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新面孔:任何外来的都能融入中国

中国新面孔:任何外来的都能融入中国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外来的都能变成中国的中国城市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最生动缩影。对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调查结果,西方分析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大支持者”。未来的事实应该还会证明,今天中国所有的外来的东西,最终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新面孔:任何外来的都能融入中国

任何外来的都能变成中国的

中国城市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现状的最生动缩影。

中国很多旧有的传统建筑正在迅速消失,足以令几代人为之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肌体却不会真正萎缩。就像过去几千年从外部流入的宗教、文化、科技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一样,今天几乎所有的外来事物,都终将变成中国自己的东西,而且还将反过来使“中国特色”得到更新和充实。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两边,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都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但若不特意提醒,很多人大概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式建筑本来就是如此。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如果你偏要认为某个事物是别人的,那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你自己的。

针对中国大陆现代化进程与历史传统之间的关系,台湾《中国时报》的徐淑卿前天发表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她认为北京在全心拥抱西方的建筑设计时,“虽然背对了历史和传统,但却同时呈现一个面对世界的姿势和视野,渴望以最快的速度和世界接轨”。

“渴望以最快的速度和世界接轨”,这一观察十分准确地概括了整个中国当前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可以以此解释和分析中国社会所有层面的各种现象,包括政治的和经济的,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然而,很多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好奇心与企图心”,恰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本质部分。没有集体的好奇心、企图心或进取心,中国大陆今天就不可能有与世界接轨的愿望和迫切感。

今年较早时,经常为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民意调查的GlobeScan公司,在二十个国家里就“自由市场经济”进行了一次意见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百分之七十四的民众认为“市场经济是最好的体制”,这一比例超过了所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百分之七十一)、英国(百分之六十六)和德国(百分之六十五),更是遥遥领先于所有拉美国家。对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调查结果,西方分析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大支持者”。这是一厢情愿心理下的误读。中国普通民众对资本主义并非完全了解,所以就谈不上毫无保留地支持资本主义。(www.xing528.com)

事实上,中国只是因为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某些好处而加以利用,真正的结果反而是把资本主义变成了自己的支持者。就如同聘请欧洲人设计中央电视台大楼、“水立方”和“鸟巢”等奥运设施,中国只是把西方现成的经验和智慧,变成了强化自我的手段和途径而已,所有的果实最终都属于中国。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中国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许还能作出进一步的观察。

中国采纳和运行市场经济已经有多年,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样一种模式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而在拉美、俄罗斯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却并不成功,这与文化的特性是有根本关联的。

长期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直是中国面对世界文明的基本态度和对策。所以,尽管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但中国都能巧妙地把这些外来的东西捏来捏去,将其塑造成适合自身文化、并且为自身文化服务的工具。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消失了很多,但还没有失去本身的精髓。未来的事实应该还会证明,今天中国所有的外来的东西,最终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006年8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