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解析幸福秘诀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解析幸福秘诀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幸福,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种解释。关于幸福的这种众说纷纭的状态,既说明了人们对于幸福的关注,又说明了人们对于幸福的争议。世界上没有关于幸福的统一认定。事实上,古代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对于幸福的各自解释,例如中国人的“知足常乐”,西方人的信仰上帝。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解析幸福秘诀

关于幸福,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种解释。关于幸福的这种众说纷纭的状态,既说明了人们对于幸福的关注,又说明了人们对于幸福的争议。人们渴望幸福,希望获得幸福,祝愿幸福永远留在身边。但是,因为对于幸福千差万别的理解,究竟如何才算幸福,人们很难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不同地区的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或幸福的内涵都有各自的认定。哲学家、道德家、宗教家、社会学家们皓首穷经的努力目标之一,就是想给予人们一个关于幸福的解释。然而,即使在这些思想家之间,矛盾和争议也总是存在,更何况普通人?

世界上没有关于幸福的统一认定。事实上,古代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对于幸福的各自解释,例如中国人的“知足常乐”,西方人的信仰上帝。然而,当西方文明以势不可当的姿态席卷全球的时候,类似“知足常乐”这样的幸福原则,似乎已失去了普遍意义。追求更大的成功,追求实现人生梦想,已经替代了人们以往的生存方式。

此外,西方文明又基于一种科学的、统一的理论方式,使得幸福这样的概念,也变得有统一的必要。然而,它始终无法做到这一点,它徘徊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类历史上各种关于幸福的解读之间,不知道是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还是改变人类历史上其他关于幸福的认知,由此,造成当今世界无数生活在现代化环境中的人们对于幸福产生迷惑,从而感觉不到幸福,不知道幸福究竟为何物。

我把幸福当成一个很简单的原则:欲望的满足,就是幸福。

这种欲望可以是最基本的生理欲望,例如饿的时候、渴的时候,有食物、有饮料,就是一种幸福。对于异性的向往也是生理欲望的一个最主要的领域,除此之外,对于生的渴望,希望摆脱死亡的宿命,也是人类最基础的生理欲望。欲望也可以再高一点层次,食物、饮料不匮乏的时候,对于食物、饮料品质的讲究,构成了另一个境界的幸福。除了生理欲望之外,精神欲望的满足,同样也是幸福的体现。例如,人们对于父母、孩子的感情,对于艺术的追求,等等。每一种欲望的满足,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幸福感。解释虽然简单,事实却不简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我看来,“需求”就是“欲望”的不同描述,本质上一样,强度不同而已。马斯洛提出五个层次的需求,即: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相对平稳的社会,需求一样存在,但实现需求有多种途径,有些需求由社会来提供,个人不容易产生无法满足的焦虑。

在现代社会,高度竞争使得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在满足需求方面呈现巨大的差异。尤其是,满足需求的多种方式也不存在了,只剩下靠金钱满足这唯一的方式。途径、手段的单一化,造成中性色彩的需求变成强烈色彩的欲望。几乎所有人,在现代文明环境中,都被赶上了欲望满足的独木桥,这是“不快乐”之所在。

当我们说,幸福就是欲望满足、需求满足,问题在于:一个人究竟有多少欲望?一个人应该有多少欲望?一个人的欲望必须全部得到满足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和现代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区别。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古代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欲望应该得到控制。当然,在观念和具体实践中,它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古代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克制欲望,将欲望减低到最小程度。它其实是对于幸福的一个反向理解:如果欲望很少,如果欲望很容易满足,那么幸福感就很容易来到。其典型代表就是宗教。

例如,西方古代的基督教,就强烈要求人们克制欲望,克制的范围包括对财富的欲望,也包括对异性的欲望,还包括对于现实社会一切事物的欲望。基督教视富人为罪恶,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要求人们在现世中受苦,等到死后上了天堂才尽情享受幸福。

西方文明在推翻基督教统治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欲望不应该克制,满足所有的欲望就是幸福。而且,由于人的欲望层次中最容易被感受的,是人们物质层面的欲望,因此,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后500多年来,基本上将满足欲望的幸福感建立在物质欲望领域。即便在马斯洛的不同需求层次上,基本上每个层次的满足手段也都是金钱化的物质。

以满足欲望来获得幸福感,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如果欲望太容易被满足,幸福感便索然无味,除非更多、更频繁地满足。举个例子来说,喝牛奶不容易的时候,有牛奶喝就不错了。当牛奶铺天盖地,喝牛奶的满足感已经很弱,于是,有人认为,用牛奶洗澡更容易获得幸福感。(www.xing528.com)

如果欲望很不容易满足,追求欲望满足的动力则容易变成不满和破坏力。例如,在媒体和舆论的宣传影响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享受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有车、有房、到世界各地旅游。事实上,要让地球上每个人都满足这样的欲望,是非常困难的。结果是,欲望目标已被激发的人们,当看不到欲望被满足的希望时,就容易产生愤怒。

欲望与幸福的关系,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我们在很多美国电影里经常能看到一类英雄,他们本领高强,勇敢地与恶势力斗争。恶势力往往斗不过他,但英雄却常常受制于恶势力,使得他有所顾忌而不能向恶势力作最坚决的斗争。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英雄受制于恶势力,最常出现的情节就是英雄的父母被劫持或威胁,或者是英雄的孩子、女朋友,或者是其他普通人。换句话说,英雄因为有了某种无法消除的欲望,而产生了致命的弱点,结果被恶势力抓住,成为被其控制的手段。

这样的情节说明: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被别人控制,他就很容易成为被别人操纵的棋子。从这个角度说,孙悟空的厉害在于,它没有任何欲望,没有任何可以被他人操纵的弱点,它连死亡都不存在,连求生的欲望都不需要。这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无欲则刚。”

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很多欲望,并不是主动产生的,而是被刺激之后被动产生的。满足这些欲望,也不全是个人能力能够实现的。于是,现代社会的普通人,为了自己满足欲望的幸福感,不得不求助于他人。例如,个人希望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以便提前住上房子。然而,由于这样一个欲望的存在,个人往往就被银行控制,像好莱坞电影里的英雄那样,因为一个致命弱点而失去了自由。可怕的是,现代人被激发的欲望远不止住房子这一项,简直可以说多如牛毛。

反过来,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传统。中国的传统之一叫做中庸,在欲望和幸福的关系上,中国人很好地体现了这种中庸。

中国传统没有像西方宗教那样严厉要求人们克制欲望,也没有像现代西方文明一样,鼓励人们满足一切欲望。中国古代也有宗教,例如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佛教塑造了将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榜样。出家人戒断一切尘世欲望,连生理欲望都降到最低,吃最简单的食物,睡最简单的床,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停留在维持生命必要的最低水平,将幸福更多地寄托在精神欲望的满足上。

然而,中国文化的高明在于,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像出家人一样做,出家人只是一个出世的参照,而非现世的标准。中国人很早就实行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使得宗教断绝一切欲望的做法,对于大多数人只产生间接影响,而没有像欧洲那样,强迫每个人接受宗教原则。

此外,中国的中庸还体现在对每个人欲望的克制上。中国传统主张一种将心比心的原则,你不希望别人这样对你,那你首先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这项原则的另一种表述。这项原则的前提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相对平等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每个人的欲望之上,放置了一个更高的道德原则:满足自己的欲望,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这里的“他人”首先是父母等亲人,其次是生活中的朋友、熟人,然后是社会上的其他人。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个办法百分之百有效,于是,中国传统还会借助于法律——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会受到惩罚。

中国人的中庸还体现在物质欲望满足与精神欲望满足并重的方式上。物质欲望满足具有排他性,这块肉我吃了,别人就吃不到了。而精神欲望的满足没有这种排他性,这首诗我读了喜欢,别人读了也可以同样喜欢。中国传统并没有像欧洲宗教那样,只要求人们沉浸在以上帝为中心的精神世界里,而是在一种以人文为中心的精神世界里,同样不排斥物质欲望的存在。中国古人比现代西方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中国古人认为,精神欲望的幸福感,比物质欲望满足的幸福感地位要更高。

因此,当今天的人们问:我们为何不快乐?答案并不只是我们个人已经没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在西方文化影响下,让传统的社会形态和传统的价值观难以存在。我不希望走极端。西方文明提供了很多丰富的物质满足,但是,如果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只能靠物质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愿望也只能通过物质、金钱这一唯一的方式获得满足,那么,我们注定将不会快乐。

看不到这一点,当你不快乐的时候,你甚至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你也就永远难以真正地快乐。

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