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象物字:六书讲解文字学概要

象物字:六书讲解文字学概要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讲六书的人所说的象形字,就相当于我们的象物字。前面几章里提到过的如“日”、“月”、“鹿”、“虎”、“马”、“鱼”、“犬”、“人”、“自”、“止”、“肉”、“角”、“车”、“册”等字,都是象物字。(甲)(金偏)火古人一般把火看作具体的东西,所以“火”可以列为象物字。(甲)口象人嘴。(金)(篆)衣象上衣。

象物字:六书讲解文字学概要

这类字的字形象某种实物,它们所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多数讲六书的人所说的象形字,就相当于我们的象物字。前面几章里提到过的如“日”、“月”、“鹿”、“虎”、“马”、“鱼”、“犬”、“人”、“自”、“止”、“肉”、“角”、“车”、“册”等字,都是象物字。下面再举一些例子。

alt(甲)alt(金)alt(篆)山  象起伏的山峰。

alt(甲)alt(篆) 丘  象比山低小的丘陵

alt(金) 厂  加注音符的繁体作“厈”(hǎn)。《说文》:alt山石之厓(崖)alt(岩),人可居,象形。”

alt(甲) 水  象流水。在楷书里,左边的水旁一般写作“氵”,在下的“水”旁有的写作“alt”,如“泰”、“黍”。

alt(甲)alt(金) 川  象河川。本作两岸间有水流贯之形,后来中间象水的那些点连成了一条线。

alt(甲)alt(篆)alt(隶) 泉  象流出泉水的泉穴。所引篆文取自新莽货币文字。《说文》篆形中间部分作“alt”。

alt(甲)alt(金偏)火  古人一般把火看作具体的东西,所以“火”可以列为象物字。在楷书里,“火”旁在下时往往写作四点(关于“火”旁的各种变形,参看〔五(三)〕)。

alt(甲) 木  象树木。上象枝,下象根。“木”的本义就是树木。

alt(甲偏)alt(篆)alt  alt是草木之“草”的本字(把一个词当作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来说就是本字。“草”是草木之{草}的假借字。参看〔九(一)〕)。草的根部一般很细小,所以“艸”的字形不表示根部,以与“木”字相区别。在古代,“艸”字也可以写作“屮”,单复不别。楷书把“艸”字头写作“艹”,现在改为“艹”。

alt(甲)alt(篆) 禾  “禾”的本义是谷子(子实叫小米)。字形上部象谷子的穗和叶,下部象根。

alt(甲)alt(金)alt(篆) 黍  黍的穗是散的,这是它不同于禾的一个重要特点。造字的人抓住了这个特点。甲骨文的“黍”字有不加“水”和加“水”两种写法,加“水”的原因不详。周代金文把黍形简化为“禾”旁。这是形符改为义符的一个例子。

alt(甲)alt(金)來  简化字作“来”。本象麦子。麦穗直上,所以“来”字上端不下垂。上端所加的斜画或横画,可能是并无深意的赘笔。《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alt)”,用“来”字本义。

alt(甲)alt(篆)alt(隶) 桑  上部象桑树的繁茂枝叶。所引篆文第一形取自汉印,第二形取自《说文》。

alt(甲)alt石鼓文alt(篆) 栗  上部本象栗树上长的栗子。后来栗子形改成“alt”字(“alt”、“卣”本为一字,音tiáo或yǒu。《说文》:“alt,艸木实垂altalt然,象形。”)。《说文》“栗”字古文(小徐本作“籀文”)作alt上面的“alt”讹变为“西”。

alt(甲)alt(篆) 象  突出大象长鼻的特点。

alt(甲)alt(篆) 豕  甲骨文“豕”与“犬”的区别在于“豕”尾短,“犬”尾长,“豕”腹肥,“犬”腹瘦(甲骨文犬字见〔四(一)〕)。“象”和“豕”在族名金文里都有很象形的写法(见《金文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534、839等页)。

alt(图)alt(甲)alt(金)alt(篆)龍  简化字作“龙”。本象大口长身的一种怪兽

alt(甲)alt(金)alt(篆) 鳥  简化字作“鸟”。

alt(金)alt(篆) 隹  “隹”(zhuī)也象鸟,所以“隹”和“鸟”在用作表意偏旁时往往可以通用,如“雏”也作“alt”,“alt”(鸡)也作“雞”,《说文》说“隹”是“鸟之短尾总名”,“鸟”是“长尾禽总名”,可能仅仅是根据字形推测的。

alt(甲)alt(篆) 龜  alt化字作“龟”。本象龟的侧面。

alt(甲)alt(篆) 虫  象一种较小的毒蛇。“虫”本应读作huǐ,古书一般用“虺”字表示这个词。但是至迟在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人把“虫”当作“蟲”字用了(见秦简和汉碑等)。所以我们现在把“虫”当作“蟲”的简化字,也是有很古的根据的。

alt(金)alt(篆) 它  “蛇”的初文。它(蛇)形比虫(虺)形粗大。“它”字形体在隶书里的演变情况见〔五(二)〕。

alt(图)alt(甲)alt(篆)蠆  简化字作“虿”。本象蝎子。“蠆”和“萬”(万)古音相近,是由一字分化的。甲骨文alt字已有借表千万之{万}的例子。周代金文“萬”字作alt等形,本是alt的繁体。后来“萬”专用来表数,alt专用来表示本义,分化成了两个字。《说文》虽训“萬”为“蟲”,但已不知“萬”与alt本由一字分化。

alt(图)alt(甲)alt(金) 貝  简化字作“贝”。本象一种海贝。古人用它做饰物和货币,所以跟财富有关的字多从“贝”。

alt(金) 子  象婴儿。造字的人抓住了婴儿头大,两臂常常摆动,腿部不发达等特点。

alt(甲)alt(金)alt(隶) 女  古代妇女地位低,所以“女”字象一个敛着两手跪尘着的人。“女”、“奴”音近,有人认为“女”字本象女奴。

alt(甲)alt(金)alt(篆) 首  象人头。《说文》以不带发的altalt篆,带发的alt为古文。但是秦汉金石篆文的“首”字大都带发,《说文》的说法不符事实。画头时如附带画出人身,就成alt(页)字。“页”本是“首”的异体,yè的读音大概是后起的。以“页”为表意偏旁的字,意义大都跟头有关。

alt(图)alt(甲)alt(金)alt(篆) 耳  象人耳。

alt(金、金偏)alt(篆) 目  象人眼。

alt(甲) 口  象人嘴。

alt(金)alt(篆)alt(隶) 心  在楷书里,左边的“心”旁一般写作“忄”,在下的心旁有的写作“alt”,如“忝”、“恭”、“慕”。

alt(金) 手  象手形,上有五指。但是在古文字的合体和准合体表意字里,表示手的偏旁通常是象手的侧面形的alt(又),而不是“手”。在楷书里,左边的“手”旁一般写作“扌”(“拜”、“掰”是例外),在下的“手”旁有的写作“alt”(如“举”、“奉”)。

alt(图)alt(甲)alt(金)alt(篆) 疋  “止”(趾)象人脚(“止”在古文字里的写法见〔四(一)〕等),“疋”字则象连腿带脚的整个下肢。《管子·弟子职》:“问疋何止”(弟子服侍老师安息,问老师脚放在哪一头),用“疋”字本义。“足”(篆文作alt“疋”形近,大概是由一字分化的。

alt(金)alt(篆) 衣  象上衣。《诗·邶风·alt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alt(甲)alt(金)alt  简化字作丝。本象两绞丝。在较早的古文字里,“糸”和“丝”是一个字,单复无别。后来“糸”(简化字偏旁作“纟”)被当作另外一个字,读为mì。

alt(图)alt(甲)alt(金)alt(篆) 鼎  象三足的圆鼎。鼎是古代煮食盛食用的一种器皿。(www.xing528.com)

alt(甲)alt(金)alt(篆) 鬲  鬲是古代烧水煮粥用的一种器皿。鬲跟鼎的主要区别在足部,鬲足中空,足壁与器壁相连,足壁也就是器底。

alt(甲)alt(金)alt(篆) 壺  简化字作“壶”。本象器上有盖,器身有两耳的一种容器(古代的壶没有嘴)。

alt(甲)alt(金偏)alt(篆) 皿  象一种有圈足的大口容器。盆、盂、盘等与皿同类,所以其字都从“皿”。

alt(甲偏)alt(金) 豆  象一种有高圈足的盛食器。《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alt(甲)alt(篆) 酉  象酿酒盛酒的圆底尊。“酉”、“酒”古音相近,古文字往往以“酉”为“酒”。以“酉”为表意偏旁的字,意义大都与酒有关。

alt(甲) 爿  “牀”(床)的初文,字形要横看(这个字的楷书“爿”,跟读Pán的“爿”是同形字,参看后面“变体字”部分)。“壯”(壮)、“狀”(状)、“妝”(妆)、牆(墙)等字都从“爿”声。

alt(甲)alt(金偏) 宀  象房屋。字书音mián,恐是后起之音。

alt(甲偏)alt(金偏) 广  象比“宀”简单的建筑。字书音yǎn。现在把“廣”字简化为“广”,跟古代的“广”成为同形字。表示建筑物名称的字,有很多是以“宀”或“广”为表意偏旁的。如果所指的建筑是比較简单的,或者主要不是供人居住的,字形往往从“广”,如“庐”、“廊”、“庑”、“府”、“库”等。在简化字里,“广”旁有时简化为“厂”,如“厨”、“厩”、“厕”等。简化字“厂”的繁体本作“厰”,也是从“广”的(简化字“厂”跟“厈”的初文“厂”也是同形字)。

alt(甲)alt(篆) 户  象单扇门。

alt(金)alt(篆) 門  简化字作“门”。本象双扇门。

alt(甲)alt(金) 行  象十字路。“行”的本义是道路,行走是引申义。《说文》“行”字篆文作alt,是讹变的形体;以“人之步趋”为本义,也是错误的。“行”字在用作表意偏旁时往往省为彳,后人因而把“行”字拆成“彳”(Chì)、“亍”(Chù)三字。意义跟行走有关的字往往既从“彳”又从“止”,二者后来合成一个偏旁,即一般所谓“走之”——“辶”(本作“辵”。关于“辵”旁形体的演变,参看〔四(五)〕)。

alt(甲)alt(金)alt(篆)alt(隶) 舟  象简单的木船。

alt(图)alt(甲)alt(篆) 戈  戈是商周时代最常用的一种兵器。字形象装上把的戈。

alt(图)alt(甲)alt(篆) 刀  在楷书里,右边的刀旁一般写作“刂”(“切”是例外。用作声旁的“刀”,在“鱽”、“叨”等较晚出的字里仍作“刀”,在“钊”、“到”等字里已变作“刂”)。

alt(甲)alt(金偏) 斤  斤是古代常用的木工工具,类似后代的锛。alt象斤身侧面,alt象斤的曲柄。

alt(甲)alt(金)alt(篆) 弓  第一形象弓张时形,第二形以下象弓弛时形。

alt(甲)alt(金)alt(篆) 矢  象箭形。

alt(图偏)alt(甲)alt(篆偏、篆)alt  象古代的一种旗。跟旗帜有关的字多从“alt”。铜器铭文或以“alt”为“旂”,可能“alt”就是“旂”的初文。据字书,此字读yǎn,疑是后起之音。所引篆文偏旁,取自汉印。

alt(甲)alt(篆) 网  “网”的繁体作“alt”,从“糸”“罔”声。“罔”本作alt从“网”“亡”声。据《说文》“罔”和“alt”都是“网”的异体。秦汉文字资料和古书里都有用“罔”表{网}的例子。由于“罔”字还有表示否定词等用法,所以又加注“糸”旁,分化出“alt”字来专门表示{网}。现在我们把“alt”简化分“网”,可以说是复古。在楷书里,“网”用作表音偏旁时写作“alt”,如“岡”(冈);用作表意偏旁时一般简化为“alt”,如“罟”、“罩”等,只有与“网”同音的“罔”字仍从“alt”。“alt”是由“网”的简体alt变来的。

象物字有一些变例。有极少数象物字的字形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四(一)〕里举过的“牛”只表示牛的头部。“羊”字的情况跟“牛”相类:

alt(图)alt(甲)alt(金)alt(篆) 羊

又有一些象物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这些字所象的东西很难孤立地画出来,或者孤立地画出来容易跟其他东西相混。所以为它们造象物字的时候,需要把某种有关的事物,如周围环境、所附着的主体或所包含的东西等一起表示出来,或者另加一个用来明确字义的意符。这种象物字可以称为复杂象物字。例如:

alt(甲)alt(篆)alt(隶) 州  “洲”的初文。本义是“水中可居者”(《说文》),字形象河川中的一块陆地。

alt(金)alt(篆) 果  如果单独表示果实,字形不够明确,所以把生长果实的树木也一起表示出来。

alt(甲)alt(金)alt(篆) 枼  《说文》分“枼”、“葉”(叶)为二字,其实“枼”就是“葉”的初文。树叶很难单独表示,所以“枼”字跟“果”字一样,也把树木一起表示出来。由于树叶一年一生,“枼”引申而有世代的意思(《诗·商颂·长发》:“昔在中葉”,《毛传》:“葉,世也。”)。“世”、“葉”古音相近,{世}应该是从{葉}分化出来的一个词。从字形上看,“世”也应该是由“枼”分化出来的。周代金文中时代较早的“世”字写作alt显然就是“枼”字的上半部。“世”字通行后,“枼”字反而被看作从“木”“世”声的形声字。《说文》附会三十年为一世的说法,把“世”的字形解释为“从卅而曳长之”,不可信。

alt(甲)alt(篆) 束  象树上或武器上的刺。《说文》:“朿,木芒也”,“刺,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从刀,从朿,朿亦声”。后来不管是芒朿(刺)的{朿},还是刺伤的{刺},都用“刺”字表示。上引“朿”字篆文见《说文》,上端已讹变(秦泰山刻石“alt”字所从的“朿”同)。汉印“刺”字所从的“朿”或作alt下部虽已讹变,上端仍保持原形。“刺”字的俗体“alt”,是由这种篆文变来的。“朿”和“束”不是一个字,应该注意分辨(如上引“alt”字是“迹”的异体,跟迅速的“速”不是一个字)。

alt(金)alt(篆) 瓜  为表示瓜而连带画出瓜蔓。

alt(图)alt(甲)alt(篆) 元  “元”的本义是人头(《左传·僖公卅三年》“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字形为了表示人头连带画出人身。

alt(甲)alt(金)alt(篆) 身  “身”的本义大概是腹(《易·艮卦》:“艮其身”,虞翻注:“身,腹也。或谓妊身也。”字形为了表示腹部连带画出人体。

alt(甲)alt(金)alt(篆) 眉  为表示眉毛而连带画出人目。

alt(金)alt(篆) 須  简化字作“须”。须长在脸上,所以把须形画在“页”旁代表脸的部分上。“须”字有过加“髟”旁(biāo)的后起字“鬚”,现在已并入“须”字。

alt(甲)alt(金)alt(篆偏) 食  象盛在簋中的食物。簋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食器。alt象簋身,alt象盖。“簋”字中间的“艮”就是由alt讹变的。

alt(甲)alt(篆)alt(隶) 牢  牢是关牛羊的栏圈。alt象栏圈形,为使字形的意义明确,加上了一个“牛”旁。隶书用常见的“宀”旁取代了栏圈的象形符号。这是以义符取代形符的一个例子。

alt(甲)alt(石鼓文)alt(金) 囿  囿是古代供田猎用的大园子。囿内保留大量草木供鸟兽栖身。如果单独画出一块围起来的土地,不足以表示出囿的特点,所以在里面加上四个“木”或“屮”(草)。这个字后来被改成从“alt”“有”声的形声字。

alt(金)alt(篆) 胃alt象胃形,由于形状不够明确,加注了一个“肉”旁。大概alt本是“胃”的初文,“肉”旁是后来加上去的。

象物字几乎都出现得很早。在晚期出现的表意字里,“閂”(闩)也许可以算复杂象物字(“alt”象门闩)。此外,有的人认为“傘”(伞)是一个象形字(即我们所说的象物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