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淡水珍珠养殖-蚌病及防治技术

淡水珍珠养殖-蚌病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其他蚌病及其防治1.藻毒素中毒性蚌病病因。单纯性藻毒素中毒引起的蚌病,病蚌通常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闭壳肌无力。根据发病的时间、环境及病症表现进行初步判定,必要时作肝切片确诊。农药及工业废水进入育珠水体往往造成育珠蚌死亡。表7-3适合饲养珠蚌的水质标准病症及危害。①根据蚌的水域环境、死亡特征及排出侵袭性疾病后作出初步诊断。

淡水珍珠养殖-蚌病及防治技术

(七)其他蚌病及其防治

1.藻毒素中毒性蚌病

(1)病因。该病由具有藻毒素的藻类引起的。藻毒素中,有含神经碱毒素及含肝毒素的微囊藻毒素等。形成蓝藻水华和隐藻水华的一些种类,具有这些毒素,当这些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被一些细菌分解,从而使藻毒素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影响水体中各种动物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另外,河蚌独具的晶杆体,能释放出晶杆酶消化这些藻类的外壳,结果自身被藻毒素毒害。

(2)症状。单纯性藻毒素中毒引起的蚌病,病蚌通常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闭壳肌无力。肝组织切片,往往可见肝细胞产生糜烂解体。

(3)流行及危害。夏季水温升高到28℃以上时开始发病,7~8月的炎夏时节为发病盛期。当入秋水温下降时,病情自行消失,但一旦发病危害较大。

(4)诊断。根据发病的时间、环境及病症表现进行初步判定,必要时作肝切片确诊。从外观上,藻毒素蚌病与病毒、细菌性疾病难于分辩,可按表7-2进行鉴别诊断。

表7-2 藻毒素蚌病与病原性蚌病的鉴别诊断

(5)预防。①在发病季节全池泼洒硫酸铜7×10-7,以避免有害藻类大量繁殖。②将封闭性的育珠水域改成具有微流水条件的水域,可以避免致病性藻类形成繁殖高峰。③高温发病季节,将蚌吊养在深水层,以减少珠蚌滤食有毒藻类,待藻类繁殖高峰期过后,再将蚌提升到浅水层养殖。④使用水产净水宝,好水素改良水质。

(6)治疗。按预防方法进行,同时大量换水。

2.自体毒素中毒性蚌病

(1)病因。育珠蚌在封闭型水域的集约式衬底笼养情况下,由于高密度导致环境条件的恶化,蚌体本身排放出的分泌物对同类生物具有严重的毒性反应,从而产生自我中毒的现象。

(2)症状及危害。河蚌因自体毒素中毒后,处于昏迷状态,若手术作业致伤,则会很快死亡;重症时,不经手术,只要改变养殖位置,也可能导致死亡。

(3)诊断。根据养殖模式、水域条件及病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4)治疗。①养殖笼或网箱的底部,应保持水流畅通,自身排出的污物能由笼底漏出去;稚蚌培育期间,个体达到不会漏出网底时,应及时抽出衬底,以防自身污物积累过量,导致自体中毒死亡。②静水水域底养河蚌,每年须作彻底的清底处理,用石灰改良底质后,才能继续养蚌。③底养河蚌的密度不能太大,且应定期注新水以加速自身污物的分解。手术室暂养池必须每天清洗干净,以防残存的河蚌自身污物造成手术蚌的中毒。④每半月轮换使用光合细菌,以调节水质。

3.化学物质中毒

(1)病因。农药工业废水进入育珠水体往往造成育珠蚌死亡。因此,要严格监控育珠水体的水质,适合育珠水质标准如表7-3。

表7-3 适合饲养珠蚌的水质标准(www.xing528.com)

(2)病症及危害。多数化学因素中毒表现为急性型,死亡较为集中。水体中的酸碱度异常,对蚌的生活均会造成不良影响。酸能侵入鳃组织,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黏液分泌增多;酸的阴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为溶解和化合物,导致河蚌的组织器官失去功能。强碱的作用能使鳃的分泌物发业凝结,从而使蚌呼吸受阻,导致死亡。

(3)诊断。①根据蚌的水域环境、死亡特征及排出侵袭性疾病后作出初步诊断。②使用渔经水质分析盒,进行水质测试,初步找出病源。③请有关环境监察部门采水样进行专项水质分析以确诊。

(4)治疗。应以防为主。养殖前考察水域环境条件,避免在有污染水域中养蚌,同时避免排污水流入养殖水域。经常使用驱氨净水宝、底净活水宝解毒。

4.水肿病

(1)病因。初步认为该病为营养性疾病,由于水体中含钙不足,导致蚌排泄功能失调所致。

(2)症状。发病初期,蚌壳后端微开,裂口约占腹缘口全长的1/4,两壳无法紧闭,喷水无力;病重时,出孔不能喷水只能滴水,外套膜的中央膜因积水而高鼓成流动状的水泡,无法排出水,外套膜的边缘膜成波浪状鼓胀;刺破水泡,有淡黄色黏液流出,有臭味;更严重的病蚌则表现为因中央膜积水高鼓,闭壳肌失去闭壳能力,内脏囊、外套膜、斧足水肿透明。该病常与烂鳃病并发。

(3)流行及危害。各地均有发生,流行时间多集中在每年5~6月份,水温由低温转入高温的季节。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均是危害对对象,以插珠蚌多发,病情发展较快,可引起蚌大量死亡。

(4)诊断。将病蚌捞出置于清水中,观察喷水孔出水情况,检查斧足、外套膜是否有因水肿而形成的透明状水泡等症状,可作出判断。

(5)预防。及时培育水质,使水体保持爽而肥,一般以石灰或钙肥来增加水质中的钙离子含量。

(6)治疗。将吊养的病蚌取下,洗去壳表面污杂物,用针轻轻刺破中央膜,排出积水,再用1%葡萄糖酸钙配制成0.1%的盐酸金霉素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每只蚌0.1毫升。之后,将病蚌浸1‰~2‰的盐酸金霉素溶液中15分钟,移至另塘培养。隔天后,用相同方法再治疗1次,池水用3×10-7的富氯或2×10-7~3×10-7的灭毒净消毒,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5.萎瘪病

(1)病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大或混养鱼类过多,导致饵料生物量不足所致。或由于水域中的pH值、溶氧等长期不适珠蚌生存范围,导致摄食能力下降所致。

(2)症状。病蚌贝壳停止生长,生长年轮间隔很小,内脏团萎缩干瘪,闭壳肌松弛无力,珍珠质分泌迟缓。

(3)流行及危害。该病为非传染性疾病,不会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但由于珠蚌生长迟缓,会影响珍珠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4)诊断。根据养殖情况及症状作出诊断。

(5)治疗。①将其迁移到新的水域中养殖,最好置于具有缓流水域的泥积物层中进行养殖1~2个月,可逐渐得到复壮。②使用水中宝500毫升/亩、好水素500克/亩调节养殖水质,使蚌养殖在最佳育珠水质中,捕出过多的混养鱼类。③补充肥水素,调节水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