品的活动内容。因为能对活动品牌提供支撑作用的,最根本的还是活动内容。没有相应有影响力的内容,活动就无法影响市场、赢得市场并提升媒体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