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蟹高效养殖新技术:仔蟹人工培育与生态适应

河蟹高效养殖新技术:仔蟹人工培育与生态适应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仔蟹的人工培育仔蟹培育的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土池培育和网围培育等。一般来说经20天左右的培育均可育成三期仔蟹(图17)。蟹苗下池后具有直线快速游泳的生活方式,经变态进入仔蟹后,转为水底匍匐爬行的活动方式,活动水层在10厘米左右。仔蟹的活动方式和蜕皮、蜕壳的习性,在培育中增加一定量的附着物对培育很有利。当培育池中的水质不适应需要时,仔蟹的逃逸行为明显加强。

河蟹高效养殖新技术:仔蟹人工培育与生态适应

(二)仔蟹的人工培育

仔蟹培育的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土池培育和网围培育等。这四种培育方法各具特点:网箱培育在池塘和天然水体进行,利用池塘等水体培育浮游生物为仔蟹提供一部分饲料,可减少天然敌害的袭击,也容易收获,是比较普遍的培育方法;水泥池培育具有体积较大,放养密度大,利于批量生产,以及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土池培育的特点是设备简单,造价低;网围培育一般在进行增养殖河蟹的水域进行,育成的仔蟹只要拆除网片即可放养,减少仔蟹的捕捞操作。

1.网箱培育

培育仔蟹的网箱一般用聚乙稀网布(8~9目/厘米)缝制而成,上面加盖,开口处缝拉链或用铁夹夹住。网箱规格一般6~10平方米为宜。将网箱安装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体中,要求该水体深2米左右,避风向阳以及溶氧充足。饲料分两个阶段,前期的蟹苗期以剑水溞(红虫)和水蚯蚓为主,蜕变为第一期仔蟹后可投喂新鲜鱼糜或大豆糊、豆渣、猪血、细绿萍等。浙江淡水所试验时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26.44%,网箱中放2千克水花生,经17天的培育,成活率为75.47%~90.45%;江苏省淡水所经18~20天的培育,平均成活率为48.4%,其中3~4期的仔蟹占78%,平均出箱规格为27.46只/克,折合27460只/千克。上海报道网箱培育仔蟹成活率为60.5%。一般来说经20天左右的培育(水温20~30℃)均可育成三期仔蟹(图17)。

2.水泥池培育

水泥培育池一般为长方形,池底稍坡度,面积以10~20平方米为宜。江苏省淡水所曾利用面积为0.84~1.01平方米育蚌水泥小池。水泥池培育时水位不宜太深,以免软壳蟹因受压太大而在水底窒息死亡,一般不超过30厘米。上述利用幼蚌池培育的水位为19~24厘米,浙江省淡水所试验池长8米,宽5米,深1.2米。培育池应有避光设施,浙江省淡水所的方法是在池上方设玻璃棚架。江苏水产所培育20天,共产仔蟹31.40克,88084只,其中三期仔蟹占77.8%,四期仔蟹占4.2%,平均成活率58.95%,平均出池规格28.05%只,折合28050只/千克。水泥池培育技术的关键是水质调节,排除污物,防止敌害。饲料种类与投喂与网箱培育差不多。水泥培育池最好建在准备实行增养殖的湖泊边,仔蟹育成后从出水口直接进入湖泊等水体。

图17 培育蟹种的网箱示意图(依李阿庆)

3.土池培育

土池培育的缺点是水温不易控制,敌害较多。有人解剖培育池的青蛙,每只青蛙腹中有蟹苗20只左右,最多的高达221只。一般面积最好不超过1亩,面积小,易于管理。土池要求平整,还要有台阶,以形成不同深度的水面供仔蟹活动和蜕壳。防逃方面一般采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出水口除注意防逃外,进水口还要安排过滤用筛绢,放养时要彻底清塘消毒。放苗前,应用粪肥培育浮生物,这对早期幼体培育有利。蟹苗下塘后,每天需全池泼洒豆浆22~30千克/公顷,并根据风向在蟹苗密集处多泼。仔蟹喜在岸边浅水处活动,所以也可在池边投喂湿性糊状饲料(如豆饼麦麸、米糠等),饲养20天左右,就可长成三期仔蟹,这时就得转入其他水体养殖。(www.xing528.com)

4.网围培育

这项工作目前只有江苏省的报道,他们将网围设置在水流畅通的深水荡滩,面积为4.25平方米,周围用毛竹支撑固定,试验用的网围设计有底网,在下网同时埋入水底淤泥20厘米。网内放有水草,水草面积约占网围面积的2/3。试验从5月10日开始,5月31日结束,投放规格为120.9只/克的人工蟹苗2.418万只,平均密度为4600只/平方米,每天上午、傍晚各投饲一次,动物性饲料和植物饲料的比例为2∶1,日投喂量为苗重的5%~10%,经21天的培育,蟹苗平均个体增重14倍,成活率达64.2%。

5.主要技术

综观仔蟹培育,有如下值得注意的技术要点。

(1)水位。蟹苗下池后具有直线快速游泳生活方式,经变态进入仔蟹后,转为水底匍匐爬行的活动方式,活动水层在10厘米左右。仔蟹还喜顶微流水爬行,当流速超过一定限度时,即“随波逐流”,出现边漂浮边爬行的活动方式。根据这种习性,培育用的水位不宜太深,一般为20~30厘米。因水越深,压力越大,对于刚蜕皮的仔蟹来说,往往因爬行不便,造成窒息死亡。同时水位深也易使水温不易提高到适宜温度(20~30℃)。

(2)附着物。仔蟹的活动方式和蜕皮、蜕壳的习性,在培育中增加一定量的附着物对培育很有利。附着物一般为水花生、水浮莲等不易腐烂死亡的水生植物,它可为仔蟹提供运动时栖息的场所,还可为其蜕皮(壳)时提供隐蔽地方,同时,还能起到遮光、增氧等作用。

(3)摄食与投喂。据观察,仔蟹的摄食方式和成蟹相似,用螯足捕食和夹取食物,然后把食物送到口边用大颚将食物咬碎。这时虽然是杂食性,但对新鲜鱼糜、螺蚌肉、虾糜尤为喜食,而不能利用虾壳、鱼皮等。植物性饲料中喜食细绿萍,早期食浮游生物。因而在投喂中要考虑动植物搭配,考虑到傍晚活动比白天频繁的特点,除上午投喂一次外,一般重点放在傍晚投喂,为使蜕皮(壳)达到同步,有人建议在饲料中加入生长素、蜕皮激素、矿物质等。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这样往往会引起性早熟

(4)防逃。蟹苗和仔蟹的身体轻便,往往能在光滑的水泥墙面和玻璃上爬行,尤其是雨水将墙面淋湿时它们在其上爬行时更为敏捷。当培育池中的水质不适应需要时,仔蟹的逃逸行为明显加强。因此,在防逃设施上,要增加部分内容,如在防逃墙或水泥池壁上加倒檐、尽量不使墙面淋湿等,还要注意水质调节,避免水质恶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