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识学概论:心不相应行法简介

唯识学概论:心不相应行法简介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心是主,实际上与心所、色法和无为法都不相应,所以其名称应该是“非色非心不相应行法”,简称为“心不相应行法”或“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种,它们是反映由心王、心所与色法三者之间发生联系的抽象概念。不相应行法除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是依心法、心所法假立外,其余都依色法、心法、心所法而假立。

唯识学概论:心不相应行法简介

心即八识心王,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通指一切有为法,在五蕴中即是行蕴。行蕴有二:一是相应行,即是心所有法;二是不相应行法,指非心所,亦非心王或色法,而是心、色诸法分位差别假设,亦随色、心诸法而有生灭。它们既不是色法和心法,也不是无为法,而是有为法,只是说与心不相应。因为心是主,实际上与心所、色法和无为法都不相应,所以其名称应该是“非色非心不相应行法”,简称为“心不相应行法”或“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种,它们是反映由心王、心所与色法三者之间发生联系的抽象概念。

得:获得、成就和不失之义,即色、心等法生起不坏灭之相。由能得的心理要求与所得的财物等而产生的抽象概念。

命根:就是指众生的寿命,也就是生命,由先业所引发,从而决定其寿命持续不断的时日,有一定的限制。即第八识依业力所引,任持色、心不断之功能。

众同分:是性相统一的意思。众生所以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语言,是因为有各种共同的特征(同分),如人与人的特征,物(色、心)与物的特征,也就是共同性,众是大众,同是相同,就是大众相同的一分子,分是一分,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彼此是人,同是人中一分,彼此是畜,同是畜中一分。六趣差别,同类共居,就是众同分。

异生性:异生即是“凡夫”,异是异类,是变异,系异于圣人的生类;生是众生,又是生死;性是性质。就是说众生由业力牵引,轮回六道,异类受生,性质变异,各不相同。心位由于不得圣法(佛法,如见修道等),各类趣生差别不同,未得证悟,与圣者相异。异生性实际是说众生成凡夫的依据或原因在于不得佛性,和一些上座部的佛典(如有部)所说的“非得”,即没有成就是一致的。

无想定:外道认为想定是生死,因此以无想天为涅槃。欲出离想,由定力令前六识不现行心、心所的心想不起,故名无想定。指众生祈求一切心识活动全部停止,以图求证得无想果的一种禅定。历来很多佛教大师认为,此种外道所修的定功,唯使思想停止活动,令身轻安,但出定之后,想仍生起,徒然无益。

灭尽定:二乘人厌恶心想,欲止息想,由定力令前六识不恒心、心所和第七染污意识一分心、心所的心想不起,故名灭尽定,指专修克制思想的使之停止活动的禅定,修得此定即灭尽心和心所,所以又名“灭受想定”。此定与无想定的不同之处,一在唯灭第六,一在兼灭第七。因为生死作业,固在第六;生死根本犹在第七。三果圣人,皆入此定。

无想报:修习无想定得的果报,又名“无想异熟”、“无想事无想”、“无想果”等名。在无想天处、五百劫中,自生至死,心与心所俱灭,其间处于无想的状态。但报尽命终,随先业力,仍入轮回。圣者不入此定。

名身:“名”是指事物的称谓,“身”是聚集之义。一字为“名”,表诠一法的自体,如松、柏、梅、人、马、青、翠、红、男、女、壮、瘦;两个字的名称为“名身”,如青松、翠柏、红梅、男人、女人、壮牛、瘦马等;三个字以上的就称“多名身”,如雄壮牛、铜香炉、红梅花等。

句身:指意思完整的句子。一句称为名句,要有主语和宾语,如“声是无常”,声是主语,无常是宾语,中加谓语,即为名句。二句名“句身”,如“声是无常,所作性故”。三句以上名“多句身”,如“声是无常,所作性故,犹如瓶等”。这三句连在一起,便构成一个因明论式。

文身:指构成名身和句身的梵文(巴利文字母,它是文字的有机体。也有说两字母就是“文身”的,其实,因为字而有名,由名而有句,由句而成段,由段而成篇;每一篇文章由许许多多字母构成,所以广义地说文身是文字的集合体。

生:先无今有名生,众缘和合而生。指事物的产生与形成。

住:相似相续,有住暂停(表面现象暂停,实则变化不停)。即事物产生后的相对稳定。

老:从生到死,中间逐渐衰变的现象。也有的佛典(上座部有部)称作为“异”,指事物的变异、衰败。

无常:今有后无,死之别名。也有的佛典称做“灭”,为四有为相,即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的四种相状:指物质的成、住、坏、空;众生的生、老、病、死;心念的生、住、异、灭,如是循环不息的现象,构成无常的概念。

流转:流是相续,转是生起,谓事物念念生灭,因果刹那相续的变化。指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因果循环,前后相续的。

定异:定,决定;异,差别。谓因果善恶互相区别,不相混淆,绝对的不同,如说心法、色法,性质各异。(www.xing528.com)

相应:谓因果相称,不相违背。如: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善与善法相应,恶与恶法相应,各从其类,互不混淆。

势速:谓一切有生灭的事物变化迁流异常迅速。指一切有为法不断为异,刹那生灭,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运动,新陈代谢。

次第:因果流转有序,而不紊乱,也就是一切事物生灭流转有一定的顺序。如说第一、第二……

方:空间,方位。因果法四方上下,遍布所处。

时: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等。表时间的概念。

数:数目。一、二、三……十、百、千、万、亿等。

和合性:众缘聚合为和合,谓一切事物的诸因缘和合不相乖违。物理性质,同性相合,同一类型的物质融合在一起。

不和合性:分离,众缘乖违。也指物理性质,异性相斥,不同类的物质不能融合在一起。

上述24种不相应行法,按照其内容,可分为五组:

第一组,表示某种特定性质的有: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

第二组,表示宗教修持和结果的有: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

第三组,表示语言文字的有:名身,句身,文身;

第四组,表示事物、现象之间关系的有:时,方,数,次第,定异,相应,和合性,不和合性;

第五组,表示事物、现象运动变化的有:生,住,老,无常,流转,势速。

不相应行法除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是依心法、心所法假立外,其余都依色法、心法、心所法而假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