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策划:主办辽宁省老游戏大赛,编制《老游戏》

策划:主办辽宁省老游戏大赛,编制《老游戏》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策划组织三届辽宁省老游戏大赛并主编出版《老游戏》一书传播·文化·生活三味书系沈阳出版社2006年,沈阳晚报组织了首届“沈阳老游戏大赛”,2007年至2008年,又将这一活动拓展至辽宁省,连续组织了两届“辽宁省老游戏大赛”。之前的策划和之中的组织一直让笔者感到艰难,一来可借鉴的论著少而又少;二来可借鉴的“老游戏大赛”寥寥无几;三来比赛用的老游戏器具还需亲手制作。总计举行了100余场、20余次擂台、50多个老游戏项目的比赛。

策划:主办辽宁省老游戏大赛,编制《老游戏》

策划组织三届辽宁省老游戏大赛并主编出版《老游戏》一书

传播·文化·生活 三味书系

沈阳出版社

2006年,沈阳晚报组织了首届“沈阳老游戏大赛”,2007年至2008年,又将这一活动拓展至辽宁省,连续组织了两届“辽宁省老游戏大赛”。

之前的策划和之中的组织一直让笔者感到艰难,一来可借鉴的论著少而又少;二来可借鉴的“老游戏大赛”寥寥无几;三来比赛用的老游戏器具还需亲手制作。但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沈阳晚报尝试了。从读者的喜爱程度及社会各界的赞誉中,可以感受到这项策划的成功。

三届大赛,都是在冬天这么一个不算很好的季节里,走进了机关、高校、医院、军营、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广场、公园。总计举行了100余场、20余次擂台、50多个老游戏项目的比赛。每次,无论场地大小,比赛的气氛都是场场热烈,一扫笔者起初策划时的隐隐担忧。

在现场,不断有自发的表演者想上台“秀一秀”自己的绝技,不断有那么多的表演者不辞辛苦地从全省各地赶来,其中说得最绝的竟是“我们只要求10秒钟”,受邀20人的团队竟来了100人。在读者高涨的热情面前,我们觉得,大赛设置的奖项看起来那么单薄,绝大多数参赛者求的是参与,要的是展示,而不是拿奖。

在辛苦组织大赛的同时,我们也被深深地感动着。在读者的倡议下,“沈阳晚报跳绳俱乐部”成立了,一经成立,便有3000多人报名。读者评选出的“沈阳人最喜爱的百种老游戏”在沈阳各大广场公园随处可见,一些传统游戏现在还成了很多沈阳小学和幼儿园体育锻炼的内容。(www.xing528.com)

三年来,“老游戏大赛”的“心路历程”虽不成熟,但却十分真实。

《老游戏》一书,不仅是沈阳晚报着力打造的一个活动品牌的写真和剪影,更是对老游戏的整理和提炼。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游戏独特价值的理性思考,它给儿童以至成年读者提供了一些有益、却被遗忘了的娱乐和健身方法。

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对新闻宣传工作郑重提出了“五个必须”的明确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这一时代使命必须履行好。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媒体只有体现并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在党和政府想做的、人民群众需要做的、新闻媒体应该做的这三者的交叉点上做文章,才能使群众想看、愿看、爱看我们的新闻传播。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为这一时代命题交出合格答卷。

问题与答案从来都是一体的。如何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奖项、作品不再遭遇读者的冷漠?如何让读者普遍厌恶的表达不再挥之不去地反复重现?如何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服务读者、引导读者?如何把读者作为新闻传播的真正的主人?为此而做的探索也将变得更有诱惑。

连续三年,组织一项活动,目的在于成就一份品牌。精力、条件所限,千日之内不可能做完老游戏的全部,只能做关键,做特点,做特色。成否,我们的解析,也许并不重要。几十万读者的内心认同,就是对沈阳晚报最具体而实在的答案,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为《老游戏》特刊所写的前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