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改正不善从善

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改正不善从善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人行,必有吾师”,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吾师”,这里孔子用了个肯定词汇:“必有”,也就是不管同行的是何等样人,年龄如何,知识水准怎样,受过怎样的教育,有着怎样不同的家庭背景,一定有我可学习的方面。就是从别人的行为、举止、思想、风貌中汲取“善者”,改正“不善者”,这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吾师”。

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改正不善从善

“三人行,必有吾师”,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语原意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后以“三人行,必有吾师”为成语,其意思是说,如果有三人同行的话,其中必有我可学习的人。这是虔诚好学,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的表现。

“三人行,必有吾师”,这里孔子用了个肯定词汇:“必有”,也就是不管同行的是何等样人,年龄如何,知识水准怎样,受过怎样的教育,有着怎样不同的家庭背景,一定有我可学习的方面。后面两句是按不同情况作回答。一种情况是同行者身上有着“善者”,那就可以“择而从之”,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师”。另一种情况是“其不善者”,那就可以“见而改之”,这是又一种意义上的“师”。就是从别人的行为、举止、思想、风貌中汲取“善者”,改正“不善者”,这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吾师”。

由此,很自然地会让人想到子贡的话:“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是在说,善学者,何处不得师。这个道理也是永恒的。这里也反映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思想,他不单单向前辈学习,也向晚辈学习,同时向智慧高于和低于自己的人学习。(www.xing528.com)

与同时代的所有个体相比而言,孔子无疑是博学而多能的。可是,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是谦虚的,也是实事求是的。他当着学生的面,说自己在农业知识上“吾不如老农”。在培植菜蔬上,“吾不如老圃”。面对“鄙夫”(劳动者),他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心胸中似乎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