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舞台的画景日渐进步,舞台迷争议略减少

舞台的画景日渐进步,舞台迷争议略减少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舞台的画景戏剧日渐进步,舞台上表现的方向日渐减少。战不过“舞台迷”的朋友往往背着观众说话,与动作,听了易卜生的议论就有所藉口,以为他常把背心向着观众是很合理的了。舞台上,无论在甚么时候,总有一张活泼美丽的画。满台人底惟一目的就是用自己身体与同伴们同摄一片一片绝美的画景在观客眼帘中的镜里。舞台监督在分节排练时务必注意到这一层,使每一演员底每一动作入画景,而每一节中必须有一幅绝妙图画。

舞台的画景日渐进步,舞台迷争议略减少

五 舞台的画景

戏剧日渐进步,舞台上表现的方向日渐减少。起初在野蛮时代,戏剧是围在人丛中演的,所以四面都可看见。后来因为演者不愿露本来面目以及把装扮的事做给观众看,兼之台上的设备逐渐复杂,才由四面变成三面,把余下的一面留作演员装扮与休息之用。及至电学大进步,舞台里面可以随意施射电光,演员无论在舞台上的那一部分演作都能教台下看见,于是把从前凸出之部分削平,“舞台环门”(Proscenium Arch)就变成了装画的镜框。一出戏剧就成了许多舞台图画(Stage Picture)底总积。

自从易卜生底“打破一面墙”主义(意思就是将剧中四面有墙的房屋打破一面,给观众参观屋里的“性格化验”)盛行之后,演者表现时的自信力更添一重保障。世界各国底新戏剧差不多全由野蛮时代的歌舞流传下来的。现代戏剧家既经认识了戏剧艺术底灵魂,卸脱了种种不自然的桎梏,统括文学音乐、跳舞、美术为戏剧之用,而不受任何一种艺术僭越;所以最新的舞台表现术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与歌舞时代目光注视台下向台下人献技,做种种江湖式奴隶式丑态的大不相同。易卜生以为在“幕线”上原本有一堵墙(想像的),已被人打破,所以观众得以参观剧中人物底行动。这种理论已渐为现代演剧家所公认。但是反对者就说:“如果幕线上是一堵想像的墙,则墙内的人不妨背向此最无用的(因为这一面既没有窗又没有门)一堵墙而动作;那么观众如何看见呢?”战不过“舞台迷”(亦称上场昏)的朋友往往背着观众说话,与动作,听了易卜生的议论就有所藉口,以为他常把背心向着观众是很合理的了。这样的藉口法实在不值一笑。如果你在台上演杀人的戏,一刀送了同伴底命,流出真血来,你也可以推诿说,这是写实主义吗?

现代的舞台表演法虽不故意作出“请看戏的老爷太太们看我”的丑态,虽不面向台下人说话以及向台下人做手势,扮鬼脸,但是并不绝对的不理会观众。新派戏剧家默认台下有一具摄影镜子;这镜子就在每一个看客底眼帘里。舞台上,无论在甚么时候,总有一张活泼美丽的画。一个人移动他的姿势就是换一片画,舞台监督与演员了解了这个意义,排练的进行一定就很顺手了。如果演员不很明白,舞台监督就有说明这个意义的责任;使每一个演员都知道他底一举、一动、一笑、一皱眉,在台下数百或是数千个小摄影镜里留下一个磨灭不去的印象,因此没有一个人可以对他每一个小小动作不负责任。满台人底惟一目的就是用自己身体与同伴们同摄一片一片绝美的画景在观客眼帘中的镜里。

初登舞台的人心力浮动,平日制驭自己这副骨肉机器的能力,与失职的官吏一样,急得只喊辞职,到此时这副绝妙的骨肉机器顿时宣告独立,自由行动起来。这种无意识的自由行动,确有引得人一笑的能力。但是这个笑也是无意识的——与惊服艺术而发出的笑绝不相同——常常为鄙夷的唾骂做先锋。旧剧伶人改演新剧的,以及多数“文明新剧家”往往把终身运命误在这一笑上,误认失却心的制驭力时身体底自由行动为有价值的,于是牢记在心,故意练成习惯。结果就是现在那种游戏场式的“文明新戏”,以及旧戏院里的“改良戏”。不幸这种毒菌传染性非常可怕;近来各处学生演剧社中所谓“最富舞台经验”的朋友,犯这种毒病的最多,因为他们底模范(就是现行的“文明戏”与“改良戏”)已引他们出了戏剧艺术底正轨。(www.xing528.com)

舞台监督在分节排练时务必注意到这一层,使每一演员底每一动作入画景,而每一节中必须有一幅绝妙图画。从第一节转入第二节就是由第一幅转入第二幅画。一伸手,一举目,都有他底意义有他底表示。如果毫无意义,无所表示,这一伸手与一举目就算错了。舞台监督就该指出这种小错误来,一面把这一节从头排过。排好了的动作不得轻易改动。

多数初登台的人动作过度,以为不动就不成其为戏剧,其实戏剧底最动人处常常是在全场人不动或是迟缓动作的时候。在舞台上与其做像一只刻刻跳动的猴儿,还不如呆呆地做像一尊石像。

我们日常的动作原本很容易成为习惯的,而在舞台上时因受了强烈热血的灌溉更易造成新习惯。常上舞台的人都知道演过一次的戏(我是说忠于其业的戏剧家,那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流氓原不把上台当作一回事),以后很难更改;一改动就能减轻自信力,而使全部演作失色。因此,舞台监督应用照相人底眼光,把每一演员底每一动作乘早矫正过来,只怕再迟就成了习惯不易再改,而且既经舞台监督排过一遍认为合适之后,更不宜屡屡更改,以致演员无所适从。既经排过的动作有更改处——无论是演员是舞台监督底意见——必须由主张更改的人说出这更改的理由来——就是新的一种动作何以较美于旧的这个理由。演员底立处与坐处,以及立的姿势与坐的姿势,都要不背这舞台图画的原理。入不了画景的动作与姿势,万不能变成一出好的戏剧。好的戏剧底舞台图画都是在最初排演时成了一个雏形;一经排熟之后,改正很难,所以有经验的舞台监督不肯疏忽于最初两次的排演。舞台监督与雕像师一样,初下手时一失手,成了一个错误之后,以后就很难补填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