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晚报》记者实践摔打成为很棒的记者,我为参与创刊而自豪

《今晚报》记者实践摔打成为很棒的记者,我为参与创刊而自豪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晚报》记者在实践中摔打出来,一个个成为很棒的记者。每每忆起,我为《今晚报》创刊也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而感到自豪。《今晚报》的版面——主要一版——新闻设计,我是动过一番脑子的。我就是循着这一思路出发抓晚报新闻的。20年过去,回过头看,坚持《今晚报》抓新闻的路子是对的。创刊后,半年又半个月,我离开了《今晚报》,但与晚报深情至今不减。

《今晚报》记者实践摔打成为很棒的记者,我为参与创刊而自豪

1983年夏某日,李夫同志与我谈话时提出,希望我跟他去创办晚报。我说可以,但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晚报创起,放行我去《人民日报》。此前几年,三四家中央媒体商调我去北京,或者驻天津记者站,种种原因均未成行。现在遇上天赐良机,我欲做最后一次争取。

李夫同志爽快应允,我就毫不迟疑地加入了他率领的由日报抽调六七个中层组成的晚报筹创班子。我主要负责招聘和培训记者,谋划一版新闻。党报记者实行招聘,这在当年可是个新鲜事,在全国也是首创。经过考试,严格选拔来的三十多个记者,都是二十多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是支全新的记者队伍。他们虽没有高学历和从业经历,但热情高,干劲大,充满对记者生活的憧憬,个个生龙活虎般地冲上采访一线。

尽管经过短期业务培训,但横在他们面前的仍然困难重重。比如发生在上午的重大新闻,必须当日见报。发表在试刊第2号(1984年6月20日)一版头题新闻——市委常委二次扩大会议上午举行:《加快城市改革步伐,做好对外开放工作》——这条重要新闻原定不报,10点才决定可以见报,电话让报社预留版面,突击写稿。这可难为了采访会议的记者,他抓耳挠腮,额头冒汗,但硬是把稿子逼了出来。“上午的重要新闻就是哭鼻子也得把稿子哭出来!”过了许久,有的记者对我这句话还记忆犹新。

今晚报》记者在实践中摔打出来,一个个成为很棒的记者。现今的报社领导层和大部分中层业务干部,都是当年晚报的创业者。这与当初的严格要求,紧逼他们不无关系。我虽然与他们共事仅一年半载,但很多成了好朋友。友情是在共同战斗中结下的。

晚报创刊前夕,中央两位领导同志——彭真邓颖超均在天津视察工作,我负责抓新闻,请他们题词的事,自然而然落到了我肩上。两位都很随和,有求必应,于创刊前夕——彭真同志的题词6月30日拿到,次日创刊号发出,题词为:“祝《今晚报》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成为大众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益友。”邓大姐题词为:“传播信息快,在四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两幅题词与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头相得益彰。一张报纸创刊号上由三位中央领导同志题写,恐怕是中国报史上绝无仅有的。每每忆起,我为《今晚报》创刊也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而感到自豪。

《今晚报》的版面——主要一版——新闻设计,我是动过一番脑子的。一版是新闻版,新闻就要强调短、快、新,关键在一个“新”字。一版新闻不少于20条,其中一半是今日新闻。做到今日新闻扑面,充分体现报晚新闻早。这是针对当时报纸的通病——报纸无新闻,报纸充满读者普遍厌读的旧闻而发。对全国已有的晚报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一版上设立“夜间记者站”,这是个极具特点的专栏。零晨到黎明发生在全市的新闻,都可囊括进去。午后晚报到手,读者可读到此前十几小时的鲜活新闻。“今晚谈”专栏也是当日新闻的一部分,因为所谈话题很多是从当日新闻谈起的。此专栏新辟,作者不多,几乎全是报社内部同志动手,本人是其中之一,署名豪游子,每周少说有二三谈,直到年底调离报社。(www.xing528.com)

新闻部记者主要为一版提供新闻。鉴于此,该部记者较其他版记者,显得特别紧张,几乎每天都要有新闻出手,有人还不止一条。

《今晚报》的定位问题,据我所知,筹办时是无争议的,这就是它是大报的补充,沿袭《北京日报》与《北京晚报》的模式,财务独立,组织上相当于大报的一个部。“定位”问题,不是我这类“筹办随人”的人可以插上嘴的,人微言轻嘛。但不等于我没有看法。我以为它应像《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那样,是一份“独立”的报纸,不应是大报的“补充”。晚报初创是四开八版,人们心目中的小报。我就是循着这一思路出发抓晚报新闻的。有“午前重大新闻不漏报”这一条,在谁先报谁后报的问题上,势必与大报产生矛盾,晚报创刊后,虽时有发生,但并未表面化、尖锐化。1985年元旦遭遇到爆发点——百日建成南市食品街上午10时举行开业大典,中央领导万里、胡启立等莅临剪彩的新闻,当天晚报一版头条突显发出。午后晚报一出,大报主要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批了一顿,质问我:“你想干什么?!”——发生在上午10点的新闻,午后出刊的晚报见报,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晚报漏报该条要闻,那倒是反常,是记者失职。现在报道了这一新闻反遭责问,倒是不正常了。

关于晚报的“定位”或者说“模式”问题,我与郑梦熊探讨过。郑梦熊原为《浙江日报》总编辑、后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记协副主席。他在任省报总编时创办了《钱江晚报》,取“北晚”模式,“钱晚”是省报的“补充”。当他当了全国记协副主席后,转换了位置,又看到一份脱胎于省市机关报之后的独立的晚报,与大报形成竞争之势,从而推动了报业的发展,他觉得还是晚报独立于大报更有优势,更利于报业的发展。

经过实践验证,从某种意义看,正因没有成为大报的子报,《今晚报》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20年过去,回过头看,坚持《今晚报》抓新闻的路子是对的。当时研究定下的新闻专栏,有的还成了名专栏。这是值得欣慰的。创刊后,半年又半个月,我离开了《今晚报》,但与晚报深情至今不减。送别时,李夫同志特意把半年又半个月的《今晚报》(另加3期试刊),装订成册,赠送于我,留作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