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寂寞老年人及归宿现象揭示:《康藏行》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

寂寞老年人及归宿现象揭示:《康藏行》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

时间:2024-0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亦只好退出了生产岗位,依附坐食,寂寞的度其余生。大雕展开双翅有丈多长,饥时就捕获小兔以为食,所以吃起尸体来很快。隔一二天去看看,假如还没有吃完,则加点酥油糌粑上去引得大雕再来吃,直到吃完以后方认为死者可升天堂,因此天葬是很光荣的一种葬仪。

寂寞老年人及归宿现象揭示:《康藏行》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

由于高原生涯之与风雪剧烈搏斗,无论放牧或务农,皆需要强健充沛的体格与精力去应付。因此,藏区是重视青壮年人而不甚尊敬老年人。老年人亦只好退出了生产岗位,依附坐食,寂寞的度其余生。

老年人既少从事生产,闲暇特多,所以格外致力于念经拜佛。起早睡迟,一天不知要念多少遍,他们还嫌不足,又做起一种小转鼓来。虽然只有小酒杯那么大,可是内中藏着一卷藏经,他们相信转一转就等于念过一卷经一样。因此手里转小鼓比口里念经还要起劲。

风霜的侵袭,劳作的剧烈,使藏区的老年人倍显衰老,五十多些,已是脸上皱纹密布,与吃了酥油特别茁壮的小孩子一比,有着极显明的对照。一家中也只有对待去做喇嘛的子弟特别优惠,老年人是没有什么好待遇的,嚼着那淡而无味的糌粑,冻僵的牛羊肉更因齿衰而吃不下去。

他们生了病,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医药诊治,只能祈祷神佛保佑早日康复。不过他们生了病后,好像自己犯了罪似的,就单独住开与家人隔离着。这对于若干传染病倒是很合科学原则的。

人死以后,不论家境贫富,必须请喇嘛念经,富的请喇嘛人数愈多,念经的日期亦愈长。(www.xing528.com)

虽然藏区的荒地这样多,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藏民筑的坟墓,因为他们是不通行土葬的,只有如荒地上的遗尸,没有人来花钱葬殓时,才掘土来掩埋,因为他们认为有罪恶的方是用土葬的。

一般的都用火葬。火葬以后,骨灰是不保存的。

居住在江河边的人,多为水葬。待喇嘛念过经后,将尸体抬到大河之滨,去除衣服,系以沉重的石块,选一个激浪奔腾之处,将尸体抛进去,几下翻腾,尸体卷到水底去了。葬仪完毕,大家很满意的回去。他们认为水里的鱼是喇嘛转生的,所以很优游自在,埋葬在水里是幸福的;假如偶一尸体浮起来,则认为生前的罪重尚未超脱净尽,须再延请喇嘛念经超度。

富有及有地位的藏胞则举行天葬,经过盛大的念经超脱典礼以后,排着仪仗队、音乐队,将尸体送到天葬场,普通多在喇嘛寺的左近的荒僻山坡,待呼图克图或堪布为死者做了最后的法事以后,由两个喇嘛吹起庞大无比的大喇叭筒,“呼都”一声,原来盘旋在空中的大雕(看见仪仗队来时,它们就飞到天葬场等候了)四集,人们自行散去,大雕就停到尸体上去喙食。大雕展开双翅有丈多长,饥时就捕获小兔以为食,所以吃起尸体来很快。隔一二天去看看,假如还没有吃完,则加点酥油糌粑上去引得大雕再来吃,直到吃完以后方认为死者可升天堂,因此天葬是很光荣的一种葬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