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锡伯族蝴蝶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锡伯族蝴蝶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锡伯族蝴蝶舞申报单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2013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蝴蝶舞,锡伯语称“多木多昆马克辛”。1764年,数千名锡伯族官兵奉命从东北西迁新疆屯垦戍边,把原有的蝴蝶舞艺术带至新的家园,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为蝴蝶舞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生命,使之成为内容积极向上、艺术表现力强的一种民间舞蹈。蝴蝶舞,多以女子独舞见长,有时亦可男女对舞。

锡伯族蝴蝶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锡伯族蝴蝶

申报单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

2013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蝴蝶舞,锡伯语称“多木多昆马克辛”。主要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乌鲁木齐市以及沈阳市等锡伯人聚集的地区。

蝴蝶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提供)

新疆锡伯族祖先曾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以骁勇善战著称。明末清初,先后编入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后迁至东北各境和北京等地驻防。锡伯族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崇拜大自然,因此通过观察山水草木的细微变化,模仿飞禽走兽的各种姿态,创造了模拟蝴蝶姿态的原始舞蹈,这就是现今蝴蝶舞的雏形。

蝴蝶在锡伯族青年女性心中,是美的化身,是向往自由的象征。蝴蝶舞通过对蝴蝶飞行姿态的描摹,及捕捉蝴蝶的整个过程,表达了青年女性对美好爱情婚姻自由的向往以及执著追求。

1764年,数千名锡伯族官兵奉命从东北西迁新疆屯垦戍边,把原有的蝴蝶舞艺术带至新的家园,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为蝴蝶舞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生命,使之成为内容积极向上、艺术表现力强的一种民间舞蹈。

解放后,蝴蝶舞得到发展,成为表现锡伯族人民讴歌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在锡伯族人民中间深深扎根。20世纪,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工团将蝴蝶舞经过提炼再创作,搬上舞台;60年代,蝴蝶舞以其独特的风格、优美的舞姿、较强的艺术魅力,在锡伯族民间广为流传。现今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保护下基本延续,但民间艺人匮乏。

蝴蝶舞,多以女子独舞见长,有时亦可男女对舞。蝴蝶舞作为即兴表演的一种舞蹈,除已经形成的若干个相对固定的主要动作外,在分节动作上,表演者可以即兴发挥和创新。

蝴蝶舞的表演不分场合、时间和地点,或在田间地头,或在街头巷尾,或在饭后休憩,或在节假日,凡锡伯人聚集之处都可即兴表演。(www.xing528.com)

由于蝴蝶舞形成时间较早,且在民间流传延续至今,因而形成了一些与此相配套的古老民歌,歌曰:“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撒围;踏遍千重山,猎夫凯歌回”。歌中反映了锡伯族猎人骑骏马,带猎犬,架猎鹰或手持大头棒到深山老林行猎满载而归的情景。蝴蝶舞节奏明快活泼,一个节拍结束时略带停顿,再开始第二拍节。音律由弱渐强,开始时比较缓轻,随着舞蹈情节的发展,渐趋快重,由柔腻抒情渐变刚韧有力,庄重热烈,最后在欢快的旋律中结束。

蝴蝶舞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由寻蝶、捕蝶、赏蝶、失蝶直到最终复得。在这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着捕蝶者的迷惘、欣喜、惆怅、惊讶、激动,充分展现追求美好爱情及婚姻自由中所遇到的不同的心理变化,包括寻觅的苦恼、追求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

蝴蝶舞(安素拍摄)

蝴蝶舞分若干个大分节动作,在每一个大分节动作中又分若干个小分节动作,合2/4拍节进行。表演时,手臂、头部、腰部、上身、腿部都有特定动作,表演时务要配合对称,富有弹性。腿部动作尤为关键,要求沉稳有力、刚柔相济。“弹踢踏”是蝴蝶舞的特有动作,贯穿整个舞蹈。舞蹈中的每一个小分节动作的舞步都要按照轻重不同的节奏,脚跟弹磕地面,不断地发出踢踏声响,并借此移步或进或退或旋转,和膝部伸缩结合,传至全身,产生以弹踢带动全部的效果。

“双肩摆动”是蝴蝶舞中的另一个特有动作,与常见的抖肩迥然不同。通过双手叉腰,双臂带肩,在后仰前俯中两肩前后摆动。其与腿部交叉弹踢结合在一起,富有立体感。

蝴蝶舞中的掌位提腕动作为手臂朝前伸出,手心朝左朝右或完全朝下,手腕呈垂直式,翻动自如,柔软优美。

蝴蝶舞有专门的曲谱,由锡伯族经过长期创作和演奏而成。曲谱理想的伴奏乐器为“东布尔”。“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两弦弹拨乐器,共鸣箱似哈萨克族的“东布拉”,但没有品位。“东布尔”用山羊肠作弦,可就地制作,简便耐用。这种乐器一般用于小型舞蹈的伴奏,音调深沉有力,节奏感很强,适宜于伴奏蝴蝶舞这种民间舞蹈的演奏。

蝴蝶舞在舞台演出时,可用管弦乐器伴奏。服饰也要求新颖别致,表演者头上缠一节红头绳,插一朵鲜花,梳长辫披于身后,项挂蝴蝶式项链。身着多色蝴蝶裙,彩裙、颈圈、裙摆部位镶贴金色花边,与彩裙的其他图案和颜色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此外,戴耳环、佩手镯、脚穿绣花鞋,表演者右手执一块锡伯刺绣方绢,宛如蝴蝶翩翩起舞,轻盈优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蝴蝶舞源自于锡伯族古代渔猎生活,始终保留着原始的舞蹈语言和舞蹈风格,这对研究锡伯族古老的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开展锡伯族的民间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一定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