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南园林之绝伦奇迹-拙政园简介

江南园林之绝伦奇迹-拙政园简介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巧绝伦的拙政园富庶的江南,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大都集中在无锡、苏州、镇江和扬州一带,所以,许多人也将这些精巧优美的私家园林称作“江南园林”。美如画的拙政园苏州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中的杰出代表,而拙政园,又是苏州园林中的精萃之作。近500年来,拙政园曾多次改建。水池的南岸,有拙政园中的主要建筑“远香堂”,这是园内现存最大的一座明代建筑。拙政园西部的补园也以水面为中心。

江南园林之绝伦奇迹-拙政园简介

精巧绝伦的拙政园

富庶的江南,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大都集中在无锡、苏州、镇江和扬州一带,所以,许多人也将这些精巧优美的私家园林称作“江南园林”。

美如画的拙政园

苏州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中的杰出代表,而拙政园,又是苏州园林中的精萃之作。

拙政园坐落在苏州城的东北面,这个占地60多亩的园子,本来是明朝一位大官王献臣的私家宅园。王献臣在仕途上失意后,弃官回到老家,买下这块地,在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建成了这个日后名扬天下的园林。

近500年来,拙政园曾多次改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太平天国时作为忠王府的一部分改建后而留下的面貌。

拙政园分为中、西、东三个部分,中部叫中园,西部叫补园,东部叫归田园,其中中园是全园最精彩的部分。

拙政园的原址本来是一片低洼地,常年积水。中园便以这水池为中心,建有山石亭榭,植有花竹林木,清俊雅致,充满诗情画意。有人说,“江南园林占地条件再差,往往也可借几株花木、一块湖石装点出其自然的趣味。”中园便是这种成功之作。

拙政园中的亭阁

中园的水池,面积约有3500平方米,水池中有两座小山,山上除林木、怪石外,还有两个遥遥相对的小亭。两座小山中间,有一座小桥相连。靠西面的小山连着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小亭,叫“荷风四面亭”。炎热的夏天,在此欣赏满池的荷花,清风徐来,暗香浮动,一定叫人心旷神恰,暑气全消。

水池的南岸,有拙政园中的主要建筑“远香堂”,这是园内现存最大的一座明代建筑。远香堂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由于这儿能临池赏荷,便取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这句话的意思,作了堂名。(www.xing528.com)

为了便于赏景,远香堂四周没有墙壁,而是装设了精致玲珑的长窗。远香堂的南北两面都有平台池水,假山林立。堂的周围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开朗、雅逸的感觉

在远香堂旁,有一座王献臣当年作书房的建筑,叫“南轩”。在南轩的西边,有一座风格别致的建筑,叫“香州”。香州,被专家们认为是明代建筑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对比手法的一个范例。

中园还有一个主要建筑,就是见山楼。见山楼与西南方向的小沧浪水院,构成巧妙的对景。对景是江南园林的一种独特的造园艺术手法,它能使两个相隔不太远的景点互相凭借,相映成趣。

在中园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有几个用高墙分隔的小院落,这些院落都各具特色,活泼别致。院内种枇杷处,叫“枇杷园”,种玉兰处,叫“玉兰堂”;种海棠处,叫“海棠春坞”。这些院落虽不大,但布局也很见匠心。如“海棠春坞”,院中以垂丝海棠和石峰造景为主题,而院内主建筑只用了一间半的型制,使院内空间相对增大,显得雅洁而富有生气

拙政园西部的补园也以水面为中心。水池南岸上的主要建筑,是“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鸳鸯馆临池,池中原来有鸳鸯戏荷。蔓陀罗馆院内遍植曼陀罗花,一到春天,满院的曼陀罗花洁白如玉,清香扑鼻。

补园中有一扇形亭,叫“与谁同坐轩”,取自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意境清幽高洁。小亭的选址十分巧妙,它正好位于一个小岛的尽端,三面临水,一面背山,有很广阔的视野。人坐亭中,左右环顾,可以看到园中各处风景

拙政园的留听阁

“与谁同坐轩”的对面,有“宜两亭”,此亭是取唐代诗人自居易“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意而命名的。当年拙政园西部和中部分属两家,为了能接入中部的湖山景色,所以就在靠近围墙的地方,建了这座高踞叠石之上的小亭。这是江南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作。

补园西岸有一个阁,叫“留听阁”。阁前有一个平台,两面临池。阁名是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江南私家园林的主人,大都是古代现任或退休的达官显贵,或是腰缠万贯的豪绅巨贾,他们大都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从这些亭台楼阁的命名,可见出一斑。

拙政园的归田园,原是明朝司寇王心一的住宅,园内有兰雪堂、泛红轩、竹香廓等胜景。后来历史变迁,此园在几百年里变得荒芜不堪。现在的归田园是解放后重建的,园内绿草盈盈,池塘清澄,假山拙朴,据说颇有当年的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