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夷:中国古代兵书与现代应用

东夷:中国古代兵书与现代应用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十七东夷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依山堑海,凭险自固。古代将四方边境之少数民族统称夷狄,除东夷外,西边的称西戎,南边的称南蛮,北边的称北狄。但谋反却失败,太子平及将军市被殉难,同时也造成燕国数月的内战,死伤数万人之多,燕国百姓怨声载道。诸葛亮所提出制伏东夷的策略,其实和齐宣王智取燕国是异曲同工,其中之精髓就是“乱中取胜”4个字罢了。

东夷:中国古代兵书与现代应用

四十七 东 夷

【原文】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依山堑(2)海,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3),间起则隙(4)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注释】

(1)东夷:东边的少数民族。古代将四方边境之少数民族统称夷狄,除东夷外,西边的称西戎,南边的称南蛮,北边的称北狄。

(2)堑:天然的险阻。

(3)行间:遣派间谍进行颠覆工作。

(4)隙:误会。(www.xing528.com)

【译文】

东边少数民族的特性是:轻视礼教、缺少道义,剽悍急躁、擅长争斗,依靠着高山并凭借着海洋,倚仗险要的地形来保护自己,内部上下团结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无法图谋攻打。如果上层有叛乱而百姓离心,就可以进行颠覆,使他们产生纷争,再用仁义道德来招抚他们,或用强大的军队去攻击他们,就必然能取得胜利。

【心得】

夷夏之防,历来是古代中央王朝治国方略之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4篇,都是诸葛亮对如何制伏当时给蜀国造成不安定因素的少数民族所制定的策略,对东夷要乱中求胜、对南蛮要速战速决、对北狄要以逸待劳、对西戎要等待“鹞蚌相争”的时机,这在军事中同样有可以借鉴之处。

公元前314年,燕王受到相国子之及其党羽的愚弄,将王位传给了相国子之。相国子之执政3年,燕国大乱,各宗族的人都十分痛恨子之,燕国将军市被和太子平准备进行谋反。此时,有人劝说齐宣王攻打燕国,但齐宣王并未起兵,只是派人转告太子平,说自己愿意为太子效力。于是太子平和将军市被纠集党羽包围了王宫。但谋反却失败,太子平及将军市被殉难,同时也造成燕国数月的内战,死伤数万人之多,燕国百姓怨声载道。看见时机成熟的齐宣王立刻发兵10万攻打燕国,而燕国的百姓早就对此深恶痛绝,齐兵一到,就开城迎接,燕国的3000里疆士就这样被齐宣王轻易得到了。

诸葛亮所提出制伏东夷的策略,其实和齐宣王智取燕国是异曲同工,其中之精髓就是“乱中取胜”4个字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