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村经济:蚕丝贸易的衰落与经济背景

江村经济:蚕丝贸易的衰落与经济背景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旅客,如果乘火车路经这个地区时,将接连不断地看到一片片的稻田。桑树在农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制丝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日本、中国之后,乡村丝业开始衰退。“1934年下半年,由于日本向美国市场倾销蚕丝,中国蚕丝出口量随之降到最低水平。出口蚕丝量共计仅为1930年的五分之一。这一事实,说明了中国蚕丝贸易的不景气。”蚕丝业的传统特点及其近年来的衰落就形成了我们目前所分析的开弦弓村的经济生活背景。

江村经济:蚕丝贸易的衰落与经济背景

    在这里,人文地理学者会正确地从人们所占据的土地的自然条件推论人们的职业。一个旅客,如果乘火车路经这个地区时,将接连不断地看到一片片的稻田。据估计,开弦弓90%以上的土地都用于种植水稻。该村每年平均产米18000蒲式耳(第十章第2节)。仅一半多一点的粮食为人们自己所消费(第七章第5节)。村里极少有完全不干农活的人家。占总户数约76%的人家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第八章第1节)。一年中,,用于种稻的时间约占6个月(第九章第3节)。人们靠种稻挣得一半以上的收入(第十二章第2节)。因而,从任何一个角度看,种植水稻是居于首位的。

    此地不仅产米,人们还种麦子、油菜籽及各种蔬菜,尽管它们与主要作物相比是无足轻重的。此外,江河里尚有鱼、虾、蟹及各种水生植物等,这些都是当地的食物。

    桑树农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靠它发展蚕丝业。赖特早在1908年写道:“白色生丝,即欧洲市场中的‘辑里丝’,是中国养蚕农家用手抽制的……最佳生丝产自上海附近地区,该地区出口的丝占出口额的绝大部分。”⑤

    蚕丝业在整个地区非常普遍,在太湖周围的村庄里尤为发达。据当地人说,它之所以成为该地特产是由于水质好。据说,所谓的“辑里丝”仅产于开弦弓周围方圆4英里的地带。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暂且不论,但这个村庄在当地乡村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却是毫无疑问的。在繁荣时期,这个地带的丝不仅在中国蚕丝出口额中占主要比重,而且还为邻近的盛泽镇(见地图Ⅱ)丝织工业的需要提供原料。在丝织业衰退之前,盛泽的丝织业号称“日产万匹”。

  现代制丝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日本、中国之后,乡村丝业开始衰退。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乡村手工业的命运。(www.xing528.com)

  “1909年以前……中国蚕丝出口量比日本大。例如1907年,两国出口量几乎相同。但到1909年,日本蚕丝出口便超过了中国,而且从此以后,日本一直保持优势。事实上近年来,日本的出口量几近中国的三倍。从我国外贸角度来看,自从1909年以来,蚕丝逐年减产。以前,蚕丝通常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至30%,而从1909年至1916年的平均数下降至17%。⑥

    尽管如此,一直到1923年,蚕丝的产量虽不规则,但一直是在增加的。由于蚕丝价格下跌,出口量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从1923年以后,出口量便就此一蹶不振。1928年至1930年间,出口量下降率约为20%。”⑦1930年至1934,年间,下降得更为迅速。“1934年下半年,由于日本向美国市场倾销蚕丝,中国蚕丝出口量随之降到最低水平。出口蚕丝量共计仅为1930年的五分之一。这一事实,说明了中国蚕丝贸易的不景气。”

    “1934年生丝价格跌到前所未有的更低的水平……同样质量的丝,1934年的价格水平仅为1930年的三分之一。”⑧

    工业革命影响丝织业的力量同样使国内蚕丝市场随之缩小。市场缩小的结果带来了农村地区传统家庭蚕丝手工业的破产。蚕丝业的传统特点及其近年来的衰落就形成了我们目前所分析的开弦弓村的经济生活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