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允许改正:人非圣者,应容许改过

允许改正:人非圣者,应容许改过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史稿·孙嘉淦传》:“语曰:‘人非圣人,安能无失。’此诚言也。夫圣人岂无过哉?惟圣人而后能知过,惟圣人而后能改过。”有了过错应允许他改正。《新唐书·李德裕传》:“人谁无过当容其改。且逢吉尝言之。”《三国志·吴书·宗室传》:“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没有过错呢?

允许改正:人非圣者,应容许改过

  人孰无过

  人谁没有过失。《新唐书·贾敦颐传》:“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

  人非圣人,安能无失

  一般人不是圣人,怎么能没有过失呢!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人非圣人,安能无失?古人叙一人之行事,尚不嫌于得失互见也;今叙一人之事,而欲顾其上下左右前后之人皆无小疵,难矣!”《清史稿·孙嘉淦传》:“语曰:‘人非圣人,安能无失。’此诚言也。夫圣人岂无过哉?惟圣人而后能知过,惟圣人而后能改过。”

  人谁无过,当容其改

  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应允许他改正。《新唐书·李德裕传》:“人谁无过当容其改。且逢吉尝言之。”

  人谁无过,贵其能改

  哪个人不犯错误呢?可贵的在于他能改正。《三国志·吴书·宗室传》:“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而能改正,这就再好没有了。《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黂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新唐书·陆贽传》:“传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仲虺歌成汤之德曰:‘改过不吝。”’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可贵的不在于没有犯过错误,而在于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过可振而谏可觉也

  过失是可以挽救的,直言规劝可以使人从错误中觉醒过来。《史记·蒙恬列传》:“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振:振作,奋起。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犯了错误,大家都看得见;改正过错,大家都会敬重。《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过则勿惮改

  有了过失不要畏难不改。《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惮:怕,畏惧。

  人能改过自佳,然必深知其非,有所不安于心,而后从谏如流,非可随声附和

  人能改正错误自然是好的,然而必须深刻地知道它的不对,心中感到不安,然后接受别人的意见就如流水一样畅快,而不是随便敷衍了事。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若夫迂袭短文,貌为理语者,虽未尝不窜名儒林,然非顽不知道,即窳不任事,赃私谄谀,史难屈指,白傅、樊川耻之,仆亦耻之。人能改过自佳,然必深知其非,有所不安于心,然后从谏如流,非可随声附和。”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们常常知道自己有过失的存在,然后才能改正。《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人们怕的是犯了过失而自己还不知道,既然知道了而不能改正,那就是没有勇气。唐·韩愈《五箴五道序》:“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

  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多听取别人对自己过错的批评,不要只听别人谈论自己的长处。《战国策·燕策一》:“臣闻之,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www.xing528.com)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感到欢喜。意谓能勇于接受批评,知过能改。《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盲则拜。”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学习,自己有了过失就要改正。《易·益卦》:“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愿意听取别人批评意见的人,错误得到了纠正,情况就越来越好;只想听别人说自己好话的人,情况就越来越糟,以至于大祸临头。《三国志·吴书·贺邵传》:“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闻过则喜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欢喜。意谓欢迎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清史稿’刘统勋传》:“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

  听到别人讲自己坏话,不必忧伤;听到别人讲自己好话,也不必沾沾自喜。唐·白居易《续座右铭》:“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善则称人,过则称已

  有成绩就归于别人,有错误就自己承担责任。《札记·坊记》:“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

  改过不吝

  改正错误要毫不吝惜。《新唐书·陆贽传》:“传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仲虺歌成汤之德曰:‘改过不吝。”’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改正过失不应吝惜,接受好的意见要爽如流水。宋·苏轼《东坡续集·上神宗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过失而不改正,过才是真正的过失。《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宣元六王传》:“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王其深惟孰思之,无违朕意。”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失败的根源。《韩非子·难四》:“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悛:改过,悔改。

  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犯了过错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仍然一意孤行,那是淹没自己高尚的名声,为人们讥笑的开始。《韩非子·十过》:“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

  不掩饰错误,不计较小事,不居功骄傲。《文中子·天地篇》:“子曰: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君子人哉。”文:掩饰。犯:抵触。校:计较。伐:自我夸耀。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选择其中对的、好的去办。《论语·述而》:“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