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现象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现象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现代性本身同时间的结盟,以及它对进步概念的恒久信赖,使得一种为未来奋斗的自觉而英勇的先锋派神话成为可能。先锋派在每一个方面都较现代性更激进。很显然,没有一种得到充分发展的显著的现代性意识,先锋派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先锋派同现代性或现代主义混为一谈,这种混淆是英美批评界屡有发生的,也是下面的术语分析所要消除的。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现象

现代性先锋派

由于现代性的概念既包含对过去的激进批评,也包含对变化和未来价值的无限推崇,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现代人,特别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喜欢把“先锋”1这个颇富战斗性的比喻应用于众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政治等。这一概念明显的军事内涵又恰好指明了先锋派得自于较广义现代性意识的某些态度与倾向:强烈的战斗意识,对不顺从的颂扬,勇往直前的探索,以及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对于时间与内在性必然战胜传统的坚定信念——这些传统试图成为永恒、不可更改和先验地确定了的东西。正是现代性本身同时间的结盟,以及它对进步概念的恒久信赖,使得一种为未来奋斗的自觉而英勇的先锋派神话成为可能。历史地看,先锋派的发端,乃在于加剧现代性的某些构成要素,从而把它们变成革命精神的基石。因此,在十九世纪的前半期乃至稍后的时期,先锋派的概念,既包括政治上的也包括文化上的,只不过是现代性的一种激烈化和高度乌托邦化了的说法。

一个教条革命者会情不自禁地认为自己是先锋派的一员,从他的观点看,专横的过去注定要死亡,因为从长远来说正义必将胜利;但是,由于传统的压迫性影响会波及一个很长的时期,立即同它作斗争并尽可能地抑制它就十分重要——这样做的途径是赶紧加入先锋派。尽管就历史演进的广阔前景看没有什么能够挽救过去,但过去,以及那些革命者们认为是过去的残渣余孽的东西,却显现出一种恼人的、具有恶魔般威胁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先锋分子受其敌人,那个无比狡猾和可怕的妖魔的催眠,最后往往会忘记未来。他似乎以为,一旦过去的恶魔被驱除,未来就会自行其道。由于我们的兴趣主要在于美学,这里不妨指出,先锋派的理论未来主义多数时候仅仅是在为下述二者寻找根据:那些最为激进的论战姿态,和那些颠覆性的或公然从事破坏的艺术技法的广泛运用。否定要素在各种艺术先锋派的实际纲领中所具有的极端重要性表明,它们最终是在致力于一种全面的虚无主义,它们的必然结局是自我毁灭(在此达达主义及其“为反艺术而反艺术”的自杀式美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www.xing528.com)

先锋派起源于浪漫乌托邦主义及其救世主式的狂热,它所追循的发展路线本质上类似于比它更早也更广泛的现代性概念。这种相似无疑源于一个事实,即:两者从起源上说都有赖于线性不可逆的时间概念,其结果是,它们也都得面对这样一种时间概念所涉及到的所有无法克服的困境与矛盾。没有哪一种先锋派的特性,就其任何历史变化形态而言,不是暗含甚或是预见于范围更广的现代性概念之中。然而,在这两种运动之间有着诸多重要的区别。先锋派在每一个方面都较现代性更激进。先锋派较少灵活性,对于细微差别较少宽容,它自然更为教条化——既在自以为是的意义上,也在相反的自我毁灭的意义上。先锋派实际上从现代传统中借鉴了它的所有要素,但同时将它们加以扩大、夸张,将它们置于最出人意料的语境中,往往使它们变得几乎面目全非。很显然,没有一种得到充分发展的显著的现代性意识,先锋派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先锋派同现代性或现代主义混为一谈,这种混淆是英美批评界屡有发生的,也是下面的术语分析所要消除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