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皮肤吸收过程:角质层的脂溶性药物及水化现象

皮肤吸收过程:角质层的脂溶性药物及水化现象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附属器的可用表面积极其有限,只占总表面积的0.1%左右,因此,大多数药物还是通过表皮穿透皮肤。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通过角质层。而皮肤含水量较正常多的现象称为水化。

皮肤吸收过程:角质层的脂溶性药物及水化现象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指美容药物制剂涂于皮肤后,其有效药物成分经释放、透入皮肤并到达皮肤组织深部发挥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外用美容药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通过透皮吸收才能发挥其护肤作用。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与一般药理学的吸收概念略有不同,这里的吸收只希望药物的有效成分透入皮肤,到达皮肤组织深部和病灶局部发挥作用,而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其进人体循环,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很多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在全身给药时疗效显著,一旦采取皮肤局部给药,往往由于透皮吸收性能的限制而不能发挥疗效。

提高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性能历来都是美容药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药开发和化妆品研发的重要方向。

(一)透皮吸收途径

 皮肤为一种亲脂性微孔膜,除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角质层外,各种微小囊泡,甚至亲水性可变形的微小物体,也能穿过皮肤屏障。

药物透皮吸收主要有两种途径:

1、经表皮

直接经表皮透入到真皮或皮下组织,这是外用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2、经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透入到真皮或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的可用表面积极其有限,只占总表面积的0.1%左右,因此,大多数药物还是通过表皮穿透皮肤。

经表皮直接透入   

表皮途径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药物透过表皮吸收的主要阻力来自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重要屏障。

药物穿透角质层的通路可分为透过细胞通路和细胞间通路。

经皮肤附属器   

透入真皮层中有毛发(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它们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这些开口可以成为局部应用药物的入口。

对于表皮途径透过率低的药物,如一些离子型药物和水溶性大分子难以通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只能依赖附属器途径透皮吸收。

(二)透皮吸收过程

1.由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

2.通过角质层的转运

3.从角质层向活性表皮的分配

4.通过活性表皮/真皮的转运

5.体循环分布和消除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1.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形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药物的理化性质。

前体药物的研究就是改善药物透皮吸收的有效手段,即对一些药物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制成其有生物可逆性的前体药物,从而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以使药物更好地透皮吸收。(www.xing528.com)

2.药物的分子量和油/水分配系数

药物分子越大,则越难在皮肤内渗透。相对分子质量在3000以上者不会透皮吸收。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指药物在油相和水相中的分配比例,反映了药物分子的亲脂特性。

皮肤是一种非均相结构,由亲脂的角质层和亲水的活性表皮与真皮组成。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通过角质层。而活性表皮是个水性组织,脂溶性过强又会抑制药物从角质层进入水性活性表皮。因此,只有油/水分配系数适中的药物才会具备较好的透皮渗透系数。既含有疏水基团又含有亲水墓团的药物分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

3.药物的解离状态 

通常非解离型药物分子容易透皮吸收,而解离型分子则难以吸收。

(二)美容药物的给药系统

1.剂型的影响  

药物越容易从给药系统中释放,就越有利于其透皮吸收。一般凝胶剂、乳剂型软膏中的药物释放较快。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药剂学促透技术主要包括把药物制成微粒类给药系统,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从而促进其透皮吸收。目前研究较多的新剂型有脂质体、传递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囊泡、微乳等。

2.基质的影响   

药物在基质中的溶解状态对其透皮吸收有很大影响,只有溶解状态的药物才能进入皮肤。

3.透皮促进剂的影响   

透皮促进剂是一种可暂时调节皮肤通透性的物质,它能可逆地改变角质层的屏障功能,而又不会损伤其他活性细胞。

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使用时有时效果不太理想,因此经常联合使用,即由一种亲水性和一种亲油性促透剂组成两组分体系。

(三)皮肤的条件

1.皮肤的水合作用   

皮肤外层角蛋白或其降解产物具有与水结合的能力,即水合作用。而皮肤含水量较正常多的现象称为水化。水合和水化作用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从正常值10%-40%增加到50%-70%,其厚度可增加到48μm,渗透性可增加约5-10倍。

2.皮肤状态    

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在皮肤疾病或损伤的情况下会大大削弱强。

3.皮肤部位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存在结构差异,因此通透性也有所不同。

4.皮肤温度   

人体皮肤温度受皮肤内血流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低于37℃,温度升高可使皮肤内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转移。大部分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表皮的脂质部分,而脂质部分的流动性可随温度升高而加强,因而脂溶性药物的通透系数可增加100-1000倍。

5.皮肤的储库作用   

药物在透皮吸收的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产生蓄积,形成储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