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何必要进行绩效评估,如《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第1期所述

为何必要进行绩效评估,如《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第1期所述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样做会导致绩效评估被暗箱操作。所以Facebook决定保留绩效评估——它促进公平、透明和人才发展。即使即时、长期的反馈取代了绩效评估,考核依旧在进行——我对这一观点再同意不过了。反馈在多数情况下不能让人看到定量评估结果,只知道定性考核成绩。但仅仅提供即时反馈也不能完成评估,因为很难汇集到用于数据分析的结果。

为何必要进行绩效评估,如《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第1期所述

众说 | Interaction

洛莉·格勒尔(Lori Goler),加奈儿·盖尔(Janelle Gale)和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11月刊,《先别忙着取消绩效评估》一文

很多《财富》500强公司都放弃了正式评估。但这样做会导致绩效评估被暗箱操作。绩效考核依旧在进行,只不过员工看不到而已。这样的考核不仅主观,过程不透明,而且也不考虑被评估者本人的意见。所以Facebook决定保留绩效评估——它促进公平、透明和人才发展。本文作者(包括Facebook高层领导)认为,建立认可并奖励成长的文化可以降低评估的风险,而且相比完全取消绩效评估,保留评估更有建设意义。

谢谢你们让我了解Facebook对绩效管理的处理方法。即使即时、长期的反馈取代了绩效评估,考核依旧在进行——我对这一观点再同意不过了。反馈在多数情况下不能让人看到定量评估结果,只知道定性考核成绩。定性考核有可能加强学习能力,但无法提供对技能拓展和行为改变的中长期分析。

我发现很多公司只是在跟随潮流,从绩效管理维度的一个极端(纸质版自上而下的考核)转到了另一极端(即时反馈的应用软件)。当然,出于种种原因管理者每年花长时间做的评估,已经过时了。但仅仅提供即时反馈也不能完成评估,因为很难汇集到用于数据分析的结果。

一个有效率的人力运营部门可以把员工发展的进度反映出来,评估行为是否向正确的方向改变,并展示出团队和管理培训的有效性。

——菲力克斯·朗内斯

HRDigital公司共有人

本文用全新的视角解析了一个时下流行的话题。作者是否认为,同侪反馈往往都是正面的,原因在于反馈与评估紧密相关?换句话说,因为我知道对同事的反馈最终将影响到他们的薪酬,所以我可能有意说些好话。

——内特·舒尔茨

Interactive Intelligence公司组织发展合作人

作者回应:我们之前在Facebook确实发现,同事之间很不情愿给彼此严苛的反馈。我们用很多时间就“不友善谈话”展开讨论和培训,因为这些谈话对公司增长极其重要。我们的数据表明,一旦不友善谈话成为一种期望和文化常态,那么同事之间就会用笔或面对面分享有建设性意义的反馈。我们永远可以做得更好,但分析说明,我们的同事能很好地在正面和严苛反馈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文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果绩效在更实时的结构中得到讨论,那这个结构里有定期审核吗?你能再具体说一下,如何“建立一个让员工带着好奇心和学习意愿接受考核”的文化吗?Facebook通过哪些事情来提升员工对评估流程的接受度?这似乎是个核心问题,因为多数人都不能轻松接受严苛的反馈。

——格洛里亚·达普拉

Array Health公司HR兼招聘经理

作者回应:不同的团队用不同的方式,这取决于工作性质和可交付成果。所有管理者都要和所有直接下属开一对一会面,就有限工作和进度展开沟通并提供为他们指导和培训。对员工来说,这是与上级分享一小部分实时反馈的好机会;对上级本人也如此。多数团队还在一个周期中间进行审核,这也是抽身出来,讨论目标进度的好机会。这些实践并非强制的,但在组织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最后,公司的专有工具时刻在接收反馈,这感觉真像Facebook干的事。

绩效评估没有中断;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评估方式的改变。文章指出,我们依然要从3项基本工作做起:1)定义优秀绩效和行为;2)在公开审核中讨论绩效;3)收集反馈并从发展的角度分享反馈。但公司正取消强制性排名,改变着考核方式(往往改造成更定性的评估)。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给员工“打分数”,因为就像文章指出的,这会让员工有戒备心理。我们还看到公司渐渐不再使用“反馈”这个词,因为这也会让员工有戒备心理。比如通用电气等公司用“洞见”这样的词帮助员工用开放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评价,并努力提升绩效,而非担心被批评。同样,我相信Facebook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偏见的做法,是当前十分先进的,也是其他公司要学习的。(www.xing528.com)

——乔什·伯辛

德勤咨询Bersin by Deloitte研究中心负责人兼创始人

《辞职的13大征兆》

13 Signs That Someone Is About to Quit, According to Research

《为何年轻的银行家、律师咨询师需要情商

Why Young Bankers, Lawyers, and Consultants Ne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如何管理有毒员工》

How to Manage a Toxic Employee

《为何我告诉MBA学生不要求职,要加入零工经济

Why I Tell My MBA Students to Stop Looking for a Job and Join the Gig Economy

《你的员工准备好成为管理者了吗?》

Is Your Employee Ready to Be a Manager?

《领导者能以自身行动塑造公司文化》

Leaders Can Shape Company Culture Through Their Behaviors

《能拯救失败学校的惟有该种领导》

The One Type of Leader Who Can Turn Around a Failing Schoo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