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烟草行业志:兰州卷烟工艺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

甘肃省烟草行业志:兰州卷烟工艺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硬盒六味“兰州”六味“兰州”卷烟焦油含量9毫克,工艺加工中将六味中药复合配方加入烟草中,采用多种本草提取物进行加料加香处理,产品烟香与药味保持充分谐调,烟气更加舒适、优雅、细腻。第五节产品质量一、质量管理2004年,甘肃卷烟工业围绕以增强市场控制力和市场占有率为着力点,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深入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开展工艺测试,使工艺管理工作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

甘肃省烟草行业志:兰州卷烟工艺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

注:2007年1月1日和2009年5月1日施行新卷烟分类标准。

三、产品开发与改造

2004年,兰州卷烟厂开发兰州(硬盒经典)牌卷烟。兰州(硬盒经典)牌卷烟外包装装潢设计采用横版构图,并以银色弧线贯穿整个画面,成为整体设计的亮点。2005年,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兰州(硬盒特醇)牌卷烟,受到市场的一致好评。200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研发共享品牌“大丰收”(软盒)卷烟产品,确定“大丰收”(软盒)牌卷烟的标准样品,兰州卷烟厂被选定为第三批参加该项目卷烟的生产企业。是年,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兰州”品牌,提高“兰州”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兰州卷烟厂决定将海洋(硬盒精品)和海洋(硬盒特醇)品牌置换为兰州(硬盒蓝)和兰州(硬盒黄)。同年,开发兰州(硬盒如意)牌卷烟,在2007年春节前夕正式投放市场。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一高两低”的中式烤烟型卷烟发展方向,兰州卷烟厂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技术优势,2006年设计开发兰州(硬盒飞天)牌卷烟,兰州(硬盒飞天)牌卷烟的小盒结构设计采用侧翻盖全手工包装形式,以“兰州”的简写字母“L、Z”做曲线开启设计,使开口的曲线与品牌的简写字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开启方式上赋予一种全新的理念,开盒曲线又暗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008年,兰州(硬盒飞天)牌卷烟正式投放市场。

四、主要品牌及规格

“兰州”牌卷烟系列,以“兰州”地名而命名,是甘肃卷烟工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拳头产品之一。经过不断的更新改造,从“兰州”牌卷烟的配方、工艺、装潢、包装、价格上开发出不同档次的新产品。

珍品“兰州” 1999年11月,珍品“兰州”创牌,是兰州卷烟厂研制开发的高档型产品。产品香味清雅、丰满、醇正,入口柔顺,余味纯净舒适。技术含量高,属低焦油产品。工艺精良,包装美观。装潢采用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墨蓝底色,设计寓意为“丝路明珠”,内由“兰”字和“Z”字母组合而成,代表“兰州”之意。飞天造型,浪漫柔美,充分体现古朴凝重、典雅的敦煌艺术精品之作,使设计和谐统一,寓有新意,将历史与现代完美地浓缩在一起,体现出中国西部的独特韵味。有“黑兰州”“黑宝石”之美称。产品在全国卷烟焦油量统检排序中,位居第三名(盒标焦油量12毫克,实测9.5毫克)。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陇货精品,列为政府接待用烟。2002年,珍品“兰州”牌卷烟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定为全国卷烟优等品。

硬盒经典“兰州” 2005年,兰州卷烟厂成功研发一款低焦油高档卷烟———兰州(硬盒经典),零售价为280元/条。该产品在卷烟焦油量及烟碱量设计上,充分吸取低焦油产品的设计思路,国内首家采用先进的过滤性能好的进口沟槽滤嘴,烟支滤嘴外端沟槽更加明显,在进一步降低烟支的焦油、烟碱量的同时,增加烟支的美观性和防伪性。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焦油量较低的云贵优质烟叶和进口上等烟叶,辅以进口天然香料调制加工而成,产品光泽油润,烟香清雅飘逸,吸味醇和,余味纯净舒适。

硬盒蓝“兰州”和硬盒黄“兰州” 根据品牌发展需要,兰州卷烟厂对“兰州”和“海洋”两个牌号卷烟进行整合,2006年逐步将海洋(硬盒精品)和海洋(硬盒特醇)两个牌号卷烟置换为兰州(硬盒蓝)和兰州(硬盒黄)牌卷烟,进一步促进“兰州”品牌的发展。

硬盒如意“兰州” 2006年,兰州卷烟厂新研制开发的“如意兰州”是兰州卷烟厂继“经典兰州”、“珍品兰州”、“吉祥兰州”之后推出的又一款较高档次产品,零售价100元/条,焦油含量10毫克,体现卷烟设计工艺和加工制造的全新境界。“如意兰州”在“兰州”品牌系列卷烟中属较高档次产品,生产工艺、外在形象、内在品质都凝结卷烟制造业的最新科技,是高科技卷烟技术与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通过综合降焦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地降低烟气中的焦油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使广大消费者心遂如意。

硬盒六味“兰州” 六味“兰州”卷烟焦油含量9毫克,工艺加工中将六味中药复合配方加入烟草中,采用多种本草提取物进行加料加香处理,产品烟香与药味保持充分谐调,烟气更加舒适、优雅、细腻。采用具有3项自主专利技术的二元沟槽滤嘴,结合通风稀释技术的采用,更加有效地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商标纸底纹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寓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硬盒飞天“兰州” 飞天“兰州”卷烟焦油含量9毫克,以国内云南、贵州、湖南和四川等地优质烟叶手选叶片为主体原料,经配方人员精心雕琢而成。延续“兰州”系列产品风格,香气细腻飘逸,气味纯净,充分体现高档烟的特点。小盒采用独特的侧翻盖形式,在开启方式上赋予一种全新的理念。条盒采用两层抽屉式包装,结合一次性开封的防伪锁扣,使整体设计更趋精致、美观。烟气柔和、细腻,回甜感明显,烟香高雅、丰满,余味纯净舒适。

第五节 产品质量

一、质量管理

2004年,甘肃卷烟工业围绕以增强市场控制力和市场占有率为着力点,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深入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兰州卷烟厂修订在制品检验规程和产品质量考核办法,在制丝车间全面推行工序质量符合率和综合质量百分制的检验考评体系,促进操作技能和产品加工过程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变。成立工艺质量督察小组,强化“双保险”措施,加大制品检验力度,使一些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得到有效整改,设立缺陷产品曝光台,组织职工学习新的《卷烟工艺规范》。开展工艺测试,使工艺管理工作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兰州卷烟厂产品在2004年三季度全国卷烟质量监督统检中,产品焦油加权平均值为11.9毫克/支,居全国统检产品第一位。

2005年,修订完善检、化验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校准规程,对检、化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及保养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指导生产,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将设备性能检测纳入在线检验人员的日常检验工作中,落实《设备检测性能完好性检查》,实行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相结合的“三检”方式,并制定《兰州卷烟厂质量创优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二级站和中心站抽检兰州卷烟厂各牌号产品的卷包质量达到硬盒97分以上(含97分),软盒95分以上(含95分),感官质量达到或高于设计值。兰州卷烟厂易地改造后,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原有《在制品检验规程》(2004年版)已不再完全适应现有工艺的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为更好地控制在线加工精度,指导在线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在2004年版《在制品检验规程》的基础上,依据《卷烟》GB/T5606—2005国家标准中卷烟质量检测项目变化要求,是年11月,修订完成兰州卷烟厂《在制品检验规程》(2005版)。

2008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启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即“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建设。是年,制定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卷烟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验规程》,将VOCs检测纳入常规检验项目,每季度对所有供应商的商标纸检测一次。制定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用添加剂和卷烟烟丝中黄樟素、香豆素的检验规程(试行)》,并将黄樟素和香豆素检测列入常规检验项目,每季度检测一次。

2009年,修正完善主流烟气七种有害成分亚硝胺苯并芘、氨、氢氰酸、羰基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是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新的质量检验规程的判定标准文件,根据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据2006版《检验规程》及公司改制后职能部门设置而重新修订《卷烟材料检验规程》《卷烟材料质量判定》《制丝检验规程》《制丝质量检验判定》《卷包检验规程》《卷包质量检验判定》《成品检验规程》《成品质量检验判定》等文件。将质量检验规范程序及质量判定分成两个部分,使质量检验规范程序和质量判定分别单列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同时发布《烟用香精香料检验规程》《烟用香料香精和料液技术要求》《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成分检验规程》《打叶烟叶质量检验规程》《烤烟烟叶质量检验规程》《选叶工序质量检验规程》等近30个质量文件。

二、质量标准

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卷烟》GB5606—2005系列国家标准,代替《卷烟》GB5606—1996,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抽样

修改“检查批”的要求,取消原标准中“同一类型”的规定,增加“同一价类、同一商品条码”的要求。增加检验方式,从原标准的全项检验修改为三种类型的检验形式,即: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监督检验。对各检验类型进行定义,并按照三种类型的检验形式分别制定“试样制备”方法。

(二)包装标志

将包装标志质量缺陷分为A、B两类,若出现任何一个A类质量缺陷项,则判定该批卷烟为不合格品。同时,包装标识得分以零分计算,在批否决后还要计分,是为统计产品质量总分,便于企业来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箱、条、盒B类包装标识质量缺陷项的单位扣分值都为5分,各项目出现质量缺陷的箱、条、盒的数目乘以单位扣分值等于该项目质量缺陷的扣分数,卷烟包装标识考核采用百分制表示,用100分减去各项质量缺陷扣分数之和就是包装标识的最后得分。

(三)包装、卷制技术要求及贮运

根据包装、卷制质量缺陷对最终卷烟产品使用和内外在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类,将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或严重影响使用的质量缺陷确定为严重质量缺陷,即A类质量缺陷项;将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使用的缺陷定为较严重质量缺陷,即B类质量缺陷项;将其他一般性缺陷定为一般质量缺陷,即C类质量缺陷项。对这三类不同的质量缺陷分别规定不同的单位扣分值,取消对各单项最高得分的限定,并规定当卷烟包装与卷制的质量得分为负分时以零分计,当小于60分时,则判定该批卷烟不合格。增加端部落丝量、总通风率等技术指标和定义,将水分改为含水率,并调整对吸阻、圆周、硬度、质量的允差范围和含末率、含水率指标。卷烟包装与卷制质量中A类、B类和C类质量缺陷单位扣分值见表。

卷烟包装与卷制质量中A类质量缺陷单位扣分值表

卷烟包装与卷制质量中B类和C类质量缺陷单位扣分值表

(四)感官技术要求

取消卷烟类型;增加卷烟产品价类,按价类分别提出技术要求,不同价类产品均设定最低分数线;对感官技术要求中各项目的分值权重进行调整,对最小计分单位都调整为0.5分。

明确感官质量缺陷为A类,即严重质量缺陷,包括:感官质量得分低于相应价类所要求的最低质量分数;卷烟有明显的异味或霉变。卷烟感官质量评判标准及各价类卷烟感官最低质量分数见下表。

卷烟感官质量评判标准表

各价类卷烟感官最低质量分数表

(五)主流烟气

取消烟丝中水溶性总糖、总氮、总植物碱和氨态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调整盒标焦油量的档次及焦油量的允差;调整烟气烟碱量的允差;增加一氧化碳量为考核指标。

明确主流烟气质量缺陷分为A、B类,其中焦油量为A类质量缺陷项,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为B类质量缺陷项。焦油量、一氧化碳量档次及相应的盒标焦油量和一氧化碳量见表。

焦油量、一氧化碳量档次及相应的盒标焦油量和一氧化碳量表

焦油量考核采用百分制,低、中、高三个焦油量档次的得分分别为100分、80分、0分。

烟气一氧化碳量考核采用百分制,低、中、高三个烟气一氧化碳量档次的得分分别为100分、80分、50分。

(六)质量综合判定

调整质量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将包装标识作为一项独立指标列入公式,将其得分权重设定为5%;提高主流烟气部分的得分权重,调高焦油量的得分,并增加烟气一氧化碳量指标,主流烟气部分得分权重合计为35%,其中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分别占25%、5%、5%;适当调低包装及卷制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得分权重,其在总得分中分别占25%和35%的权重。

修改后的卷烟质量总得分的计算公式:

Z=0.05a+0.25b+0.35c+0.25d+0.05e+0.05f

式中:Z———卷烟质量总得分;

a———包装标识得分;

b———包装与卷制质量得分;

c———感官质量得分;

d———焦油量得分;

e———烟气烟碱量得分;

f———烟气一氧化碳量得分。

卷烟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汇总见表。

卷烟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汇总表

三、产品检验

2005年,甘肃卷烟工业修订《在制品检验规程》。简化指标检验的程序,突出参数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性;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突出在线检测仪器的控制作用,以过程保证结果,用结果验证过程;突出关键设备在线检测性能的完好性,减小偶发因素对批次质量的影响;突出质量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过程成本的控制。规定制丝各工序在线质量检验的技术要点、取样及检测方法、质量判定等,卷包各工序在线质量检验的技术要点、取样及检测方法、质量判定等,制丝设备在线检测性能点检方法及要求,卷包设备在线检测性能点检方法及要求,术语解释及常用检测方法规范,质量记录表格等内容。

四、质量考核

2004年,兰州卷烟厂开始执行2003年12月修订的《产品质量考核办法》,规定原辅材料、在制品、成品、产品仓储与运输中出现产品瑕疵、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经济考核。

规定质量等级划分:

三级站成品检测质量等级划分:

一等品:93分以上;

二等品:80分以上,93分以下;

三等品:72分以上,80分以下;

不合格品:72分以下。不合格品不计产量收入,退回车间返工或报废,记不合格品一次。

制丝工序质量判定采用符合性判定。

制丝综合质量判定:

一等品:95分以上;

二等品:82分以上,95分以下;

三等品:82分以下。(www.xing528.com)

卷包车间质量判定:

一等品:90分以上;

二等品:80分以上,90分以下;

三等品:72分以上,80分以下;

不合格品:72分以下。在线生产中的不合格品要求机台返工或报废处理,记一般质量事故一次。

规定卷烟成品内、外在质量检测的18个批否决考核。

规定成品检测中单项得零分与相关部门的经济挂靠考核。

规定在制品检测按产品缺陷对质量影响的程度,将在制品质量事故划分为特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2006年,兰州卷烟厂易地改造后,重新修订兰州卷烟厂《产品质量考核办法》,在原有2003年版《产品质量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修订成兰州卷烟厂《产品质量考核办法》(2006年版)。

在“质量判定与考核过程中的职能划分”中,增加技术中心配方研究室的职能,即技术中心配方研究室对产品内在质量与产品设计负责。

在“质量等级划分”中,成品质量等级品划分的分数段:一等品由93分以上(含93分)上调至95分,二等品由80分以上(含80分)上调至85分,三等品由72分以上(含72分)下调至65分,不合格品由72分以下下调至65分。

“在制品质量等级划分”中,制丝综合质量等级划分由原来的:

一等品:95分以上;  修订为:一等品:95分以上;

二等品:82分以上95分以下;  二等品:80分以上95分以下;

三等品:82分以下。  三等品:70分以上80分以下;

不合格品:70分以下。

卷包在制品质量等级划分由原来的

一等品:90分以上;  修订为:一等品:95分以上;

二等品:80分以上90分以下;  二等品:85分以上95分以下;

三等品:72分以上80分以下;  三等品:75分以上85分以下;

不合格品:72分以下。  不合格品:75分以下。

调整不再存在的工序和质量控制点的考核项,同一质量问题引发原因的不确定不再指定责任部门,而是依据当时具体情况再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对考核力度也做了调整。

2008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兰州卷烟厂2006版《产品质量考核办法》及公司改制后职能部门设置而重新修订2008版《产品质量考核办法》。考核职能增加技术研发中心对产品内在质量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过程的工艺质量负责;生产制造中心对制丝、卷包质量和设备检测性能完好负责;物资采购中心对原料、卷烟材料质量负责;市场营销中心对顾客的质量投诉、顾客意见收集反馈、产品质量信息收集反馈负责。是年10月,为加强规范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验水平,确保材料、在制品、成品的质量,对全体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劳动纪律、工作质量、仪器管理、安全及现场等方面制定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2009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对2008版《产品质量考核办法》重新进行修订,发布新《产品质量考核办法》。根据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将产品质量问题划分为特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和一般质量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增加对不合格品处置不当的考核;增加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卷烟擅自出库的考核;增加擅自投用不合格原料的考核;增加擅自投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卷烟材料和香精香料的考核。顾客投诉或市场退赔缺陷产品的质量考核一律按质量事故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五、QC质量活动

2004年,有12个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经过兰州卷烟厂QC评审小组评审,结合课题对质量的改进效果、长期经济效益及成果所采用技术在行业的推广价值,其中卷包车间QC小组《改进CV条包整形装置,提高条包外包装质量》获得一等奖。技术科QC小组的《降低珍品兰州剔废率》和卷包车间QC小组的《提高CH补包稳定性》两篇优秀成果参加首届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QC成果发布会,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2005年,兰州卷烟厂技术科QC小组的《降低LZ001号卷烟卷制剔废率》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获得三等奖。

2006年,兰州卷烟厂选送的《攻克兰州008号卷烟产品在HDT线调试难关》和《提高真空、空压制冷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两篇优秀QC成果在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QC成果发布会中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其中《攻克兰州008号卷烟在HDT线上的调试难关》在国家烟草专卖局2006年行业优秀QC成果评审中获得三等奖。该两项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008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QC小组活动共有9项课题成果,其中卷包制造部“降低ZB45机组卡纸粘贴不牢次数”荣获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QC成果三等奖。

2009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QC课题成果发布22项(个),其中卷包制造部“降低ZB45机组小盒烟支排列错误”荣获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QC成果三等奖。

2010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QC共评选出优秀成果15篇,卷包制造部“穿梭车保护装置研发”荣获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QC成果二等奖。

第六节 卷烟工艺

一、工艺技术管理

2004年,兰州卷烟厂修订、完善“技术中心标准质量运行体系”中所有新旧加工制造标准、卷烟材料标准及相关技术管理办法,通过甘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审核验收,建立健全卷烟材料系列标准。修订工艺管理考核办法、原料收料管理办法,制定片烟投料顺序表。对各牌号作业指导书进行重新修订。组织工艺人员参加在郑州举办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工艺测试大纲”培训。制定《甘肃省烟草工业企业卷烟工艺测试方案》,分别对兰州卷烟厂总厂和天水分厂进行全面的“卷烟工艺测试与分析”活动。制定《甘肃省烟草工业企业设备工艺验收规程》和《关键设备工艺性能点检办法》,确保关键设备、仪器仪表的工艺精度满足工艺加工要求。

2005年,易地技术改造后,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工艺调试验证,实现兰州卷烟厂所有牌号(规格)产品的新线试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平稳过渡。在工艺调试期间,重点测试研究高温热气流干燥HDT线不同热气流温度、不同入口烟丝含水率对成品烟丝含水率、烟气、感官质量、物理指标等的影响,制订出符合产品质量风格特点的工艺加工参数和质量指标标准,确保新线与老线产品质量风格的一致性。对重点骨干产品兰州(硬盒珍品)牌卷烟,在新线薄板烘丝机加工进行工艺调试验证及加料加香的调试,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技术要求,保证感官质量的稳定和风格特征的一致性。工艺、质检人员分批参加国家烟草专卖局在郑州烟草职工培训中心举办的2005版《卷烟》国标的培训。

2006年,兰州卷烟厂制定“工艺加工过程清洁生产作业指导书”,修订完善“兰州卷烟厂产品质量预警管理办法”。制定“兰州卷烟厂紧急情况工艺处理预案”、“在制品和成品返工管理办法”、“原料配料和收发料管理办法”。制定兰州卷烟厂“卷烟材料及卷烟产品信息编码”,修订卷烟材料标准。根据新厂空调设备,通过对烟(叶)丝在不同贮存环境下水分及质量指标的变化分析,结合物料含水率的控制,制定环境温湿度标准。在天水分厂开展海洋(硬盒特醇)在SH963B燃油烘丝机上加工的工艺测试工作,成功实现该牌号(规格)由“管板烘丝”工艺加工模式向“高温气流叶丝干燥”加工模式的转换,确保产品质量的平稳过渡。邀请郑州烟草研究院专家,对兰州卷烟厂“十五”技改生产线(易地技术改造制丝线)的加工技术条件、设备保证能力、加工质量、消耗情况进行综合测试评价,顺利通过郑州烟草研究院的工艺测试验收。

2007年,邀请郑州烟草研究院工艺验收测评组一行,对兰州卷烟厂天水分厂“十五”技改生产线进行验收。测评组对加工技术条件、设备保证能力、加工质量、工艺消耗等方面进行测试评价,天水卷烟厂“十五”技改线顺利通过郑州烟草研究院的工艺测试评价。

2008年,甘肃卷烟工业先后与红河卷烟厂、浙江中烟公司联营加工红河66、红河(硬甲)、雄狮(红老版)、利群(新版)牌卷烟产品,通过与联营加工单位在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制丝、卷包相关工艺参数测试和感官质量评价,制订联营加工产品的技术标准。

2009年,甘肃卷烟工业在工艺管理方面引入特殊工序及关键工序管理理念,加强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工艺监控管理工作,确保各牌号卷烟严格按加工制造标准要求生产。同年,完成“特殊工序能力确认”工作,对制丝薄板线生产的二类以上规格卷烟烘丝机的工艺参数,进行跟踪管理并对加工历史趋势图存档管理。按照《产品质量预警申请管理办法》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布工艺质量预警通知单,对预警结果进行验证检查,确保工艺质量控制稳定。严格执行《工艺管理及考核办法》,对工艺违纪现象进行严格考核,并向责任部门下达工艺和质量整改通知单,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证。重新制订并发布《制丝生产投料顺序表》和《卷包机组工艺质量卡》。

2010年,甘肃卷烟工业继续加强工艺基础管理工作。开展对产品质量预警、片烟投料顺序的制订、工艺参数核对确认、来料的核对等工艺加工过程的监察工作。按《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内容,每两周开展一次工艺质量督察活动,对各相关部门工艺质量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完成《贮存条件对香精吸收率研究》项目的总结报告,荣获中烟实业科技项目三等奖。

二、卷烟(烤烟型)工艺

兰州卷烟厂卷烟加工工艺是在“十五”易地技术改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及产品风格特点,经过多方试验论证,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基础上形成。通过技术改造,在设备硬件、工艺加工精度、过程控制能力及控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进展与改进。

(一)发酵

原烟发酵,是卷烟生产前期烟叶处理过程。为保持卷烟内在质量,消除烟叶中青杂气味,提高烟叶醇香味,必须有一个醇化过程。将调制后的烟叶,经包装存放在自然气候或人工条件下,促使其醇化,从而改善其品质,这种方法通常叫做发酵或醇化。

2005年,兰州卷烟厂经过“十五”技术改造后摒弃原工艺流程中人工发酵工序。由于复烤厂烟叶复烤方式发生变化,兰州卷烟厂调拨的烟叶全部变为片烟结构,装箱后的片烟烟叶密度过大,不便于人工发酵。因此,2005 年10月,把库存烟全部发酵完毕后关闭人工发酵室。

(二)配方

2004年—2005年,随着兰州卷烟厂和天水分厂技术改造工程的完成,甘肃烟草技术中心根据技术改造后新线的工艺状况,对“兰州”、“海洋”、“麦积山”、“奔马”四大品牌所有规格的卷烟进行新线工艺配方试验调试,为所有产品在新线的成功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确保各牌号(规格)卷烟感官质量的平稳过渡。2006年,兰州(硬盒经典)牌卷烟产品开发获得兰州卷烟厂产品开发奖。2007年,“兰州卷烟厂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业验证研究”荣获中烟实业发展中心科技项目二等奖,“高温管式热气流叶丝干燥(HDT)系统工艺参数优化”荣获中烟实业发展中心科技项目三等奖。

(三)制丝

“十五”技术改造后,兰州卷烟厂制丝工艺线分为:叶片预处理工段(4800公斤/小时)、叶片处理工段(4800公斤/小时)、烟梗预处理工段(2000公斤/小时)、烟梗处理工段(2000公斤/小时)、梗丝处理工段(2000公斤/小时)、叶丝处理工段(1500公斤/小时)、叶丝处理工段(4500公斤/小时)、掺配加香工段(2000公斤/小时)、掺配加香工段(6000公斤/小时)。其中叶片预处理工段包含:烟箱开箱、烟片分切、真空回潮。叶片处理工段包含:松散回潮、烟片预配、光谱除杂(SRC)、烟片筛分与加料、配叶贮叶等工序。烟梗预处理工段包含:烟梗筛分与回潮、一次贮梗。烟梗处理工段包含:烟梗增温增湿(ADMOIST烟梗回潮)、二次贮梗。梗丝处理工段包含:烟梗增温、压梗、切梗丝、梗丝加料回潮(含加料)、梗丝膨胀与干燥(SDT)、梗丝分选、梗丝加香、贮梗丝等工序。叶丝处理工段(1500公斤/小时)包含:烟片增温、切叶丝、叶丝增温增湿(HT)、叶丝干燥(薄板烘丝机)等工序。叶丝处理工段(4500公斤/小时)包含:烟片增温、切叶丝、叶丝增温增湿(TBK)、叶丝干燥(HDT)等工序。掺配加香工段包含:比例掺配(2000公斤/小时和6000公斤/小时)、加香(2000公斤/小时和6000公斤/小时)、配丝贮丝、风力送丝等工序。

(四)卷接

烟支卷制是指利用专门的卷烟卷接设备,将卷烟原辅材料制造成滤嘴烟支或无滤嘴烟支的过程。卷烟卷制的整个工艺流程分为卷制和接装两部分。卷制部分由烟丝进料、钢印供纸、卷制成型和烟支切割四个系统构成。接装部分由烟支供给、滤嘴供给、接装纸供给三个系统构成。兰州卷烟厂“十五”易地技改后,原来的人工喂丝改变为风力送丝,烟丝从储丝柜出来后,通过喂丝机风管直接送入卷烟机VE部分进行烟支的卷制。同时滤嘴供给由原来的人工翻盘加滤棒改为自动发射接收,滤棒发射系统通过滤嘴发射机,将卷烟所需滤嘴通过滤嘴管路供给到卷烟机MAX部位进行烟支接装。

(五)包装

包装是对卷制好的烟支进行包装并成为上市流通的卷烟商品。卷烟包装工艺包括:小盒包装→条烟包装→箱装。“十五”易地技改后,兰州卷烟厂摒弃原来的人工装箱和码垛,采用自动化条烟输送系统、装箱封箱和物流系统等设备。卷烟条装成型后,由条烟提升机将条烟送入条烟输送轨道,条烟到装箱封箱机后由自动装封箱机自动完成箱装包装。随着世界卷烟包装设备不断沿着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兰州卷烟厂20世纪末购进生产能力400包/分钟的包装设备,2006年购进一组ZB47(国产硬盒包装机),生产能力达到550包/分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自动化的包装、物流等设备的使用,降低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三、特色工艺及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一)打叶复烤片烟直接真空回潮工艺技术的应用,减轻片烟青杂气,降低工艺加工消耗。兰州卷烟厂地处西北,气候常年干燥少雨,年平均相对湿度不到60%,片烟水分极易散失(烟叶平均含水率在9.0%~10.0%左右),在进入制丝车间前后,片烟造碎较严重,“青杂气”重。在技术改造前进行大量工艺实验的基础上,先后在新老制丝线应用以“片烟直接真空回潮”工艺加工为主导思想的制叶片工艺流程线。采用片烟直接真空回潮处理方法,此项新技术的采用有效减轻片烟的青杂气,片烟的松散度达到98%左右。

(二)制丝处理线采用“一头两尾”的加工模式,保证不同质量特点卷烟的感官质量。根据兰州卷烟厂卷烟产品风格特点,制丝加工采用“一头两尾”的加工模式进行设计。即叶片线加工生产能力480公斤/小时,贮叶之后分别在1500公斤/小时制丝生产线(传统薄板烘丝线)和4500公斤/小时制丝生产线(HDT高温管式热气流干燥系统)进行加工生产。“一头两尾”的工艺流程设置,一方面利用传统薄板烘丝机对一、二类卷烟进行加工,避免过高的加工温度对香气的损失;另一方面利用HDT高温管式热气流干燥系统对三、四类卷烟进行加工,同时在加香加料环节采取弥补措施,不但改进烟丝结构,卷烟烟气细腻程度得到改善,还降低卷烟杂气和刺激性,保证三、四类卷烟的香气风格,卷烟协调性得到提高。利用“一头两尾”加工工艺,既保证各等级卷烟的感官质量,又解决制丝加工生产调度与多牌号加工之间的矛盾。

(三)在工艺流程中预留分组加工工艺设置。工艺设计上在叶片松散回潮后设置三组预混柜,加料工序预留两组叶片暂存柜和定量喂料系统。同时在传统薄板干燥线上设置四组叶丝暂存柜和定量喂料系统,主要针对不易采用高温加工处理的叶组,在薄板烘丝机加工处理后,暂存放于缓存柜中,在HDT加工后的叶丝定量掺配使用,实现分组干燥的加工思路。

(四)叶丝、梗丝在线膨胀技术的应用,改进卷烟感官质量,提高叶丝、梗丝填充性能,降低原料消耗。热气流式叶丝、梗丝在线膨胀是当时国内采用的新技术,同传统的滚筒式传导干燥有本质上的区别。技术改造后,在叶丝膨胀处理和梗丝膨胀处理上分别采用德国Hauni公司的TBK+HDT+VAS,意大利COMAS公司的HT+SDT,采用两套设备后生产叶丝、梗丝填充值显著提高,叶丝填充值与技术改造前相比提高约0.3立方厘米/克,梗丝填充值(采用1kg测头进行检测)与技术改造前相比提高约0.5立方厘米/克,烟支单支含丝量降低约45毫克,有效降低卷烟加工成本。VAS叶丝含水率标准偏差达到0.4%左右,合格率为95%以上,整丝率提高约5.0%,碎丝率降低约1.0%,在新线上生产卷烟产品感官质量得分相比产品设计值提高1.0分。

(五)集中控制、远程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加工生产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工艺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兰州卷烟厂在制丝生产线管控系统由设备控制层、集中监控层、生产管理层三层体系结构构成。设备控制层由叶片预处理线、叶丝处理线、梗处理线、梗丝处理线、掺配加香处理线、风力送丝处理线、风送处理线、CO2干冰叶丝膨胀线、风送除尘系统构成,在各控制点分别设有段控制触摸式操作站,实现制丝生产控制。顺利完成检验职能向在线仪器仪表校准的转变,实现工艺参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制丝生产实现远程控制。

(六)全面推广应用SPC统计过程控制理论,提高卷烟过程控制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建立各牌号制丝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结合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理论,开展工艺质量研究和管理工作。SPC在兰州卷烟厂制丝工艺质量分析系统的投入使用,提高对产品加工质量的预判能力,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地分析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同时,利用统计分析工具指导技术人员及时、准确地对工艺提出改进措施,使得卷烟质量分析、质量控制更加科学化。

兰州卷烟厂易地改造后工艺流程图及兰州卷烟厂天水分厂“十五”技改后工艺流程图见下表。

第七节 计量管理

计量是企业的基础工作。进入21世纪,甘肃卷烟工业逐步配备新的计量管理设备,建立健全计量管理机构,完善组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计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4年,兰州卷烟厂为对新设备做好调试准备,计量室对主要计量设备建立前期台账,对设备自带的各类计量器具的计量精度、量程等计量属性和生产线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进行检查。为选叶车间添置托利多SCS-1电子地上衡1台,将西仓库原3吨机械地中衡改造为电子显示地中衡,并配备输出打印机,添置奥菲衡器厂生产的SCS-1电子地上衡3台。

2005年,兰州卷烟厂进行易地搬迁,在搬迁前重点对新厂的计量设备(器具)进行调试和验收。易地搬迁后,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得到较大提高,其中制丝车间共配备九江707研究所YT8P系列电子皮带秤25台,德国豪尼BWE系列电子秤2台,配备美国生产MCT101-T红外水分仪18台,配备进口在线红外测温仪8台。制定《电子皮带秤计量管理办法(试行)》和《红外水分仪计量管理办法(试行)》,有效保证重点计量设备的计量精度。天水分厂逐步建立健全计量管理机构,完善组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设备动力科的常规性(长度、重量、压力等)计量管理工作,由一名专职计量管理员全面负责;电子皮带秤、水分仪等的在线计量器具,具体由各车间实施校准。

2006年,兰州卷烟厂计量标准:“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公斤砝码标准器组”和“游标量具标准器组”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的复核,取得企业内部自行检定的资质。

2009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甘肃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报告》提出的整改意见,为锅炉加装电子皮带秤,完善燃煤二级计量,加装7台涡街流量计,完善压缩空气二、三级计量,更新能源计量器具2台件。是年底,安装锅炉原煤计量装置1套。

2010年,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计量工作中,开始贯彻执行企业内部《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程序文件。相继完善并编写完成《计量管理规定》《环境温湿度对比规程》《红外测温仪对比校准规程》《电子皮带秤校准规程》《红外水分仪校准规程》等。2007年—2010年,甘肃烟草工业为技术中心相继购置一台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一台顶空分析仪、一台滴定仪、两台吸阻仪、一台智能圆周仪、一台智能长度仪、一台恒温恒湿箱。

截至2010年底,企业共有能源计量器具132台(套),其中衡器2台、水表7台、流量类仪表17套、电能表98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