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游戏指导内容:表演游戏实践

幼儿游戏指导内容:表演游戏实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幼儿自主生成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幼儿是天生的“演员”,只要环境能激发起他们的表演欲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因此,幼儿在自由游戏时需要教师在旁边有意观察并适时指导。(二)教学性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根据文艺作品生成的表演游戏实际上已成为幼儿园集体故事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幼儿游戏指导内容:表演游戏实践

(一)幼儿自主生成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是天生的“演员”,只要环境能激发起他们的表演欲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教师要想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或是自主生成表演,就需要为幼儿提供易懂的表演题材、一起活动的伙伴、场地、表演材料和充分的游戏时间等条件,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积累表演经验。常见的幼儿自主生成的表演游戏题材多源自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等;成人讲的有趣的绘本故事,如《帝企鹅古古乐》《小兔乖乖》等;成人教唱得好听的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令人满意的演出道具或材料,幼儿往往能随时随地进入表演状态,尽情尽兴地表演作品、表现自我。

为了调动并激发幼儿自主表演的积极性,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如下的帮助:

1.创设能引发幼儿表演欲望的游戏场地和情境

(1)场地和布景

在为幼儿打造游戏场地时,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幼儿表演游戏的自主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在舞台布景上力求简单大方、经济适用,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即可。过于精致的装饰不仅不易拆换,而且容易限制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使表演变得局促,造成表演的单一化。日常的表演游戏场地可以是宽敞的平地或者活动室,也可以是教室、阳台、走廊、楼梯拐角、操场、草坪幼儿园内的空间。舞台的设计可交由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如用小椅子、桌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布置成小舞台;教师也可用标记分出“台上”“台下”,或是确定表演的区域,如活动室一角。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专用游戏室里创设面积相对较大的表演区,搭建专门的表演舞台,以供幼儿进行沉浸式的游戏表演。

(2)道具和材料

表演游戏的道具、服饰和角色造型很重要,它们不仅能激发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兴趣,还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趣味性、象征性和戏剧性。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要随时发现能引起幼儿兴趣的表演游戏题材,引导幼儿一起制作游戏道具和替代材料,投放到适合的场地,以激发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欲望。游戏道具包括故事中人物角色需要使用的头饰、布、纸盒、木棒等。替代性材料既可以为幼儿的表演提供操作材料,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开放性,幼儿也可以做多样化想象,满足自身的使用需求。

2.观察和帮助幼儿表演游戏

(1)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表演过程

幼儿在玩表演游戏时,如果教师在场则活动秩序较好;如果教师离场,则活动气氛较好,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参与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使幼儿渴望权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并执行活动规则。虽然教师的参与使活动纪律保持得很好,但是也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不能尽情表现自我。教师的回避能使幼儿从潜意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更易于幼儿酣畅淋漓地表现自我。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表演游戏,这样既能保证表演游戏的有序开展,又能为幼儿提供率性表演的空间。

(2)适时介入,帮助幼儿顺利进行游戏

鼓励幼儿自主游戏、自由表演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不管,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介入,以帮助或启发幼儿顺利进行游戏。例如:当幼儿在角色分配上产生纠纷,或对情节推动发生争议,或难以设计表演动作时,都需要教师及时地介入和调节。因此,幼儿在自由游戏时需要教师在旁边有意观察并适时指导。

(二)教学性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根据文艺作品生成的表演游戏实际上已成为幼儿园集体故事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利用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强烈动机,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运用表演游戏作为教学手段时,要注意三个必需环节,即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条件→创设表演机会。具体而言,教学性表演游戏的指导包括以下环节:

1.选择适合幼儿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

幼儿的表演游戏题材大部分取材于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民间传说等,另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影视作品,如动画电影或动画片,当然也有少量内容源自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幼儿演绎,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题材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1)作品内容健康活泼,具有教育

教师为幼儿选择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有健康的内容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能使幼儿在娱乐中获得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其次,教师应选择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的作品,以反映幼儿纯洁童趣的心理,给幼儿一种清新、可爱、活泼的感觉,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如《萝卜回来了》《一园青菜成了精》等。再次,所选择的作品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易于为幼儿理解和喜爱,否则,即使再有教育价值,对幼儿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2)作品结构完整清晰,具有表演性

首先,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的作品时应多选择故事结构完整,人物、事件、环境和矛盾冲突齐全的作品,即故事要有开头的铺陈和渲染,过程中要有循序渐进的发展和矛盾冲突达到顶峰时的精彩冲击,结尾要有人物结局的合理交代等。所选作品的情节主线要明确突出,不宜过于复杂,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不同情境的变换需明显,矛盾冲突要合理清晰,这样才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其次,作品角色应具有较强的动作性和表演性。小班和中班应选择简单、有重复动作的作品,教师要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动作示范,声情并茂地反复向幼儿讲述这些作品,这能使幼儿很好地记住作品内容,并产生表演的欲望,使幼儿表演起来能够产生夸张的戏剧效果,富有童趣。例如:在《拔萝卜》的故事中,兔子、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猫小鸭子出场时虽然动作各异,但拔萝卜的动作是相似的。又如,在《小羊和狼》中“,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我用腿踢它”等语句,动作性极强,表演起来生动形象。

(3)作品语言生动,具有重复性

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用于表演的作品时,应注意所选作品的语言尽量生动形象,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且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性,能与动作相配合,以便于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边说边做。如果是给小班幼儿选择的作品,还要注意对话语言应该是多次重复的,方便幼儿理解记忆。教师在讲述作品时,可以把作品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或是配合上动作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便于幼儿在表演游戏时进行模仿、想象和创造。

(4)作品情节明确,具有起伏性

表演游戏的作品要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节发展节奏明快,脉络清晰,这样才能吸引幼儿,易于幼儿表演。如《小兔子乖乖》讲述的是一个兔妈妈去拔萝卜,大灰狼来骗小兔子,兔妈妈回来打跑大灰狼的故事。表演中“,大灰狼来了”的情节是一个小高潮,表演作品在此时具备起伏的情节和很强的吸引力。反之,那些情节发展缓慢、陈述过多的作品则不适合幼儿表演。

2.引导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

游戏环境是决定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幼儿平日喜爱的故事角色,吸引幼儿一起准备并摆放玩具服装、道具及布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和调动幼儿表演游戏的欲望和积极性。(www.xing528.com)

(1)创设舞台,制作服饰和道具

表演游戏所需要的主要有舞台、服饰和道具等。舞台是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场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其他相对宽敞的地方创设一个固定的表演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专门的游戏室里创设面积较大的表演区。条件有限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利用桌椅和积木临时搭建小舞台。布景应简单大方、经济实用,能渲染气氛即可,过于复杂的布景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表演游戏的顺利进行。

服饰和道具是吸引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手段,直接影响幼儿表演游戏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作品要求和自己的社会经验,用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表现角色形象。例如:在展现维吾尔族的风情时,可以借用帽子、纱巾、橡皮泥做的羊肉串和播放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等手段。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制作故事中常见的猫、狗、羊等动物的头饰,奥特曼孙悟空等幼儿喜爱的人物形象的面具,以及胡子、眼镜围裙等道具。

服饰和道具应当力求简便,设计与制作应当是幼儿表演游戏的组成部分,教师不要完全包办。要组织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尝试自主创设环境,制作布景、道具和选配服饰。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工作也是一种愉快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更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服饰与道具不一定要购买高级材料制作,可以用幼儿的各种玩具代替,或者和美工活动相结合,自己制作。虽然道具和服饰是表演游戏十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幼儿的表演游戏应体现出充分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道具的限制。要求过多或提供过于逼真的道具不仅使幼儿难以完成表演,而且会限制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道具不足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象征性的动作去表现,如“过河”“爬山”均可用动作加语言表示,这样幼儿会感到十分满足,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以角色的身份说话和做动作,而不是能拥有什么样的真实道具。

总之,教师在帮助幼儿或引导幼儿创设舞台、制作服饰和道具时,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游戏材料,同时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设计和改造,教师要充分信任幼儿的能力,给幼儿动手制作和展开想象的机会。教师还可以针对幼儿设计和制作的成果展开评论和观摩,在评价中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社会性。

(2)定期改变表演区的装饰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进行表演游戏环境的创设,尤其是表演区的装饰,需要根据班级主题活动和季节的变化定期更换,这样既能使环境与主题相结合,又能给幼儿以新鲜感,使幼儿愿意投入其中。比如,在进行“节日”的主题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在表演区放入相应的节日活动材料和服饰;在进行“季节”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就应该将表演区内与“节日”有关的材料更换为与季节有关的材料,如四季的图片、应穿戴的服饰等。

3.协助和指导幼儿分配角色

幼儿都喜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一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使幼儿能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配角色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以幼儿自主选择为主,同时要使幼儿理解轮换扮演角色的必要性。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游戏主角,特别是新的游戏中,应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主角,这样既能使游戏顺利进行,还可以为其他的幼儿树立模仿的榜样。但也应鼓励和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勇于担任主角,特别是当他们主动要求担任主角时,更应给予支持。

幼儿对表演角色的选择可以反映其内心对角色的理解、喜好和价值判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之所以选择某个角色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期望通过扮演这一个角色表达某种情感,从而获得情绪的发泄和心理的满足。若教师凭主观意愿指定幼儿扮演角色,就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并可能妨碍幼儿情绪的正常宣泄。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协商、自主分配角色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幼儿的喜好与特长,引导幼儿扮演与其相适宜的角色。

4.在表演中促进幼儿表演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自然、生动地表演,促进幼儿表演水平的提高。

(1)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作品内容、情节、感情的把握,进而影响他们的演绎方式和过程。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容易把握作品,也越容易呈现出好的表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表现和交流,以丰富他们的经验,提升表演水平。

(2)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文艺作品

幼儿只有深刻理解作品,才能够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节的发展,并在角色表演中通过语言、手势、表情、语调反映这些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变化,使游戏活动顺利开展,提高表演游戏的整体水平。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幻灯片、听录音、看视频等方式,帮助幼儿反复熟悉文艺作品的主题及情节,了解角色的语言与动作特点,体验角色的内心活动,激发幼儿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情,调动幼儿表演的欲望。

(3)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技能

虽然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不在乎有无观众欣赏,但这并不是说幼儿的表演技能就不重要。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和情节需要凭借幼儿的表演技能得以再现和展示,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是完成表演游戏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要创造多样的机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表演技能包括口头语言表达技能、歌唱表演技能、形体表演技能及布置场地和操纵道具的技能等。指导表演技能的具体形式有如下四种:

1)教师示范表演。即教师把童话、诗歌等作品,转化为舞台剧、歌舞、木偶剧、皮影戏等形式,为幼儿做示范性表演。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还可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演素材,学习不同的表演技巧。

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游戏法,以要表演的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表演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演出。共同表演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进行隐性示范,为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对象;二是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借助提问、建议等方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以启发、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克服困难。

3)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如模仿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观察如小兔跳、小乌龟爬等动物的动作,并进行动作的模仿再现。

4)利用五大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启发并尊重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表演游戏本身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它是以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为依据,借助想象,创造性地反映文学作品的内容。幼儿在表演游戏时不是简单、机械地直接再现作品,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头脑加工,增减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改变人物的对话,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幼儿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具体策略如下:

1)引导幼儿观察、表现和交流。由于幼儿缺乏丰富的感性经验,在表演中常常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表现和交流。例如:在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时,表演蝴蝶的幼儿落在花儿上后就放下翅膀不动了,教师发现后没有简单地说明正确的动作,而是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幼儿带着疑问去生活中仔细观察。后来,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原来蝴蝶停下来时翅膀是合拢的,扮演蝴蝶的幼儿还将两只胳膊背在身后做了示范。在后来的表演中,幼儿扮演蝴蝶的动作都很正确。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在表演游戏中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发挥主体性。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编自演的创作活动,教师不但要认真欣赏并观察,及时鼓励和称赞他们的表现,还要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剧本,经过一次次演出、讨论,再次演出时,这部作品就成为幼儿创作的游戏作品。教师也可以专门组织创作活动。例如:给全班幼儿分配2~3 个小动物角色,要求幼儿用这几个动物角色编一个故事,并将故事表演出来。幼儿根据要求分组设计、表演,然后互相观摩。最后,教师将各组幼儿创编的故事综合在一起,加工成一个较完整的作品。这种创作游戏活动建立在幼儿平时的看图说话、看图编故事的基础上,一般在大班进行。

3)多种形式拓展游戏,提高游戏水平。对同一部文艺作品进行表演游戏时,除了经常采用的自身表演的形式,还可采用操纵形象玩具来扮演角色的表演形式,如桌面表演、木偶剧、皮影戏等。这些表演游戏形式不仅占地面积小,还不需要幼儿过多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使幼儿精力集中地进行语言表现,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由于各年龄班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生活经验上存在差别,表演游戏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组织与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