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轻机枪使用一般步枪子弹,随步兵一同行动,因此可以调节子弹的使用。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整体性覆盖着散热环,按照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测试的结果显示,完全无用。英国由采用勃然机枪开始,即取消了散热环,亦从未有任何问题。抗战结束之后,捷克式轻机枪即有许多的改进、简化方案出现,其结果,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改成了与加拿大造的勃然轻机枪一模一样。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第4班轻机手赵得魁带一名弹药手,沿交通壕跑遍了第2、第3排阵地,追射敌军机枪,迫使它三易阵地,终于被我消灭。”

——周益三、王汝昭、姜树德、卢松轩,固守虎牢关的七日七夜。《中原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亲历记》。

国军部队开始大量采用轻机枪,是在北伐之后,尤其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步兵突击组概念影响,以及在德国军事顾问建言下,轻机枪成为步兵排的标准配备。

轻机枪的特性:

1.使用步枪子弹

2.重量约为7~14千克,随部队行动;

3.使用枪托的肩式武器

4.主要为卧姿射击;

5.有简单的两脚架;

6.可以单人操作,但多数为两人一组,有副射手兼弹药兵一名。(www.xing528.com)

抗战之时,除了迫击炮之外,国军的各式火炮非常缺乏,多是配属在军以上使用;而重机枪连又是营级单位,无法分配到每一个正面;作战时步兵连唯一的自动武器,可能只有轻机枪或重管自动步枪。

由于国内轻机枪的生产一直无法赶上部队需求,虽然理想上轻机枪应配置到班,但是并不是所有部队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尤其是一些未经整训的地方部队,其轻机枪的数量更是多少不一,但基本上一个步兵排都能有2~3挺轻机枪,由连、排长调度使用。由于这是小步兵单位的主力武器,一般而言,国军将它们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日军杀伤很大;而且因为轻机枪重量轻、转换位置容易,不易捕捉,是让日军很头痛的武器。

轻机枪使用一般步枪子弹,随步兵一同行动,因此可以调节子弹的使用。轻机枪除了采用目标射击,对准随机目标,随时补捉射击之外,如果配置成交叉火力,效果更佳。由于轻机枪多为气冷,使用弹匣,在持续射击之后,需要严守射击纪律更换枪管,在换枪管或是更换弹匣时,火力会中断,如果两挺轻机枪交互掩护,不会给敌人有可乘之机。

当敌军距离尚远时(100~300米),如果我方已经开始射击,轻机枪应施行单发射击,并随意改变射击频率,模仿步枪射击,以掩饰自动武器的位置。待敌军进入近距离时,再以急火消灭。

国军的各式轻机枪,许多是采购自不同来源,以补充自行生产的不足,虽式样仍是繁杂,但至少都统一在7.92×57毫米口径,与步枪通用,减少了补给上的困难。

抗战时使用最多,并由主要兵工厂自行批量生产的型号为来自捷克的ZB-26。以“后见之明”的角度来看,我们是给自已出了个大难题。捷克式轻机枪的制造极为繁复,整个枪匣要由一块精钢切削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21厂后来要改用先锻造,再切削的加工方式来减少工序。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整体性覆盖着散热环,按照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测试的结果显示,完全无用。但是在加工上,增加了许多的工序,保养起来也很麻烦,凹陷的部分要一环一环地去清理。英国由采用勃然机枪开始,即取消了散热环,亦从未有任何问题。

以捷克式轻机枪而言,中国开始生产之后,除了21厂之外,没有从事简化构造、加速生产、提高产量的工作,算是很遗憾的一件事。当时曾想生产的麦特森轻机枪,其构造之复杂及加工之难,不在捷克式轻机枪之下。国内拥有的各式各样的同级武器中,我们都没有挑一种简单些的来仿造,例如俄制的DP,制造上就要简单得多,也不影响可靠性

当然,这是事后诸葛的说法。世界各国军械常有这种例子,即使现有的武器并不理想,在大敌当前时,也绝不会另起炉灶,只有硬着头皮保持现状。抗战结束之后,捷克式轻机枪即有许多的改进、简化方案出现,其结果,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改成了与加拿大造的勃然轻机枪一模一样。

捷克式轻机枪本身设计极为优异,加上过度工艺(Over Engineering)的生产,其服役的记录可圈可点。而且国内各厂可以自行生产,零件补充无虞;在国军中使用的时间也长,无疑是步兵较为熟悉的武器,由于经验的累积,使用的有效性、修护保养、零配件的供应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