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蟹高效养殖新技术:养蟹池的条件与技巧

河蟹高效养殖新技术:养蟹池的条件与技巧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养蟹池的条件由于河蟹的生态习性与鱼类不同,故养蟹池塘的结构也不同于养鱼池塘。因此,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为河蟹在池塘生活创造最适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一般来说,蟹池的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设置人工蟹礁是池塘养蟹的必需工作之一。池塘养蟹培植水花生应注意五个问题:一是水花生面积不能超过池水的10%,以避免发生缺氧死蟹现象。

河蟹高效养殖新技术:养蟹池的条件与技巧

(一)养蟹池的条件

由于河蟹的生态习性与鱼类不同,故养蟹池塘的结构也不同于养鱼池塘。养蟹池塘的结构要考虑到河蟹的行动方式不是游泳而是爬行营底栖生活,有时还要上岸活动,还要进行穴居,并且喜欢安静、清洁、溶氧充足、水草多的环境。因此,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为河蟹在池塘生活创造最适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1.水源和水质

目前的池塘养蟹一般是利用原来的养鱼池稍加改造后进行,但也有为养蟹而新开挖的池塘。不管哪种,均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污染的池塘作养蟹池塘。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合在水质清瘦(不宜过肥)、透明度大、溶氧充足的水体生活。还要保持一定的水位,养蟹池一般不能低于1.0米的水深,最好在1.5米左右(后期还可深一些),鱼蟹混养的池塘应为1.8~2米左右。

2.面积与底质

一般来说,河蟹适宜在大水面生活,即池塘面积越大越利于河蟹生长育肥,这是因为水面大,可使河蟹的活动范围大,减少相互格斗和疾病感染的几率,加之水面大池水受风力的作用也大,能自行增加一部分溶氧,也有利于水体上下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使底层有害气体及时逸出,但池塘过大给管理和捕捞增加困难,也给养蟹户一次性投资增加负担。根据近年的实践,养蟹池一般为0.67~1.3公顷为好。关于河蟹养殖池的底质和底泥也是不应忽视的方面,根据河蟹打洞穴居的习性,池塘的土质一般以壤土最好,黏土次之,沙土最劣。底部应有一定的淤泥层,但不能太厚,有淤泥就有利于河蟹喜食的摇蚊幼虫、水丝蚓和小螺蚌类的生长繁殖,但太厚的淤泥会使池底通气不良、水质变酸,还可导致河蟹腹部颜色变黄变黑。一般来说,蟹池的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另外,池塘坡比以1∶3以上为佳。

3.人工蟹礁

蟹礁,亦称蟹岛、蟹墩,是为河蟹活动需要而在池中设置的土墩或土埂,因海洋渔业中的类似此种设置称为人工渔礁,故将此称之为人工蟹礁,简称蟹礁。它是供河蟹打洞、摄食、栖息、蜕壳和回避池中缺氧的场所。对蟹礁的形态要求不严格,可以是方形或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但一般在池中心、顺水流方向、根据池面积大小建设几条长方形的土埂,其上可裁一些水草。实践证明高出水面的蟹礁往往是水老鼠栖息的场所,因此,建议将其一部分建成低于水面10厘米左右,使水老鼠往往无法长期栖息,这样既利于河蟹行为需要,又利于捕杀水老鼠。设置人工蟹礁是池塘养蟹的必需工作之一。

4.蟹池中的水草及其作用(www.xing528.com)

养蟹池内若长有一些水草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否则在蟹种投放前后,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栽培水草,栽培的种类有轮叶黑藻、苦草、菹草、聚草等。笔者1987年在泽林渔场进行养蟹试验,每亩产68.25千克,充分发挥喜旱莲子草的作用。喜旱莲子草,俗称水花生,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力很强的水陆两生植物,其在养蟹中的五大作用如下。

(1)食物作用。河蟹摄食水花生茎叶上的周丛生物,主要是藻类中的丝状藻(水绵和胶剌藻等)、硅藻(新月藻和异极藻等),以及原生动物等。水花生还能引诱一些活饵为河蟹所摄食,如环节动物中的水丝蚓和小鱼、小虾、小螺及水生昆虫等。

(2)净化水质作用。由于河蟹贪食且食道较短,其排泄物较多。排泄物与残饵一道往往使水质容易变肥。较肥的水质不利于河蟹摄食和蜕壳生长,水花生能吸收池塘中产生的大量氨氮、二氧化碳和饲料溶失物,还能吸收水中其他无机盐类,使水质由肥变瘦,保持清爽。

(3)隐蔽蜕壳作用。河蟹蜕壳后成为“软壳蟹”,此时易被敌害或同类伤害,因而软壳蟹需要有隐蔽的场所,水花生的葡匐茎“蔓生区”正好能满足河蟹这种生理上的需要。

(4)遮荫作用。7~8月份高温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河蟹又忌强烈阳光的照射。水花生蔓生区能遮挡阳光的辐射,使河蟹于高温季节在水花生丛中照样摄食、蜕壳生长。

(5)防病作用。河蟹摄食水花生的须状根和部分叶片,而水花生的叶片和根有防病作用。

池塘养蟹培植水花生应注意五个问题:一是水花生面积不能超过池水的10%,以避免发生缺氧死蟹现象。二是必须让水花生在池塘中形成“簇丛”的蔓生区,不应是少数几根水花生在一起,而是一团一簇在一起,否则起不到上述作用。三是培植水花生应放在离岸边1~2米处,并用木桩固定,不让其根部着泥,如果在岸边或根部着泥,它就繁殖迅速,对养殖不利。四是应经常用鳝鱼筒或抄网捕捉水花生蔓生区中隐蔽的黄鳝等敌害。五是水花生在池塘中应分块培植,每一块不应超过2~3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