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战机密档:国产卅节式水冷式重机枪

抗战机密档:国产卅节式水冷式重机枪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卅节式水冷式重机枪仿自美国柯尔特公司所生产的勃朗宁1917式水冷式重机枪。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诸岛的战役中,仍广泛使用此种水冷式重机枪,至于气冷式的1919式各型,更是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连级主力重机枪。汉阳兵工厂在民国10年10月10日正式生产,因此定名为卅(三十)节式水冷式重机枪。

抗战机密档:国产卅节式水冷式重机枪

卅节式水冷式机枪仿自美国柯尔特公司所生产的勃朗宁1917式水冷式重机枪。1917式重机枪由美国军械天才勃朗宁所设计,可靠性极佳,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采用的主力重机枪。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诸岛的战役中,仍广泛使用此种水冷式重机枪,至于气冷式的1919式各型,更是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连级主力重机枪。

中国制造的源起,根据当时汉阳兵工厂总办杨文恺回忆,是由一个美国军火贩子所引进,他联系上了直鲁豫三省副巡阅使吴佩孚,想要做一笔生意;吴私下召来杨文恺等人,问他们的意见,杨文恺回答可以自己仿造。吴佩孚即将美国商人以私贩军火的罪名关了起来,机枪则交给了汉阳兵工厂去研究,经过技师度量尺寸、细心研究,几个月后制造成功。吴佩孚这才将美国商人释放出来,原枪也还给了他。汉阳兵工厂在民国10年(1921年)10月10日正式生产,因此定名为卅(三十)节式水冷式重机枪。

卅节式的三脚架、鞍架及护身板

卅节式重机枪仿造的原枪正确型号不明,如果杨文恺的回忆属实,该商人为跑单的军火商,他手上的枪,可能是1919式外贸型,也可能是最早生产的军用1917式机枪之一。

国产的卅节式重机枪在前盖板及照门座下有个油匣,中有油磅心子,随拨子拐左右移动,将油挤出,经由前盖板下的一个铜管,将油喷入枪膛中。这个相信是国人自行加上的装置,以因应子弹质量不稳定的现实情形。另外,汉阳兵工厂造的卅节式重机枪的保险在后方插板下方,而上海及后来11厂生产的保险钮,都在右板的尾部上方。(11厂的重机枪厂原为汉阳兵工厂的机枪厂。)

1917式定型之后,枪本身的变化不大,但是脚架之枪座则有许多不同形式。柯尔特公司在1919年推出了外贸型,称之为1919式,其枪座恢复至勃朗宁的原始设计,后来亦称之为M35型,与美军的1917式及1917A1式有减重镂空槽明显不同,卅节式重机枪的枪座与此相似,但是脚架本身的设计却不一样,后脚与脚架头固定在一起,可以作小幅度旋转;调整高度时,依靠两只前脚旋转的角度来决定高低,二四式与此相同。两只前脚的固定方式,较类似于德国马克西姆1909式的脚架,较为粗大,有快速夹具及锯齿轮供初步固定,再用手转螺栓旋紧。美式1917脚架使用三个不同的固定锁螺,三只脚都可以单独调整。

腾冲作战的国军机枪手,正在操作一挺11厂出产的卅节式重机枪,注意其枪匣正中央下方11厂的工厂识别牌及枪座的形状,国产卅节式重机枪的工厂识别牌似乎都是钉在这个位置,美制1917系列则是打印在左上方的角落。同时也可以看见拉柄用链条连住,防止遗失,表示可以任意取出,插在拉柄正下方枪座的一个凹槽中

美制1917式水冷式重机枪,卅节式仿自此型,注意其脚架的差异

上页图放大之后,可以看见卅节式的四个特征:1.保险钮;2.枪匣尾端插销固定座;3.工厂识别牌;4.拉柄插座(此枪为11厂于民国30年12月生产)

民国21年“一·二八”事件时的一挺卅节式机枪照片局部放大图。注意其前脚固定方式及前方可见的锯齿。其拉柄插在枪座的插座上。其固定枪座上下移动的转螺,与汉阳厂的形状不同,这是判断卅节式重机枪来源的一个线索。工厂识别牌显示这是上海兵工厂生产的卅节式重机枪(Leland Ness提供)

油匣及枪匣的剖面图,可见照门座下喷油的构造

勃朗宁水冷式机枪的设计,并不需要使用枪口助退器(Booster),国产的型式也都没有配置,因此枪口部分只是用一个水套封盖(Gland)封住,当然内部必须由密封细绳(Packing)绕起来,并用上很多润滑油脂,一来帮助枪管工作,二来防止漏水。后来的气冷式的型号,由于枪管加重了许多,必须使用枪口助退器才能工作。

国内生产的卅节式,有几个不同的地方,最主要的不同是枪匣尾端固定销座的改进。美制1917式原设计仅是将插销座固定在底板上,在实际使用一阵子后,发现枪匣底座及右侧会受力龟裂,以至于散开。因此在1939年的1917A1式插销座改用一个套板,以铆钉固定在枪匣侧面,此后生产的各型都作了这项改动。国产的卅节式可以看出是一个整件,而且套在枪匣外侧,其强度较原设计有大幅的改进。这相信是因为当时军阀混战,卅节式实战的经验,在当时还超过美国的1917式,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从后方看卅节式脚架头,固定枪座上下移动的转螺,为汉阳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二四脚架前部,与卅节式非常相似

美制1917A1式脚架前部近照,可以看出不同的固定锁螺装

由于卅节式是在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因此质量并不稳定。根据兵工署的测试,各厂生产10余年后,产品中也没有一挺可以自动发射200发以上,但是原枪是枪械史上最可靠的设计之一。1917式在美国陆军的测试中,有一口气发射39500发只有一个零件故障的记录。兵工署多次向美国和比利时两国商取全套工作图样,没有结果,曾一度决定停造卅节式重机枪,专造马克西姆式重机枪。

柯尔特外贸用勃朗宁水冷式重机枪M35脚架,卅节式重机枪脚架的枪座与此类似。图中的1919A4式仅是用来显示机枪与脚架的固定方式

美军制式1917A1式脚架及枪座,注意其减重镂空刻槽,并在尾端增加了侧调(Traverse)转钮

中国各厂所生产的卅节式重机枪,产量很小。最主要的生产单位汉阳兵工厂一年只能生产300余挺,上海兵工厂只能生产500余挺,其他兵工厂生产得就更少了。抗战时,汉阳兵工厂的机枪厂交给了11厂,卅节式也持续生产到抗战结束,11厂曾加以改良,增加了对空射击脚架及瞄准具等设备,但产量不像二四式那样大量增加。相对于此,美国在1917年采用为制式机枪之后,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共出厂了5万余挺,其他半成品、零件还不算在内。虽然如此,北伐前后,国内部队使用的勃朗宁机枪,都是国内各厂自行生产的,柯尔特公司并没有大量售与中国的记录。

“八一三”淞沪战役时在上海附近作战的国军,卅节式的脚架放平,以降低暴露。左侧的弹药箱挂在脚架上,这样可以减少上弹机构的负荷,减少磨损及故障的机会。右边持望远镜军人的钢盔上,依稀可以看到国徽

“一·二八”事件时第19军在上海附近布防,图中即为一挺卅节式重机枪。此外,图中右边的士兵,正在压装汉阳造5发漏夹

勃朗宁1918式装弹器,置于其木箱之上,一般用螺丝或钳夹固定在一个坚实的桌面上;工作时,转动左后方的把手

卅节式使用布弹带,但是它所使用的弹带,不像马克西姆布弹带有铜夹指示子弹在弹带内的深度,而是靠弹带上每一个子弹口袋的收口,来决定其大致深度。勃朗宁除了设计1917式之外,亦设计了装弹机,称为1918式装弹机(Cloth Belt Filling Machine,Model of 1918),可以将子弹一次推进到正确的深度。目前没有找到国产装弹机的相关记录。如果士兵需要一发一发地装填,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勃朗宁设计1917式时,选用的操作模式是短冲程、管退式。在此之前,他曾设计过柯尔特1895式气冷式机枪,使用气退式,但是他并不满意。最后他和马克西姆得到同样的结论:管退式最为简单、可靠。勃朗宁机枪作业时,枪管、枪管延伸部与枪机同时后坐,在后退16毫米之后,枪管与枪管延伸部停止,此时枪机的闭锁已经解开,由原先剩余的后坐力量及枪管组推动的一个加速器的补助,枪机继续后退,完成退壳、抽弹、上弹等动作。

卅节式重机枪使用上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闭锁间隙(Head Space)的调整。卅节式重机枪的枪管旋入枪管延伸部,因此枪管、枪管延伸部、枪机面的相对位置对闭锁间隙有绝对的影响。枪管分解时可以由延伸部取出,长期使用,闭锁间隙也可能逐渐改变,需要经常注意其距离的调整,如果与作业标准相差太多,甚至会导致枪匣炸毁。

一张广为引用的民国21年“一·二八”事件时的图片。军官与机枪兵旁边得一般都以为是美制勃朗宁机枪,但从其固定枪座上下移动的转螺可以看出,为沪式(Leland Ness提供)

另一个会影响作业的问题是发火时间(Timing),由于卅节式重机枪并不是在各机件完全静止时才击发,因此枪管、枪管延伸部及节套(Trunion)的相关位置非常重要,否则后坐力的动能可能被枪机动能抵消、减弱。击发的时机不正确,是勃朗宁机枪不能全自动工作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可以经由调整扳机杆达到快或慢击发的效果。美军配发一种混合闭锁间隙及发火时间量具(Timing & Head Space Gauge),让机枪手在野战情况也可以进行调整。如果没有这个工具,只能凭机枪手的经验了。

自民国32年(1943年)起,美国依据租借法案,开始向国府提供30个步兵师的装备,其中包括2448挺重机枪;到战争结束时,实际配发到中国部队的数目为2160挺。1917A1式与国产的卅节式重机枪几乎相同,因此训练、使用并不是问题,连弹带及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是由于这些枪使用的是7.62×63毫米(30-06)子弹,因此造成了弹药补给的困难。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将30-06的枪管换成7.92×57毫米(卅节式)的,在弹带入口前方加上一个隔板即可(7.62×63毫米与7.92×57毫米全弹相差4.15毫米),其他零组件均可照常使用,不过至今史籍中尚未见到当时有改口径的记录。

在放大及增加亮度之后,可以看见圆圈内国造卅节式重机枪的工厂识别牌

勃朗宁式机枪的闭锁机构之一。图中所显示为枪机(上)、枪管延伸部(下),箭头所指部分即为闭锁块,可以在椭圆形的开口中上下移动。图中位置为闭锁块上移开锁,枪机与枪管及枪管延伸部连接在一起,发射时,三者共同后坐5/8

勃朗宁式机枪的闭锁机构之二。如图中所示位置,当枪管延伸部后坐时,机闩部分(Lockframe)在两侧的突出开锁片会将闭锁块压下,枪机和枪管及枪管延伸部即可分离。同时,枪管延伸部推动助力心子(Accelerator,图中箭头1),打击枪机后部(图中箭头2),加速枪机后退,进行退壳等动作

勃朗宁式机枪的枪管与枪管延伸部接壤部分,箭头所指为一种固定预空的弹簧销

勃朗宁机枪使用的250发布弹带装在弹药箱内

中国勃朗宁机枪的另一个来源是在北伐之后。由于国府积极建设空军,曾向美国采购寇帝斯(Curtiss)霍克(Hawk)、波音(Boeing)281等型号的战斗机,上面装的都是30-06版本的勃朗宁气冷式机枪。根据柯尔特公司的记录,当时至少有195挺航空型机枪售予中国。后知后觉地来看,当时应该要求改装8毫米口径,总不能连子弹也要进口。柯尔特公司原可按顾客的要求,更改口径,包括8毫米、7.65毫米、.30-06等,只要说一声就是。可能当时的主事者,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细节。后来中国空军英勇作战,虽然战绩显赫,战损也大,不久即损失殆尽,零件及弹药的供应上,可能也并未造成什么大问题。

在抗战初期,亦曾向波兰购买过一批该国仿造的7.92毫米勃朗宁1917水冷式重机枪,型号为Wz-30。其机槽中部右侧刻有鹰标、Wz-30、序号等。

卅节式重机枪在北伐前后,曾是最主要的国产机枪,到了二四式定型、量产之后,其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不过生产一二十年,前后至少也该有1万多挺,因此抗战时在部队中服役的数量,应该仍旧相当可观。

卅节式重机枪各部分名称,注意此处无保险钮及拉柄插座

美国人马克西姆(Hiram S.Ma×im),1882年开始研究自动武器,在试验过了今天仍在使用的三大作业原理(管退式(Recoil)、导气式(Gas)和自由枪机式(Blow-back))之后,他的结论是管退式作业最为可靠。他的第一挺样枪,在1885年4月的国际发明展中亮相,赢得了一枚金牌。1887年3月,他首度售给英国政府两挺马克西姆机枪,由此,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把完全不靠外力,使用子弹发射的部分力量来达成自动工作的武器。

中国对马克西姆重机枪并不陌生。金陵兵工厂在光绪15年(1889年)即仿造出马克西姆重机枪,但是并未进入量产,仍以生产格林炮为主。民国3年(1914年)2月金陵制造局又仿制成功德国七九马克西姆重机枪,并命名为“华宁”,在生产300挺之后,于民国10年(1921年)停产。记录中显示在民国2年(1913年)上半年,DWM即卖给中国16挺1909型重机枪,当时称为“七九水机枪”。

国内仿造各型马克西姆重机枪的局、厂很多,其中以金陵兵工厂的二四式最为重要,其总产量也最大。兵工署技术司兼司长俞大维民国23年度(1934年度)工作报告摘要提道:“(三)重机枪 马克西姆式重机枪之全套工作图样,系由德国兵工署赠送,已交宁厂根据小项图样,将现造之同式机枪,陆续改制,约计10月间可交新出品。”定型的马克西姆式重机枪,于民国24年1935年8月开始生产,枪号2551之后,称为“二四式七九马克西姆重机枪”。

21厂的陈述为:“本厂制造马克西姆机枪垂二十年,复蒙兵工署交下德造是枪蓝图,觉可采者颇多,遂从事改造。计增加者有:练习弹枪口罩、高射装置、纵扫射击装置诸部。改良者有:击火及保险装置、三脚架等零件。其他各件尺码公差与材料规格,几均采用德式。枪成,定名为二十四年式马克西姆机枪。”

抗战时,一共生产了18694挺。关于二四式重机枪有几件事常为人所误会。

1.二四式重机枪不是仿造自德国MG 08式,两者的机体不能互换,脚架不同,脚架固定方式也不同。

2.二四式重机枪不是根据德国的图样才生产的,只是利用图样确认了公差,以利于大量生产。

金陵兵工厂对二四式重机枪作了许多改进,如扳机、高射架、高射照门等,都是德国MG 08/1909式所没有的。

二四式重机枪顶盖兵工署徽、21厂厂徽及序号(罗伯特·法里斯藏枪)

国产二四式重机枪帆布弹带,打印有“验收”二字(琼-弗朗科斯·勒让德(Jean-Francois Legendre提供)(www.xing528.com)

马克西姆重机枪机关体作业程序,由左至右:1.前一发发射;2.弹壳拉出、抛壳,同时将新弹送入弹膛;3.闭锁完成,上端咬住一发新弹,4.击发。请注意这些动作包括了大幅度的左、右移动,但并未在此图中显示

民国26年绥远演习的一幕,马克西姆重机枪装上了环形表尺、子弹挂盒及高射脚架,作防空射击,图中亦可看出,该枪装有肩架

由于二四式重机枪的基本原型是德国DWM出口的1909式外贸型,其机关体连接改成容易装卸的型式,可以调整间隙,二四式重机枪脚架采用在1909式上进行改进的1916式,较德国MG08式的鞍架要轻便简洁。出厂的新品中每6挺有1挺加配有高射接杆、环形表尺、撑肩及高射子弹挂盒,可改换为防空射击之用。其环形表尺与德国的MG34机枪通用。

二四式马克西姆重机枪退壳管部分特写,这个部分平时保护在机箱之中,这也是马克西姆重机枪的一个特色。机关体将弹壳从上方的枪管中抽出后,送入下方的退壳管,管口有一个抓壳钩,将弹壳留住。下一颗弹壳上来时,才将上一颗由前方顶出

马克西姆重机枪没有一般枪械常见的枪机,其击发、上弹、退壳的主要组件称为机关体(Lock),而闭锁则依赖一个肘节式的机械装置。其原理类似手关节,在伸直时,阻碍力最大,即子弹击发时,肘节是直的。在枪管后退时,才弯曲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机关体离开枪管。这样的安排,如同一般的后方闭锁枪械,对弹壳的质量要求较高。

马克西姆重机枪机关体的各部名称(根据1943年驻印军步兵武器教官训练手册重新绘制)

马克西姆重机枪的作业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击发时枪管、枪机走钣一起后坐,推动机柄,使机柄顺时针方向回转,带着机关体后坐而开锁。枪管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复进,机关体到定位后,复进簧力使机柄反向回转,推动机关体复进到位而闭锁。

马克西姆重机枪的一个特色是复进簧的强度可以调整。这是马克西姆设计上的一个优点,在使用不同批号的子弹及枪支在不同环境、状况时,可以按强度调整,保证作业正常,这和气退式的瓦斯调节钮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机枪手如果不经常注意其设定,分解、组合之后不重新调整,反而不能自动工作,或是产生不必要的磨损。

马克西姆重机枪冷却水筒工作示意图(蓝色的两个进气插销,固定在水筒的两端。插销尖端有孔,供水蒸气流通,插销的上方有洞,让水蒸气进入。箭头为水蒸气的走向,在筒的左下侧泄出筒。两个插销之间有一个滑套,称为避气管,当枪身上仰时,滑下盖住后方的进气洞,枪身下俯时前移,盖住前面的洞。这个设计是要确定任何一个位置水蒸气都能泄出,同时水不会进入排气部分。水平时,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卅节式与此类似,不过不使用两个分开的插销,只是一个长管,在两边上方开气孔,外部再加上滑套)

二四式重机枪的蒸气管,是一根长铜管外加上一个套筒,构造较为简单,类似卅节式。图中上面的两根蒸气管显示露出前后两个进气孔。最下面的蒸气管露出右边枪口附近的排气孔,通往水套外面

金陵兵工厂/21厂马克西姆机枪产量

马克西姆重机枪的另一个发明是用水来冷却机枪枪管,水冷式利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不超过100℃的物理特性,如果继续加热,沸水就会转化成水蒸气,将热量带走,而水温仍旧保持在100℃。因此只要水套中有水淹过枪管,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对于金属而言,100℃算是相对的低温,并不会影响它的物理性能。除了在射击时,枪管两端多少会漏一些水。由于冷却水也不是循环的,射击前装水,作战时需要适时向水套中补充水。实际射击时,大约要打个上千发,才会稍有水蒸气由水套泄出。

在当时的训练手册中,指示使用热肥皂水清洗枪管,以清除腐蚀性的底火残渣,而且建议射击完毕立即进行,因为可以利用水套中的热水。使用后连续3天,都应重复清理。

二四式重机枪的复进簧盒,虽然其上有位置标示,但是这些标示并不很精确。注意左侧的调整杆

一般照片中看到,装在套筒前下方的长橡皮管,是用来引导水蒸气用。将水蒸气引入水柜中,水柜中的冷水会将其冷却,不使它泄入空气中。尤其是在寒冷地带,泄入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马上形成一团白雾,不但阻挡了射手的视线,也连带告诉敌人我方重机枪阵地的位置。水柜中的水,当然也同时提供给冷却水筒补充用。

平均起来,每发射1000发子弹大约会消耗1.7千克的水;抗战时国军使用的水桶是常见的9.1千克(2加仑)英式汽油桶,冷却套筒中装满水是4千克;理论上,如果冷却水筒中装满水,再带上一桶水,可以发射近8000发子弹。当然,实际应用上,水蒸气会进入冷却桶回收,即使有少量水从枪中漏出,能发射的子弹数应会比这个数字大。二四式重机枪的说明书中表示,每打两条弹带(500发),即应向套筒中加水。

二四式重机枪的枪管直接浸在冷却水中,因此水筒的密封完全取决于枪管两端的密闭程度,如果完全封死,枪管不能自由后坐,也就不能工作。若是不封起来,枪管一旦后坐,水筒的水会大量涌进机匣。因此在枪管枪膛部及助退器后端枪口部,要用密封石棉线缠绕起来,就像今日封水管用的密封带,并加上大量的油脂,密封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射击时水筒不会明显漏水为准。

二四式重机枪出厂所附的说明书:内文78页,详细说明各部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方法(Jean-Francois Lengendre提供)

机匣有特殊印记“抗战必胜”的二四式重机枪,由序号推算,应是民国30年生产(中国台湾军事历史文物馆藏枪)

军委会驻滇干训团二四式马克西姆重机枪训练。二四式重机枪的脚架上有附装弹药箱固定架的设计,但是一般都放在地上,弹带本身的重量,增加了上弹机构的负荷,容易引起故障,所以一般都有辅助射手帮忙提起弹带。图中左右各有1个戴遮阳帽的美军教官,后方1个戴船形帽的美军,另外还有4个中国军官及1名穿西装的中国人

二四式重机枪的助退器在铁片与水套之间的一段,有两圈小孔,在助退器前后移动时,供多余的药气排出,此时未完全燃烧的火药与空气接触,就会产生火焰。助退器上装有一个圆铁片叫做避光片,用来遮掩助退器的火焰,使敌方无法判别重机枪的位置。喇叭形的消焰器,则是用来减少枪口火焰的,尤其在黑夜里,不至于妨碍射手视线。

二四式重机枪使用帆布弹带作为供弹机构,每条可装250发子弹,装在一个木箱中,可重复使用。早期曾有用皮带制作的,至抗战均已改用帆布制作。在当时各国纷纷改用金属弹链时,二四式并没有使用金属弹链的记录。

当时每枪出厂时,配机关体2个,弹带36条,备用枪管3支,装弹机1具、枪衣、水壶及软管各1个,以及其他备份零件、工具等。

二四式的扳机是相当独特的,一般马克西姆重机枪采用压板,左手拇指要推开保险,右手拇指压扳机击发。民国25年(1936年),金陵兵工厂采用了当时德国最新研发的扳机装置,在双把手前各有一垂直的联动杆,任何一边往后拉,都可以击发,其动作简单而且自然,当时称为“单手操作扳机”,所有的二四式都采用了此项装置。

二四式重机枪的枪口焰挡片及助退器分解图。注意助退器前后段上的小孔

二四式重机枪的单手操作扳机,发射时往射手方向拉即可击发

据说这是抗战时“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从山东吴佩孚旧居“收缴”来的一挺马克西姆重机枪,由其表尺照门设计及全铜冷却水筒来看,应是19世纪末最早的马克西姆重机枪型号,但是脚架亦为1909式的配置。枪匣上镌刻有“树武”二字,应是国内仿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枪)

马克西姆重机枪的拉柄,在上膛时是往前推的。第一次推时,左手要将弹带拉入定位,拉柄松开之后复位,咬住子弹;第二次推时,拉出子弹,左手再拉弹带、放掉拉柄后,机锁将子弹上膛,全枪备便。唯一的例外是维克斯的“C”型之后,由于将机关体上下颠倒来缩减机匣的高度,连带的拉柄方向也反过来。现代机枪,大都向后拉,在感觉上也较为自然。

二四式重机枪构造看起来虽简单,但是有许多小零件,尤其是机关体,构造像手表一样,任何一个小零件故障,整枪即不能工作。因此每一挺二四式重机枪配发两个机关体,除了序号与枪号相同之外,并注明A或B。若是出了问题,可以马上更换,待到有空闲时,再将机关体分解,排除故障或更换零件。

二四式重机枪脚架是个庞然大物,虽然如此,如果不将脚架固定,并用沙包补强,射击时,整枪仍会逐渐后退。为了形成打击区,重机枪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作战时,重机枪不像轻机枪可以灵活调整方向,因此事前的战场距离测量、定位分划、补助标尺的设定(可在射击位置前用竹竿等标示)都很重要,可是若是机枪位置移动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失去了作用。

脚架前方有装置防护盾的卡槽,但是中国并没有制造或使用防护盾的记录。后脚架中可装备用枪管,枪架水平射界支架下有备用机关体盒,坐垫下有工具盒,装皮漏斗、小零件及工具等。二四式重机枪脚架仍是老式的前二后一的设计,并有坐垫,其设计是让射手坐着射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场火力大增,各国纷纷改成前一后二的设计,取消坐垫,主要的射击姿势改成卧射。二四式重机枪脚架虽也可以放平,不过后脚架会卡在中间,射击时还会有振动,想来不是很舒服的事。

驻印军的重机枪训练,明显是为了照相而摆设的情景,该枪并未装上弹带,也未接上排气管及水桶。二四式重机枪脚架可用作高射、跪射及卧射。此为卧射姿势,注意射手左手肘放在左肘垫上

二四式重机枪机关体分解之后的各零件图,有如一块手表一样复杂、精细

民国31年(1942年)2月,21厂主任邵焌督同该厂员工开始筹备,完全依照规定公差,再次从事改进,其目的是为了使机关体内各零件均可互换使用。民国32年(1943年)11月开始出品。除机关体正身印有枪号外,其余机关体内各零件均不再打印枪号,表示彼此均可互换使用。现代人对零件对换的观念都很熟悉。一个相同的零件,只要是同型的枪械,应该都可以置入使用,这对兵工维护系统而言,意义重大,可以大幅减轻军械维护的资源。否则,每一个替换零件,都要用手工来配试,直到可以工作为止。今天我们知道,要达到零件可以互换,第一当然是定出每一个零件合理的公差,在最大、最小范围内,军械仍旧要能正常工作;但是还要有刀具精密到能生产出符合公差的零件;最后还要有恰当的质量管理,凡是不合规定的就要退回去重做。这一连串的作业程序都必须到位,才可能生产出可以替换的零部件。

21厂发现疵病后逐渐注意改良之处尚多,均详载于使用说明书中。

抗战时典型的二四式重机枪配置,使用布弹带、木制弹药箱及英式汽油筒作为冷却水筒

二四式重机枪枪机部说明图

二四式重机枪二脚架各部说明图

二四式重机枪各部分说明图

由于二四式重机枪定型较晚,吸收了各国实战的经验,取长补短,是马克西姆重机枪中最优秀的型号之一,可靠性极高,与其他列强出品的不相上下。其中各式各样的改良,在兵工前辈们,尤其是金陵兵工厂的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结合在一起,其成品是一挺世界级的武器。

守瓦兹洛色水冷式重机枪

守瓦兹洛色水冷式重机枪是德国人安觉斯·守瓦兹洛色(Andreas Whilhelm Schwarzlose)发明的,1905年由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开始量产。

守瓦兹洛色设计这一款机枪时,正是马克西姆、哈其开斯等机枪百花齐放,各国军方开始将重机枪列入部队编制的时候。守瓦兹洛色是第一个将重机枪简化又不失可靠性的设计者。他决定不用马克西姆重机枪复杂的机关体,亦不用复杂的导气系统,仅用子弹反冲的力量来获得自动功能。由于他的设计并没有完全的闭锁,因此在子弹击发时,要用枪机的重量及强力的复进簧来避免过早开膛;此外,仍需要一个延迟杠杆及较短的枪管来补助。早期的机枪,子弹在上膛前要先润滑,否则无法退壳,后来斯太尔公司将枪机加重,克服了这个问题。

守瓦兹洛色重机枪的作业图,其作业方式为反冲式延迟开锁,所有机件都只使用一个主弹簧控制,延迟杠杆在开锁时须作一个半圆周期的运动,达到延迟的效果

守瓦兹洛色机枪曾被捷克、荷兰、瑞典、匈牙利等多国采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是常见的武器。

四川兵工厂于民国7年(1918年)开始生产,产量很小,每月只能生产1~2挺;大约在同时期,广东兵工厂也曾生产过一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