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评分与分类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评分与分类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2-2下肢静脉病变解剖部位(续表)四、病理生理学分类静脉病的体征及症状都是静脉倒流、阻塞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静脉功能不全评分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解剖学评分、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评分与分类

第二节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分型、分类、评分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包括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继发性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血流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大类,前者包括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后者主要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1994年,美国静脉论坛国际专家特别委员会提出了CEAP分类系统(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现已为世界各国学者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分类、病例报告及疗效评估。

一、临床分类

慢性静脉病临床分类的基础是客观临床体征,再根据有无主观症状来加以补充。症状包括下肢疼痛、肿胀、皮肤瘙痒和肌肉痉挛等。如有症状则表达为C6 S,无症状则以C2, A来表示。该临床体征分级根据该病的严重程度来编排(表2-1),分级越高,体征越显著,反之亦然。4级以上应手术治疗;2级以上者,如症状明显,也应考虑手术治疗。治疗可改变临床体征及症状,治疗后的肢体应重新评估。

表2-1中的几个概念需要明确。网状静脉扩张:皮下扭曲的蓝色扩张静脉,直径通常在1mm至3mm之间。应该与因皮肤薄而透明所显露的正常静脉鉴别。毛细血管扩张是指皮肤间聚集状的口径小于1mm的微静脉扩张,同义词包括蜘蛛静脉、连接网和线状静脉。静脉曲张是指站立位时直径大于或者等于3mm的皮下静脉扩张,可以累及隐静脉、隐静脉属支或者非隐静脉系统的下肢浅静脉。静脉通常呈扭曲状,但证实有反流的直管状隐静脉也视为静脉曲张。

表2-1 临床体征分级

img17

上述分类可进一步根据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如疼痛、皮肤刺激等再分为无症状(A)如C2,A及有症状(S)如C6,S。治疗后可以再次进行分类。

二、病因学分类

病因学分类分为:

①先天性:出生时就存在的慢性静脉病变,必需描述诊断方法;②原发性:不明原因的慢性静脉病变,但排除先天性因素③继发性:已知原因的慢性静脉病变(血栓形成、创伤等)

三、解剖学分类

慢性下肢静脉病变解剖部位见表2-2。

表2-2 下肢静脉病变解剖部位

img18

(续表)(www.xing528.com)

img19

四、病理生理学分类

静脉病的体征及症状都是静脉倒流、阻塞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最简单的病理生理学分类即为反流性(PR)、阻塞性(PO)和反流阻塞性(PR,O)

因为静脉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是由倒流或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决定的,可用解剖分类标准详细描述。静脉阻塞部位可用大家公认的简化的标准分类来记录。例如,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和小腿静脉阻塞分别以PO-CAV、Po-l、PO-l、PO-F、PO-P和PO-C来表示。多个静脉的广泛阻塞可用多个下标来表示,如髂、股、腘静脉均有阻塞,则以PO-l,F,P表示。双向超声显像是无创检查,不仅可确定病变具体部位,亦可显示倒流量及时间。

五、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分

客观的评分系统能为正确评估下肢静脉病的病情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为不同疗法提供统一的评估基础。静脉功能不全评分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解剖学评分、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3部分评分之和即为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分。

1.解剖学评分

表2-2中任一节段受累均为1分,受累的各解剖节段总和即为解剖评分。

2.临床评分

以病例的体征及症状确定各单项分数,所有各项分数之和即为临床评分(表2-3)。

表2-3 临床评分

img20

3.功能不全评分见表2-4。

表2-4 功能不全评分

img21

总之,准确、公认的分类及评分系统为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以及确定疗效提供相同的基线,便于医师间的交流及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