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揉筋养生妙法:轻松忽视的小技巧

揉筋养生妙法:轻松忽视的小技巧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认为人身共有485道大筋,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神经和血管,甚至关节软骨、关节盂缘等。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人体筋肉组织以其刚劲柔韧充实于体表与四肢,形成抗御外邪和保护机体各组织器官及脏腑经络的外围体系。可见,筋缩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人体衰老的结果。

揉筋养生妙法:轻松忽视的小技巧

6.揉筋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养生妙法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筋是什么?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人身共有485道大筋,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神经和血管,甚至关节软骨、关节盂缘等。可以说,周身除了骨头,软的部分都属于筋的范畴,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软组织”。我们就靠这么多的大筋维护着,完成各种活动。筋的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

道宗秘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隐于足的地筋,却可以用来保健身体。有人要问,地筋在哪儿?其实找到它一点也不困难,我们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这就是藏在足底的一条地筋。这根筋是循行在肝经上,只是肝经一般都标注在脚背而不是脚底,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

中国民间的许多俗语,早已将“健康”、“寿命”与“筋长”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老筋长,寿命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些俗语听起来很朴素,却有深刻的医学内涵,是数千年来中国民间养生保健经验的口头传承。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人体的十二经筋纵横交错,结聚散络,广泛分布于四肢、头面、躯干等全身各部分,支撑人体的坐立行走,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经筋附着、连属于骨骼,结聚于关节,通过对骨骼的约束和连缀,使整个躯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人体筋肉组织以其刚劲柔韧充实于体表与四肢,形成抗御外邪和保护机体各组织器官及脏腑经络的外围体系。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练太极拳的人,久久练至两腿足筋越练越柔,则自然长寿,一般人年纪越老,因体内石灰质增加,胶质减少,经络萎缩,两腿愈来愈卷缩,走路老态龙钟,连头颈都没有弹性,倦态毕露。练拳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南老说的这番话,也正是古人所说的:“老筋太短,寿命难长!”可见,筋缩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人体衰老的结果。(www.xing528.com)

筋缩直接危害身体健康

许多疾病是由筋缩引起的,如头晕、头痛、颈肩疼痛可由颈肩部的筋缩引起;胸闷、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缩引起;腰酸膝软、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缩引起。日常中的着风、受凉就头痛也是头部的筋缩所致。年纪越大,驼背弯腰,疲惫乏力,行走迟缓,身材趋于佝偻,这也是筋缩造成的。

筋缩多见于工作单一,活动空间狭小的人。如汽车司机、修理工、清洁工、伏案工作、长久开会。关节肌肉损伤后治疗不彻底的人群、中老年人、很少参加锻炼的人、常做家务的家庭妇女更是多发人群。

人老了,眼花,耳聋,腰驼,背弓,腿僵,浑身没劲。相反,一个高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驼,背不弓,腿脚灵活,浑身轻松,那么他必然还能活很长时间。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自然会让人的五官等减缓衰老。盘腿而坐,可以说是一种坐位拉筋法。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还是瑜伽,都倡导这种方式。

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练习盘腿坐,再用热水洗过脚后就去按摩脚底的那条硬筋,反复揉搓,直到把它揉软,就会有神奇的功效。开始揉这个地方会感觉这根筋软弱无力,塌陷不起,通常这就说明身体肝气不足,血不下行。有的人这根筋很粗,揉起来却一点也不坚韧,感觉很稀松,这在50岁以上的男士中较为常见,通常这些人年轻时脾气暴躁,这样自然就在损肝,年龄大一些的时候肝功能就弱了,再由于酗酒、房劳、压力等原因,肝气会变得更加衰弱,因此最需要常揉此地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