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猪油的来源和卫生检验要求

猪油的来源和卫生检验要求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猪油猪油又称大油、荤油,是从猪肥肉或猪板油中提炼出来的脂肪。所谓板油是指猪腹部腹壁内、内脏外面成片成块的油脂。按照我国《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的要求,猪油必须是用板油、肉膘、网膜或附着于内脏器官的纯脂肪组织炼制,且必须经过卫生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原料使用。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已经被证实是促使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饱和脂肪酸还与乳腺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猪油的来源和卫生检验要求

11.猪油猪油又称大油、荤油,是从猪肥肉或猪板油中提炼出来的脂肪。所谓板油是指猪腹部腹壁内、内脏外面成片成块的油脂。刚高温炼制出来的猪油是略呈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室温冷却后成为白色软固体。猪油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传统的食用油,其食用历史之长、范围之广超过任何一种食用油。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猪油还是我国居民普遍使用的烹调油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猪油的消费量已经逐渐下降,但猪油特有的浓烈香味以及悠久的历史让很多人难以忘怀。著名美食评论家蔡澜就说“猪油是天下最香的食物”(《蔡澜食材字典》)。在南方猪油汤团(宁波汤团)、芋泥(槟榔芋加糖﹑猪油蒸制而成)和猪油拌饭是非常著名的吃食,在北方“杀猪菜”(用猪油烹调)有大批爱好者。

在城市地区,现在很多餐馆仍然用猪油烹制部分菜肴或点心,尤其是在广大的南方地区,猪油的消费量是非常大的。猪油不但香味浓烈,而且价格便宜。按照我国《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GB 10146-2005)的要求,猪油必须是用板油、肉膘、网膜或附着于内脏器官的纯脂肪组织炼制,且必须经过卫生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原料使用。但实际上,有很多小作坊用废弃猪肉提炼猪油,而且没有任何检验。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猪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油酸44.2%、棕榈酸26.0%、硬脂酸15.7%、亚油酸8.9%、棕榈油酸2.3%、亚麻酸未测出。其脂肪酸构成特点是,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很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很低,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较高,甚至超过大部分植物油。此外,猪油中还含有较多胆固醇,含量为93毫克/100克。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已经被证实是促使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饱和脂肪酸还与乳腺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此外,猪油中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也很少。因此,整体而言,猪油是一种营养品质很差的食用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亦明确指出,猪油应尽量少吃。

一个非常流行的错误是建议把猪油(荤油)和植物油(素油)搭配食用。人体可以摄入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只要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10%对健康成年人就是无害的。但是,饱和脂肪酸也可以从肉类、蛋类、奶类和鱼类中获得,而且数量不低。完全不用特意再吃一些猪油来补充饱和脂肪酸。因此,建议把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不论比例是1∶2,还是3∶7,都是错误的。只有那些极少进食鱼类、肉类、蛋类、奶类的人,才可以考虑摄入少量猪油,但每日不要超过4~6克。

另一方面,猪油是一种具有较高烹调性能的食用油。猪油饱和程度高,性质稳定,不易氧化,耐储藏,烟点很高(不易发烟),最适合爆炒和油炸,普通烹调更是不在话下。猪油的香味非常独特,很多人刚开始换用植物油时,会觉得植物油远不如猪油香。也有很多吃惯植物油的人,非常反感猪油的味道。总之,饮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凡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

2.黄油奶油 “黄油”和“奶油”是两个略有区别但经常混用不加区分的概念,它们都是以全脂鲜奶为原料制作的。根据我国乳制品国家标准(GB 19646-2010),相关产品主要有3类,即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各类产品的理化指标见表4-3。

稀奶油就是我们常说的奶油。它是以乳为原料,分离出的含脂肪的部分,有时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原料或营养素。其脂肪含量为10.0%~80.0%,大多数为20%~30%,其含水量较大,故比较“稀”。 可用来添加于咖啡和茶中,也可用来制作甜点和糖果,如曲奇饼、小酥点、黄油面包等。如果用它来发酵,还可以生产出“酸奶油”。

奶油就是黄油,也称“白脱”。它是以乳或稀奶油为原料分离出来的脂肪部分。对牛奶或稀奶油进行剧烈的搅动,使乳脂肪微球的蛋白质膜发生破裂,乳脂肪便从脂肪微球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质的保护(乳化作用)后,脂肪和水发生分离,它们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变为淡黄色的奶油。有时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原料或营养素。此种奶油中的脂肪含量≥80.0%,含水量较少,故为固体,可以切片食用。奶油稳定性好,也可用于烹调。

无水奶油也称无水黄油。它是以乳或稀奶油或奶油为原料,分离出来的脂肪部分,有时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原料或营养素。其脂肪含量≥99.8%,基本不含水,故较硬。

有人把从牛奶中制取的稀奶油或奶油称为“牛油”,比较容易给人造成混乱,因为从牛肉脂肪层提炼出的油脂也称牛油。后者又称牛脂,具有牛油的特殊香味和膻味,是西方人餐桌上的常用食物。它既可用来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热炒、烘烤食品。

还有很多人以为蛋糕房里用来制作蛋糕的就是奶油。这其实是错误的。制作蛋糕的奶油根本与奶类无关,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或称“人造奶油”“植物奶精”等。它们是以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为原料,通过氢化工艺制造出来的,外观近似奶油的产品。其成本低、性能好,故广受欢迎。但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经常食用对心脏具有一定的危害(详见本书第2章),所以平时应尽量少吃。(www.xing528.com)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奶油(含水0.7%,含脂肪97.0%)中各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饱和脂肪酸46.7%、单不饱和脂肪酸34.2%、多不饱和脂肪酸19%。与其他食用油脂不同,奶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包括一些中链或短链的脂肪酸(如C6∶0、C8∶0、C12∶0等)和碳原子个数为奇数脂肪酸(如C15∶0、C17∶0、C17∶1、C19∶0等)。奶油中亦含有大量胆固醇,含量为209毫克/100克。与猪油不同,奶油或黄油在制取过程中没有经过高温炼制,所以能更多地保留牛奶中的脂溶性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维生素D、少量的维生素K和胡萝卜素等。一般认为,黄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因此,奶油或黄油的营养价值要好于猪油。

不过,奶油或黄油不仅含大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而且钙、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远低于牛奶,整体营养价值与牛奶或其他牛奶制品不可同日而语,故应少吃。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防治知识宣传要点》建议,“不吃肥肉和猪油,少用黄油”。

表4-3 奶油、黄油和无水黄油的理化指标

3鸡油是用鸡腹腔里的脂肪熬炼出来的油脂。其色泽浅黄透明,在烹调中通常起着增香亮色的作用。

炼制鸡油的传统方法与炼制猪油相似。先把鸡脂放入开水锅中焯水,以除去部分水分及异味,然后把锅烧热,再下入鸡脂(往往还要加入姜、葱等调料),用小火炼制,待炼出鸡油后,去渣即成。期间要注意火候,如果温度过高,鸡油便会变得灰暗而浑浊,颜色发黑,失去鲜味。还可以把鸡脂掺少量清水后下锅熬制,待炼至油出且水分稍干后,滤渣即成。这种制法可以避免温度过高,故不会变色失味,但这样炼制的鸡油颜色浅,香味淡。另外一种做法是把鸡脂和较多植物油(要加入调味香料)一起下锅炼制。这样炼制的鸡油香味足,无一般鸡油的油腻味,非常适合烹调菜肴。

鸡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略低,为3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猪油,但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少。鸡油胆固醇含量也低于猪油。整体而言,鸡油的营养品质要好于猪油。但与植物油相比,鸡油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还是明显偏高。故鸡油亦要少吃。同猪油一样,鸡油不宜用于凉拌食物,否则有较重的腥气。

3.鸡油

4.鱼油4 鱼油是鱼类的脂肪。商品用鱼油多是鱼粉加工的副产品,是用鱼及其废弃物经蒸、压榨和分离而得到的。一般认为,从鳕鱼中提取的鱼油品质较高。

虽然鱼是动物,但鱼类的脂肪却更接近植物,即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其是含有两种特殊的超长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即DHA和EPA。这两种脂肪酸在其他常见动植物中很少见,尤为重要的是,DHA和EPA有特殊的健康价值。目前比较肯定的有:①改善成年人血脂代谢,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脏病;②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促进大脑发育;③促进婴幼儿及儿童视力发育;④平衡人体免疫力,避免免疫过度,防治免疫相关疾病,如哮喘、风湿等。其他如调解血压等也有报道。

因此,鱼油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动物油。但因为DHA和EPA极不稳定,很容易氧化变质,出现腥味或哈喇味,所以一般不能用来烹制食物。商品鱼油多以胶囊的形式作为保健品应用。用胶囊包裹鱼油,隔绝氧气,避免氧化变质。近年来,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鱼油已经可以添加到配方奶粉、口服液当中。含有少量鱼油的调和油已经上市,可以作为烹调油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