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做到忠言顺耳?批评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如何做到忠言顺耳?批评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善于批评的批评者,即使批评他人,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都爱听。这样一来,王主任的规劝不但未起到效果,说不定还会由此惹来一些麻烦呢。要做到“忠言不逆耳”,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批评还要讲究艺术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指名道姓的批评,非必要时不宜采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难于当面启齿批评对方。只要我们在批评中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讲求一些批评的语言艺术,就能达到忠言顺耳的境界。

如何做到忠言顺耳?批评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我们做了事情、说了话、写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判断,真的希望能有人告诉我们: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差别在哪里。真的希望能有一名良师益友能够忠实地、大胆地指出我们的错误

但为什么有的意见、有的忠告我们不爱听,甚至听后还感到难受、气愤,自信心、自尊心受挫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批评方式使我们心生反感而无法接受。

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着糖衣,就改变了苦涩的口感,使患者容易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善于批评的批评者,即使批评他人,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都爱听。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发现两个学生在打瞌睡,他把话停了下来,先把两个同学叫醒,接着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它的师傅学筑巢时,总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去呆一会儿。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我这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总喜欢把头贴到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老师说完,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那两个睡觉的同学满脸羞愧,上课再也打瞌睡了。这位老师采取了讲故事的批评方式,对错误的现象作了幽默式类比,取得了良好的批评效果。有时我们要对人批评的话,在批评以前,不妨先给人家一番赞誉,使人先尝一点甜头,然后你再说批评的话,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机关王主任对女打字员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打字员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王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应该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这么说,而直接对打字员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也许为此会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负这个错误的全部责任。这样一来,王主任的规劝不但未起到效果,说不定还会由此惹来一些麻烦呢。

我们来回想一下,有时我们受到批评,甚至是非常严厉地批评,我们都会点头接受,并且心悦诚服;而有的时候,即使碰我们一根毫毛,稍微点我们一下,我们也会跳起来反驳。当你仔细分析和比较之后,你就会发现,在二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这一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别人对我们的同情与了解的深刻程度。

我们始终欢迎的是那些了解我们,而又非常同情我们的人。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批评,对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现象——

批评者:善意的批评动机与担心伤害对方的矛盾。

被批评者:希望得到他人赐教与惟恐遭受批评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种悖论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批评的口才技巧。(www.xing528.com)

如果说赞美是生命的阳光,那么,批评则是人生的雨露,二者犹如促人前行的两轮,催人奋飞的两翼。它们异能同功,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失,即需旁人指点评说。纵使原有自知之明,也难免敝帚自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善意的批评来鞭策自己。

要做到“忠言不逆耳”,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批评人还要看人

对于那些青少年,由于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过失在所难免。有的错误,即使多次指出,本人也愿意改正,可能稍不注意还会重犯,对他们进行批评,最好语重心长地直接指出,不宜拐弯抹角、含含糊糊,使其误解了批评的意图。批评个性倔强的后进青年,宜以退为进,先肯定其一定的优点,再言归正题,指出其缺点、过失。只要从表情、动作观察到对方已有内疚之感,就没有必要强迫其当众认错。对于自觉性较高、自尊心较强的成年人,选择适当的时机、场合,对其缺点、过失略为提醒,或旁敲侧击,见火候已到,就没有必要唠叨过多。

批评还要讲究艺术

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指名道姓的批评,非必要时不宜采用。

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难于当面启齿批评对方。有时是怕打击、报复,更多的是为了顾全大局,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既要使对方知道其缺点、过失,又要维护其尊严、威信。这时,不妨以自责来促使对方深思反省,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委婉、含蓄地批评的目的。批评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蛮不讲理者,一味温情脉脉无济于事。当他正气势汹汹、老虎屁股摸不得时,谁敢说他一句不是,就骂街、打架。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指出:“你就是错了!”待其良知略为恢复,火气稍有收敛,再软硬兼施与其论理。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还应加以耐心的说服工作,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有点“苦”,也像嚼橄榄一样,先苦后甜。

只要我们在批评中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讲求一些批评的语言艺术,就能达到忠言顺耳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