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冰鉴全鉴: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冰鉴全鉴: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时态,与恒态相对,直解为运动时的形态,时态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古人由于各种局限,未能明确地提出“恒态”与“时态”相结合的方法,较多地注意了“恒态”而忽略了“时态”,因而缺陷不小。古人并没能提出“恒态”、“时态”的动静结合方法,而《冰鉴》却弥补了其中的不足。实际上,恒态与时态相结合的方法,有辩证法的成分,能有效地避免机械主义的错误。解读恒态注重于眼观,时态注重的是实践。

冰鉴全鉴: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原典】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

【译释】

前面说的几种情态是恒态,但这还不足以全面地观察一个人,还要结合时态,这也是情态的一种。

恒态,直解为恒定时的形态,具体地说,就是人的形体相貌、精神气质、言谈举止等各种形貌在恒定状态时的表现,在这儿主要是指言谈举止的表现形态。

观察一个人的恒态,对帮助评判他的心性品质有重要作用。

时态,与恒态相对,直解为运动时的形态,时态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的活动,无不打上环境和时代的烙印。脱离时代与环境而独立生活的人是不存在的。连烽火岛上的鲁滨孙也用着其他人造的枪和火药。通过时态,能充分体察出人的内心活动。

古人由于各种局限,未能明确地提出“恒态”与“时态”相结合的方法,较多地注意了“恒态”而忽略了“时态”,因而缺陷不小。曾国藩在这方面则脱出了前人的框子而有所创建,明确提出“恒态”、“时态”的概念,由自发上升到自觉高度,在这方面比其他人大进了一步。这也是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的过人之处。

古人并没能提出“恒态”、“时态”的动静结合方法,而《冰鉴》却弥补了其中的不足。实际上,恒态与时态相结合的方法,有辩证法的成分,能有效地避免机械主义的错误。(www.xing528.com)

解读

恒态注重于眼观,时态注重的是实践。识人的经验告诉人们:眼观不能完全代替实践,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人的眼睛识人,因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某些错觉。所以,要从根本上知人,只能通过实践,实践出真知。即要知人,要重在其实践,通过实践看其表现如何。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可以用花言巧语去骗人,但要用其实践去掩盖自己的虚诈面目是难的,假动作也可以骗人于一时,但不可能骗人一世。

识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就是强调识人不仅要听其所说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做得如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实践。

听舆论对人的评价,对辨别贤佞虽有参考作用,但难以确定,因为舆论如出于别有用心而颠倒是非的人之口,好人可以说成坏人,坏人也可以说成好人。所以知人要务实,即要实事求是地弄清其人的行为,在事实面前,贤佞自可辨明。因此,看人要看其实践,从其人实践中就可知其人如何,实践是知人的标准。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以部曲随刘备入界,屡有战功,升牙门将军。刘备任汉中王,迁都成都,物色重将镇守汉中,众论以为必是张飞,飞亦认为非己莫属,因刘备最信任的是关羽、张飞,而这时关羽在镇守荆州。可是,刘备却破格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汉中位处前线,是蜀重镇,镇守汉中是独当一面,不用为众所称的虎将张飞,而是破格提拔一牙门将军负此重任,这大出人们意料之外,因而引起全军大惊。刘备大会群臣,问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赞许,众壮其言。

刘备以知人见称。刘备之所以知人,主要看其人在实践中如何。他选将用人也据此而定。刘备破格提拔魏延镇守汉中,是根据魏延在战争实践中的表现决定的。魏延出身行伍,他是从实战中打出来的,他学到打仗的本领是来自实战,他是以其卓越的战功获刘备赏识的。

在实践中识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行为观察: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古今中外识人方法之精华所在。

古人说,善观人者索其终,善修己者履其始。就是说,善于观察识别人的人必须考察其所观察对象行动的最后情况,善于自我修善的人必然始终如一。

总之,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即听其说话不如看他做事,看他做事不如观察其德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