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氍毹是昆曲舞台的象征

红氍毹是昆曲舞台的象征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9红氍毹为何象征舞台红氍毹,一种红色的毛织地毯,原本是坐具。红氍毹比较厚实,可以减少地面的硬度,有利于表演,也可以保护行头,同时对表演区有美化作用。红氍毹式的舞台,往往是在客厅或庭院的平地上划出一块区域,铺上红地毡。乐队伴奏,设在作为舞台的红地毡靠后的一面,角色仍保持着左上、右下的上下场形式。所以,历来将昆曲称之为“孕育于厅堂红氍毹上的戏曲艺术”。红氍毹上的昆曲,生来就蕴含许多江南意象。

红氍毹是昆曲舞台的象征

89 红氍毹为何象征舞台

红氍毹,一种红色的毛织地毯,原本是坐具。魏晋时的《风俗通》曰:“织毛褥谓之氍毹。”古人席地而坐在氍毹上。作为戏曲起源之一的歌舞,很早也在地毯上表演。唐代时称歌舞用的地毯为“锦筵”。白居易诗《柘枝妓》写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这种锦筵多为文彩华美的丝织品。但大量运用红氍毹,却是在明代中叶昆曲兴盛之际,此时红氍毹已经改成了红色毛织物。

红氍毹比较厚实,可以减少地面的硬度,有利于表演,也可以保护行头,同时对表演区有美化作用。从明代到清代中叶,士绅富贵人家多设置家养戏班,文人雅士循声按律编写传奇剧本成为风气。“家乐”或“家班”的演出,大多在厅堂铺设的红地毯上进行,久而久之成为风俗。戏曲舞台又称“红氍毹”,就是在那时出现的。

红氍毹式的舞台,往往是在客厅或庭院的平地上划出一块区域,铺上红地毡。乐队伴奏,设在作为舞台的红地毡靠后的一面,角色仍保持着左上、右下的上下场形式。演员多为主人的姬妾及家僮,他们除了演戏之外,还要做其他杂役。私人家班常常用于主人自娱自乐或者宴请宾客,有时也出去作巡回演出。明刻本《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韩画士传真作遗爱 西门庆观戏动深悲》中有一幅插图,画面上是海盐腔艺人在厅堂的宴席之前演出《玉环记》的情景,也铺了一块氍毹,这就是真实写照。

《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插图(www.xing528.com)

在厅堂红氍毹上献艺,与观众的距离非常近,要求自然也很高。用笛、箫、笙、琵伴奏的“水磨腔”轻盈柔婉,绝不允许有噪声。演员要严格区分角色行档,遵循“身段八要”细腻传神,绝不允许粗犷、粗糙、粗陋。正是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艺术氛围里,昆曲一丝不苟地寻求和谐。所以,历来将昆曲称之为“孕育于厅堂红氍毹上的戏曲艺术”。

红氍毹上的昆曲,生来就蕴含许多江南意象。吴侬软语,细腻委婉;刺绣织锦,溢彩流光;亭台楼轩,典雅幽婉;小桥流水,如诗似画。经历了数百年世事沧桑的漂洗,依旧飘溢着缕缕幽香。昆曲艺术生命中特有的雅致、淡泊、纯美的DNA,能使人远离人世间的繁华嚣尘,找到一条诗意栖居的路,一条走向精神家园的路。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厅堂艺术,昆曲典雅的文词,一般老百姓听不懂。从勾栏瓦肆渐渐搬移到厅堂的红氍毹上,昆曲也自我封闭,一步步疏离普通大众,成了士大夫们的专宠。这是导致昆曲衰落的胎里毛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